行业知识详情

土石坝渗水险情原因及抢护措施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及时发现并判断水库土石坝发生险情的性质,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保证水库工程安全度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土石坝出现的渗水险情进行分析。  由于土石坝可用当地石料筑坝,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施工较方便,抗震性能好,造价低,世界各地建造了许多土石坝。我国解放以来已建成土石坝8万多座,其中坝高达60m以上的有60多座,这些大坝改善了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在发电、抗御洪水、灌溉、城乡供水等方面发挥出巨大效益。但一些大坝由于设计不周、施工不良、管理不善,以及地震等外在因素的作用,也出现了若干病害和险情。如果不注重维护和加固处理,任其发展,将会导致工程失事。土石坝维护和加固重点在于处理大坝渗漏。  1.渗水抢险  1.1土石坝渗水的原因  土石坝发生渗水的主要原因是:①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②坝坡较陡,坝的断面不足,浸润线抬高,在背水坡上出逸;③均质坝身夹有沙层,透水性强;④土坝填筑时,土料多杂质,有较大的干土块或冻土块、夯压不实,施工分段接头未能搭接紧密;⑤坝体本身有隐患,如蚁穴、兽洞等;⑥坝体与输水洞、溢洪道结合处填筑不密实;⑦坝基渗水性强,未采取防渗或截渗措施;⑧坝后排水反滤施工质量差或失效,浸润线抬高,渗水从坡面逸出。  1.2渗水抢护措施  土石坝渗水抢护的原则,应是“临水截渗,背水导渗”。临水坡用透水性小的黏土料抛筑前戗,也可用篷布、土工膜隔渗,上压土袋,可以减少水体入渗。背水坡用透水性较大的砂、石或土工织物反滤,把已经入渗的水,通过反滤,有控制地只让清水流出,不让土粒流失,从而降低浸润线,保持坝坡稳定,切忌在背水坡用黏性土压渗,这样会阻碍坝体内渗流逸出,反而抬高了浸润线,导致渗水范围扩大,加剧险情。渗水抢护方法较多,这里只介绍两种常用方法。  1.2.1临水截渗  为减少向坝身的渗水量,降低浸润线,达到控制渗水险情和稳定坝坡的目的,可采用此法截渗。一般根据临水的深度、流速,风浪的大小,取土的难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2.1.1土工膜截渗。当缺少黏性土料时,在水深较浅时,可采用土工膜加保护层的办法,达到截渗的目的,具体做法是:①防渗土工膜种类较多,可根据坝身具体条件选用。在铺设前,应清理铺设范围内的边坡和坡脚附近地面,以免造成土工膜的损坏。②根据坡面渗水的具体尺寸,确定土工膜边坡的宽度,预先粘结或焊接好,以满铺渗水段边坡并深入临水脚以外1m以上为止。顺边坡长度不足时,可以搭接,但搭接长度应大于0.5m;③铺设前,一般将土工膜卷在8-10m的滚筒上,置于临水面的坝肩上。在滚铺前,把土工膜的下边折叠粘牢形成卷筒,并插入直径4-5cm的网管加重,使土工膜能沿坡紧贴展铺;④土工膜铺好后,应在其上满压1-2层装有土或砂石的土工膜袋。由坡脚下端压起,逐层错缝向上压,不留空隙,作为土工膜的保护层,同时起到放风浪的作用。  1.2.1.2抛黏土截渗。当水库不太深,风浪不大,附近有黏性土料,而且取土较易,在库水又不能放空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法。具体做法是:①根据坝身临水坡渗水范围和渗水严重程度确定抛筑尺寸。一般顶宽2-3m,顺坝轴线长度至少超过渗水段两端各3m,戗顶高出渗水面约1m。②抛土前应将边坡上杂草、树木尽量清除,以免抛填不实,影响戗体截渗效果;③在临水坝肩准备好黏性土料,然后集中力量沿临水坡由上而下,由里而外,向水中慢慢推下,由于土料入水后的崩解、沉积固结作用,即成截渗戗体,如临水较深或土坝有防浪墙,可使用船只或油桶搭排抛土。(如图1)。  2.背水反滤导渗  该法是在渗水边坡上满铺反滤材料,使渗水排出,而土料不随水流出来。根据使用反滤材料不同,有以下几种方法:  2.1土工织物反滤层。按砂石反滤层的要求在渗水边坡清好后,先铺设一层符合滤层要求的土工织物。铺设时应保持搭接宽度不小于50cm。然后再满铺一般透水砂石料,其厚度40-50cm。最后再压块石或土沙袋保护。  2.2砂石反滤层。在抢护前,先将渗水边坡的软泥、草皮及杂物等清除,其厚度一般为10-20cm。然后,按要求铺设反滤层。反滤料的质量要求、铺填方法以及保护措施与砂石导渗铺筑反滤料相同(见图4)。  2.3梢料反滤层。在土工织物和砂石料都缺少的情况下,为及时抢护,也可就地采用梢料反滤层导渗。按砂石反滤层要求,先将渗水边坡清理好后,铺设一层粗稻糠、麦秸、稻草等细梢料,其厚度不小于10cm,再铺设一层柳枝、芦苇等粗梢料,其厚度不小于40cm。所铺设的各层梢料应粗枝朝上,细梢朝下,从下往上铺置,在枝梢接头处,应搭接一部分。梢料反滤层做好后,其顶部覆盖保护与梢料导渗沟相同。  3.渗水抢险应注意的事项  3.1对渗水险情的抢护,原则上应遵守“临水截渗、背水导渗”。但临水截渗,需在水下摸索进行,施工困难,效果较差。为了避免贻误时机,应在临水截渗措施实施的同时,还应在背水面抢护反滤导渗。  3.2在抢护渗水险情时,应尽量避免在渗水范围内来往践踏,以免加大加深稀软范围,造成施工困难和扩大险情。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资质介绍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