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武汉公共建筑

发布时间:2015-09-25

武汉公共建筑——大智门火车站原址

说起武汉公共建筑,最为有名的就是古德寺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胜像宝塔、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等武汉标志性建筑。武汉,简称“汉”,中国湖北省省会。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城区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以下是鲁班乐标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武汉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武汉公共建筑——大智门火车站原址

大智门火车站原址简介:

大智门火车站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京汉街,又名京汉火车站。于1903年建成启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汉口火车站”。京广铁路建成后设立新汉口站,后来仿造大智门站的建筑风格改造成今天的汉口火车站,原站址不再沿用。

大智门车站为法式风格建筑,是中国第一条长距离准轨铁路——京汉铁路的终点站。它诞生时曾是亚洲首屈一指的最现代化和最壮观的火车站,也是中国20世纪早期规模最大的火车站。其主体建筑候车大厅年代较早,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尚存的重要历史见证。

武汉公共建筑——大智门火车站原址

大智门火车站原址建筑构造:

基本构造

候车厅建筑面积1022平方米,法式建筑风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布置为中部突出、两翼内收,立面布置为两端突出,中部四角备修筑有20米高的塔堡,堡顶铁铸,呈流线方锥形。屋顶有五个屋面,正中部高,中部两侧稍低,两端稍高,屋面均不出檐,檐周修有栏杆式女儿墙。主出入口系由并列的三洞六扇门组成,设于大厅正中。室内正中为一层候车大厅,空间高10米,两端为二层,楼下用作售票,楼上用作办公。

主体建筑

大智门火车站原为芦汉铁路(北京芦沟桥至汉口,后称京汉铁路)南端终点站的主体建筑,由比利时贷款,法国工程师设计。按照西方铁路车站的设施设置,在建筑外观造型上,体现了西式新古典的风格,建筑平面呈横亚字形,中部突出。立面造型为中部和两端突出,五个屋顶。中部四角各修筑有高20米的塔堡。堡顶为铁铸,呈流线方锥形。墙面、窗、檐等部位以线条和几何图形雕塑?装饰。屋顶有五个屋面,正中部高,中部两侧稍低,两端稍高,屋面均不出檐,檐周修有栏杆式女儿墙。主出入口系由并列的三洞六扇门组成,设于大厅正中。室内正中为一层候车大厅,空间高10米,两端为二层,它诞生时曾是亚洲首屈一指最现代化和最壮观的火车站。它占地面积800余平方米,楼上办公,楼下售票、候车。候车厅坐西朝东,正中为一层,空高约10米,两侧为2层平房。

武汉公共建筑——大智门火车站原址

大智门火车站原址附件建筑:

车站路位于江岸区,西北起大智门火车站(又称京汉火车站,即老汉口火车站),东南连接沿江大道。从西北至东南,横穿友益街、中山大道、岳飞街、胜利街、洞庭街,全长750米,宽10-15米。车站路西北与天声街和大智路左右为邻,东南与蔡锷路和洞庭小路左右相望。

1903年底,历时3年修建完成的大智门火车站,开始投入营运,大智门火车站的开始使用和卢汉铁路的建成,使武汉增添了一条通向京城和华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也带动了地处荒僻的大智门一带的经济发展。以车站路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了工厂、仓库、搬运站和商店、副食店、餐馆林立,居民众多的闹市区。尤其是1918年以后,随着叶凤池,北洋军阀寇英杰、程汉卿,湖北省长何佩瑢,买办刘子敬等有头有脸的头面人物,在车站路附近填土建屋、置办产业,使车站路一带平添了一股奢华气派之象。 这条垂直于火车站直达长江的马路,一时间人来人往,人声鼎沸,一派繁盛景象。

1896年~1943年间,该路大部为法租界区域,法租界工部局、巡捕房、兵营及许多重要洋行、俱乐部均设于此。在租界时期,车站路分为三段,各有不同的名称:原汉口火车站至友益街一段称玛领事街(玛领事即玛玺理,1900年~1904年任法国驻汉口领事);今中山大道至洞庭街一段称大法总理克勒满沙街(克勒满沙1919年巴黎和会时任法国总理);今洞庭街至沿江大道一段称邦克街,为法、俄两租界的“界限街”。1918年,邦克街又以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名字命名为威尔逊路。

1946年抗战胜利后,法租界被收回。因此地紧靠汉口大智门火车站,中国政府随即将上述3段道路合并称为车站路,沿用至今。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武汉公共建筑”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更多相关“武汉标志建筑”、“武汉古建筑”的建筑咨询敬请关注鲁班乐标。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