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是农业的毛细血管。诸多事实表明,农田水利建设为实现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按照科学的规划稳步向前发展,可以说成效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但同时我国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尚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1.1设备不足,技术落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水资源需求旺盛,但由于水利基础设施欠缺,技术落后,农田水利建设相对滞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虽然也有提灌站和输水渠道,但是都是上世纪60-80 年代修建的,标准低、配套差、年久失修;水塘无法蓄水,输水渠道垮塌、渗透严重,不能满足村民需求。水利设施陈旧失修,不仅不能满足村民日常生产需求,而且也无法抵御自然灾害。1.2 投入不足,建设缓慢我国水利资金投入仍存较大缺口,除地方投入意愿不强投入不足,社会资金投入缺乏动力也是主要原因。农田水利设施仍然主要依靠财政投入,水利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尚未全面建立起来。部分地方投入责任落实不到位,有些项目形成“半拉子”工程,影响了工程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亟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研究制定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健全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当前在农村水利建设方面水利资金多头管理的现象严重,涉及的资金渠道及管理部门多,资金交叉重复和分散使用并存,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水利资金管理使用中的“重建轻管”现象仍然存在,农村水利项目,建后管理维护不到位,有的设施存在淤积损毁、功能减退等现象。
水利资金管理不够严格,在部分大中型农田水利项目投资控制不严,加上建设期物价上涨、政策性调整等原因,造成部分水利工程实际投资超概算。例如,某地区因农田种植需要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当地市政府决定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预计工程的总投资为221.65 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150 万元,临时工程费用5.6 万元,其他费用10.74万元,预备费用20 万元,其他申请国家投资150 万元,地方配套及发、群集71.65 万元。在前期工程施工中投入100 万元,用于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人力资源、用具以及其他方面的资金的投入,供应用141.6 万元,超出预算范围,在后期施工中资金应用预计80 万元,但是,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资金的应用超出预算。当地政府资金筹集不够,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只能被迫停工,使得当地的农田灌溉无法得以实现。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与建议
2.1 加大水利资金投入,根据地区特点全面发展农田水利长期以来,我国的“水瓶颈”问题一直令人担忧。由于投入不足的原因,水利一直面对建设滞后、保障水平偏低的尴尬,概括而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大江大河防洪体系需要完善,城市防洪标准需要提高,病险水库需要加固,新增加工程需要建设,贫困地区缺水问题需要解决。为此,国家要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专户管理,专项用于水利兴修重点工程和水毁工程补助,整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小农水、水保等涉农资金,发挥资金规模效益。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科学合理确定政府在水利改革发展中的事务边界,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在水利资金和项目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审批权限、审批环节和程序,明晰部门责任,加强统筹协调,提高财政水利资金的分配管理效率,完善财政水利资金预算管理机制,除了优化转移支付体系,还要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加强财政水利资金绩效管理。同时改进和加强财政水利资金监管,进一步规范流程,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减少自由裁量权。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信息公开,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水利资金分配使用的风险防控机制。2.2 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为了高标准建设好投资的水利工程项目,各项目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在已有的各项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程管理人员、项目监理人员的职责;严格按程序施工。施工中,各项目管理、监理人员要对每道施工工序质量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对施工企业不按施工程序操作、质量不合格、不听从管理人员和监理指挥的,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要采用量化指标,精确控制每道工序,将一切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扼制在萌芽状态;严格考核施工队伍,落实奖惩办法。施工中,各项目经理、现场五大员要确保到岗到位,各施工企业必须认真按照《施工需知》组织施工。项目法人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要始终把握工程建设质量关,从严要求参建各单位,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程进度。项目法人要督促施工单位倒排工期,按照施工计划上足施工机械和施工队伍,抓紧施工。
做到定期结账、定期评比,将各项指标纳入考核内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各项目法人在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要进一步落实水利建设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对施工操作、施工机械及施工用电等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作业,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施工安全;做好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各业主及施工单位要及时做好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管理资料,做到边施工、边收集、边整理,保证资料的真实、完整性。2.3 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的看护和保养工作坚持探索创新,突破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采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调动承包大户的积极性,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加强对水利设施的看护和保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按照“谁承包、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当地的群众身上,由他们专职负责看管和维修,采取专人排查与群众举报相结合的模式,指派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指导水利工程管护情况,督促各负责人员把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措施落实到位,进行科学管养。同时,还要公布农田水利设施保护监督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及时举报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的行为。为有效解决农田水利设施维修资金的支出,政府除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基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补助外,还要鼓励和动员当地群众利用空闲时间,出力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统一维修,实施全民养护。
3 案例分析
2012 年,某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全面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为进一步解决群众饮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该省投资2452.59 万元,建设人饮工程82 处,解决了饮水困难人口2.2231 万人,投资12457.08 万元,完成渠道防渗配套111.1 公里,渠道清淤781.7 公里,新恢复灌溉面积1.8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8 万亩,新增恢复蓄水能力165.5 万立方米;投资1208 万元,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应用水利水电工程对66.67hm2的农田进行灌溉,实现大面积农田水分供应。在应对突发性的强降雨,持续性的干旱、旱涝急转的异常形势,该省的水利工程设施发挥巨大的抗灾减灾效益。
该省通过因地制宜、深入研究,从生产、生态、生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把农田水利建设与优势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找准发展定位,加快产村相融;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水利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利用,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建成群众满意工程和农民致富工程。通过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积极探索社会化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模式,使小型水利工程效益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能力进一步增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改善了该省的水生态环境,也改善了人民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