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是我国的基础设施项目,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提高工程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然后指出卓越绩效模式的概念和管理内容,阐述了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方法,最后总结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以供参考。
1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1)质量意识薄弱。施工企业存在重施工、轻管理的现象,施工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明确,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标准作业,出现质量缺陷和隐患,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2)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从整体看,施工企业大多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将管理工作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但从细节看,盲目采用ISO9001标准,没有和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现场管理脱节。3)信息反馈不及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期间,本应该积极推行信息技术手段。实际上,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难以及时反馈,相应的解决措施难以及时下达。如此,施工企业只能按照原有计划施工,降低了工程质量。4)监督工作不到位。①业主的组成特殊,监督机构领导参与项目建设,存在下级监管上级的现象,整改措施难以落实;②质量监督在水利工程中的推行时间晚,管理人员的监督理念落后、方法陈旧,削弱了监督的权威性;③缺少有力的处罚措施,监督指令难以贯彻执行,震慑力不足。
2卓越绩效模式的概念和管理内容
2.1概念
卓越绩效模式,是在全面质量管理、ISO9001系列标准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代表了质量管理的先进成果。简单来说,就是树立大质量观,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然后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从卓越绩效模式的特点来看,一方面适用于服务业、制造业等各类企业,而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属于企业组织,在卓越绩效模式的适用范围内。另一方面,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目标,是不断提高管理质量,水利施工单位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2.2管理内容
结合水利工程的特点,利用卓越绩效模式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其管理内容包括:①战略管理,管理对象是工程建设要完成的目标,以及战略部署和施工计划;②人员管理,管理对象是施工企业的领导层、技术人员,涉及机构建设、责任划分、人员培训等;③资源管理,管理对象是施工材料、资金、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等;④过程管理,管理对象是施工期间的人员、资金、技术等要素,遵循全面性、动态性的管理原则;⑤信息管理,管理对象是市场信息和客户信息,以及施工期间的文件档案资料;⑥结果管理,管理对象是施工完成的工序和部位,其中隐蔽工程是重点。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而言,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起点是保证工程的质量水平,如此能提高业主的满意度,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影响力。一方面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形成资源优势,有利于更新配套设施,终点是工程质量水平的持续改进。
3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3.1设置组织目标
在水利工程的招标阶段,施工单位要设置组织目标,分析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结合建筑行业的法规和政策,以及自身的技术条件,保证组织目标切实可行。如此,施工单位编制投标文件,能提高中标率;并根据合同内容编制项目建设目标,能为现场施工提供指导。
3.2内核循环系统
内核循环系统的核心,是领导层、战略部署、市场顾客三者的相互关系。在领导层的统一指导下,管理职能向管理层流动,合理设置管理目标,制定具体管理方法,确定进度、资金、人力管理方案;并且设置管理机构,明确人员部署和职权,为管理实施提供依据。具体实施上,通过资源整合、过程管理、结果管理,针对管理过程进行监测、分析、改进,实现内部优化。在过程管理中,核心工作是计划控制,主要包括进度、资金、人机料等控制要素。控制工作的开展,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其中,管理机制分为领导层、管理层、项目层三个层次,自上到下层层推进,其管理内容更加具体细致。
在管理层,是对领导层的战略部署进行细化,分解为具体可行的办法;在项目层,是依据管理细则实现上层管理任务和目标。此外,资源管理和过程管理相互影响,涉及的资源要素有人力、资金、材料、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管理就是针对以上资源优化配置,以推动过程管理顺利进行。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就是目标体系的实现情况。针对这一结果进行分析,能明确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继而制定改进措施,为下一阶段的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内部循环改进。
3.3外核循环系统
在外核循环系统,以内核循环系统的改进结果为基础,能输出完整的水利工程项目。对比项目实际质量和战略目标,如果两者一致,应该总结成功管理经验,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并明确质量影响因素,将其反馈到系统入口;如果两者出现偏差,应该计算实际质量水平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值,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并吸取教训,将质量影响因素反馈到系统入口,最终实现外部循环改进。
3.4信息共享平台
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下,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辅助手段,能保证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为各个参建方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如图1),水利工程建设相关人员,从不同项目端口输入信息,系统对信息自动识别、归类;然后进入施工方端口,由施工单位不同部门进行信息处理。例如:针对建议信息,组织管理人员研究,评估建议的价值和可行性;针对业主投诉信息,分析问题并及时制定解决方案。最后查看资料文件,在处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和完善。如此,处理后的信息回馈到各个端口,实现了信息共享,不仅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而且降低了信息传播成本。
4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
4.1提高人员法律素养
新形势下,施工人员的法律素养,也会影响工程质量管理效果。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针对水利建设的法律法规相对全面,如果管理人员对这些法律法规不了解,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就可能出现问题和纠纷。对此,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素养,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紧跟相关政策、法规的步伐,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最新的法律知识,创建严格守法执法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性,能融合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
4.2完善技术培养体系
施工技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复杂性,涉及土建、结构、水电安装等多个专业队伍。加强技术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施工人员来说,应该严格执行安全交底、技术交底,熟悉设计施工图纸和规范标准,确保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均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对监理人员来说,应该发挥出监管职责,从进度、资金、人机料等要素出发,实现合理调配和管理,避免留下质量隐患;配合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提高施工质量管理的透明度。
4.3采用宏观控制措施
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可以采用宏观控制措施。分析可知,工程建设施工的各个环节均有密切联系,上一道工序出现问题,会影响下一道工序的实施。站在宏观角度看,水利工程从开始施工到建设完成是一个整体,要保证分部工程均满足合同规定,完成一道工序,检验一道工序,避免留下隐患。针对施工期间的影响因素,应该积极分析评估,常见如地质、水文、气候、技术、人员等,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将管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4.4创新管理思路方法
基于卓越绩效模式下,如何创新质量管理方法,成为管理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参考样板管理的成功经验,将其应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在具体操作上,首先选择和待建工程相近的工程项目,从进度、资金、质量等要素出发,制定合适的管理目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增多,质量管理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文中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核心,详细介绍了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结合工程实践,只有提高人员法律素养,完善技术培养体系,采用宏观控制措施,创新管理思路方法,才能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