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建筑设计对传统哲学思想认识存在的误区
在当下这个经济迅速发展、文化多元的社会,传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作出既与中国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相匹配,又具有时代感的建筑作品是许多建筑设计师孜孜以求的。然而,由于对传统哲学的理解偏差,对于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体现传统哲学思想,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中国古典建筑以人的意理为创作根本,要求建筑的形体比例、空间组合、装饰手法、结构机能都围绕与此,所以中国的古典建筑没有高不可攀的尺度,没有逻辑不清的结构,没有节奏含混的序列,没有不可理喻的造型,也没有莫名其妙的装饰。中国的空间模式,既要尽量阐述特定的伦理概念,也要唤醒普遍的内心感觉。
然而,传统的继承却变成了机械的拼贴与嫁接,将屋顶、斗拱、菱形窗等传统建筑的部分构件直接套用[1]。古人追求“象”,而出“言”和明“象”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去领悟和把握“意”,“象”并不执着于形象和具象,而是作为“象征”,表达“象外之意”,追求的不是形象的逼真,而是“气韵”,注重空间的渗透和意境的深远。像“方盒子加大屋顶”、牵强附会的赋之以传统的象征等生硬手段给人的除了“西装加瓜皮帽”的滑稽感觉以外,再无其他。
二、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涵
中国传统哲学是人类历史上最丰富、也是最高层次的哲学思想之一。传统哲学百家争鸣,涵盖解决宇宙、人生、社会、万事万物的方法论。中国传统哲学有儒、释、道、墨、法、阴阳、纵横、杂家等诸多流派,而其中对中国传统建筑影响深远的主要有儒家的“伦理”学说、道家的“宇宙论”学说,由此形成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行为规范,安分、知足、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存在时相互包含的,人化于自然之中,自然化于人之中,即所谓的“天人合一”[2]。
(一)道家的“虚静”
道家的虚实、动静不同于西方建筑中强烈的体积感,而是追求打破团块,虚实结合,讲求疏通,使气流动贯穿。中国传统建筑单体虽然也具有体积感,但它只是作为建筑群的一部分而存在[3]。传统建筑群的组织强调人的主体性,以虚空的庭院为单位,房屋成组布置,不直接对外开门窗,而是在竖直方向上通过院落天井向天空打开;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檐廊、亭子、门窗渗透出去[4]。北方的四合院,南方民居的天井都是虚与实的完美体现。北京文昌胡同某宅内院、安徽黟县宏村承志堂亭是最能集中体现中国古代的空间意识与审美情结的。而动静的运用更多得体现在园林的设计上,亭台水榭,动静结合,静谧不失灵动。四面临空、似有还无的亭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空虚的单体,运用它空虚的内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追求整体环境的空间美是传统建筑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手法之一。
(二)儒家的“伦理”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家观念和儒家礼仪,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化性空间是影响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儒家的伦理在建筑设计上的显著体现主要为尊卑秩序的建立,形成了古代建筑的独特体系。该秩序体系从位置、大小、高低、色彩、材料等方面的运用上全方位表现了等级的严谨性[5]。古代以中为尊,所以中轴线在古典建筑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古典民居中中轴线将几进的院落串联起来,庭院将散落的单体组织起来,最尊之处一般为祖宗神灵的所在。儒家中庸思想对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建筑规模的规定与内向空间的围合。在规模上追求实用不求奢华,在空间上将生活的各类事物解决在围合的封闭空间内,与中国传统的内省、含蓄、包容的处世方法相协调。
(三)周易
《周易》最初只是一部卜筮之书,但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徐大千等[6]认为,城市规划中的“轴对称”思想,选址时以布局中心取势的原则,古代居住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数”、“象”引起空间组合的规范化和对称化,以及以木材为主要建材等都是其对传统建筑影响的体现。
(四)风水学
风水是古代地理选址布局的艺术,贯穿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方方面面。从选址规划、施工营造到内外装修,从宫殿皇陵、园林小品、官邸民居到商铺街道,几乎无所不在。很多观点认为风水并不等同于迷信,它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对于我国古代建筑布局思想风格影响极深。风水学本身除了包含丰富的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等人文思想外,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讲,风水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与建筑学的综合[7]。如我国明清皇宫的布局便是古代风水学思想的典型体现,坐北朝南的方位布局不仅综合了地域气候、环境及日照等自然因素等影响,也考虑了文化、风水等人文因素的影响。风水讲求因地制宜、依山傍水、顺气适中等原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这些因素虽不明显却无可置疑的普遍存在着。
三、传统哲学在黄淮学院图书馆中的体现
黄淮学院与驻马店市共建图书馆位于驻马店市开源大道南侧,整体设计理念新颖,外形美观大方,充分体现中原文化,汉代风格。由苏州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面积35000m2,设计为框架结构,主体五层,局部六层[8]。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基础是伦理而不是宗教。“人是万物的尺度”,但在实践中它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却常常被忽视。而黄淮学院图书馆却深刻体现了这一点。黄淮学院所处的驻马店市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美誉,但同时它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依靠黄淮学院自身的力量建设一座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品位极高的图书馆并不切合实际,而与驻马店市合作共建图书馆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但这也意味着它的使用对象不仅限于学生、教师,还有市民等。
“人本主义”首先体现在它的功能布局上:图书馆分为1区和2区,其中1区为图书馆北部,包括底层大报告厅、多功能厅、少儿活动室、老人阅览室、育人图书室、书库等房间和文化用品服务部、咖啡休息厅、茶座等服务功能。其次,体现在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上。外部,北大门入口处位于开源河南侧,河水环绕图书馆四周,形成南北长约150m、东西宽约330m的文化岛,并与开源河绿化带连成一体;内部,底层大报告厅上部为屋顶花园,不仅可以立体的美化环境,还可以增加艺术感染,人们无论是坐着阅读、交流或休息,都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气息,绿色的室内人造环境与楼外的自然景色相呼应,使人心情舒畅,给人愉悦和温馨,满足人物理与精神方面的双重需要。
四、结语
建筑设计是人的活动,由人创造又服务于人,而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下,这是随着时代前进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受到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多元建筑设计思潮的多重影响,在不断碰撞中融合、兼收并蓄,追求时代性、民族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因此,建筑师需要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建筑的内在价值,透彻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如此才有可能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