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建筑材料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内容繁多,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该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庞杂,以叙述性内容为主,经验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且知识点多、散,不易归纳和总结,缺少逻辑推理,使得其整体性、逻辑性、严密性、连贯性均较差,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使用具有差异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知识点掌握不牢,偏离了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轨道。
1.2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发挥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
目前高职教育中的建筑材料实验课与理论课教学没有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实验课安排课时少,且多为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大多是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按同样方法操作,整个教学缺少实验探索过程。如混凝土的拌制与试块制作实验,由于其配合比多由教师直接提供,学生没有尝试到配合比的初步设计、实验室配合比调整等的过程,其实验只是单纯的操作,没有与理论起到结合作用。
2建筑材料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调整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我们有很多院校的建筑材料教学大纲仍然沿用本科的教学大纲,只是将每章节的教学课时缩短,教学内容依然较广泛,想让学生多掌握些知识的意识比较强,导致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比较吃力。高职教学中要求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通过理论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和熏陶、通过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注重对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调整教学大纲,在深度上降低要求,同时与岗位技能联系在一起,重在运用,以“一个中心、两条线索”为教学主线,所谓一个中心是指以材料性质为中心,两条线索一条是以材料的性质及其组成、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决定材料性质的因素为线索,另一条以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外界影响材料性质的因素为线索。
如作为一名材料员或质检员,必须对相关材料的性能和使用非常熟悉,对于混凝土这种材料而言,将重点讲解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两个重要性质其及影响因素,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设计。以往我们对配合比设计这部分内容要求不是很多,主要是因为计算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对行业的调研,发现这部分内容必不可少。同时,实验的内容也有所调整,尽量与当前建筑行情相符,如删除了目前用的较少的烧结普通砖的抗压强度实验,加大了混凝土与钢筋实验的学时数。同时,近些年来我国建材领域发展速度非常快,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也非常关键,引入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实验方法、新标准的介绍,如将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环保墙体材料——植物纤维类板材(稻草板)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引入教学,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更好的应对工程实际的高速发展。
2.2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方法相结合
建筑材料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学生多处于被动记忆状态。实际上高职教学中学生才是主要角色,针对学生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如仍然是混凝土这一章,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不按章节顺序讲解,而是结合一个任务或是一个项目来进行。首先设定某工程项目需求,再由此展开讲解需要什么样的原材料、如何选择原材料,由原材料如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如何根据和易性、强度调整配合比,直至满足工程需求。学生对混凝土从材料组成、性质要求到配合比设计等知识有了连贯性的掌握,逻辑性较强。
此外,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点的引入过程,提出几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时,提出问题材料受潮时为什么其保温隔热性能会降低?为什么冬天修的房子其保温隔热性能较差?保温材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为什么需要防潮防水?学生对这些问题兴趣较浓,在讨论与思考的过程中自然就能掌握知识点。也可将相关内容结合所处环境来讲解,如过火石灰引起的墙面鼓泡、或者石灰硬化引起的墙面开裂等现象可结合当前学校教室墙面,生活实例等引入,效果会有很大提高。
2.3改变实验教学的传统模式,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建筑材料实验课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其中改变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是关键。实验教学学生是主体,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基础上,将单项实验内容设计为多方案实验。将每班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操作、自己总结,而教师只充当指导作用,这样实验课不再处于从属地位,而是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作为学生锻炼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如将普通混凝土性质的单项实验设计为多方案实验,要求配制一定强度的混凝土,从一开始初步配合比的选择、实验室试拌、到配合比调整,最终制成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测全过程都由学生分组别自己完成,各小组可采用不同的粗细骨料,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各组学生根据要求测定各组成材料的性能,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并按自己设计的配合比配制混凝土。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和训练,学生对整个混凝土这一章有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验上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从面实现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另外,如有条件,可考虑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开放,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利于学生发挥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来探索,既有利于教学,又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4改变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高职教育中的考核方式不能简单地由一张期末试卷来考核,而是应该多样化,更多地注重过程考核。其中可加入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等进行综合考核。如按下列方式考核:将传统的理论成绩考核方式改为理论加实验考核的方式,权重各占50%,其中理论考核平时(考勤、提问、纪律、作业)、期中、期末的比例分别为30%、20%、50%;实验的50%主要考核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表现、实验考勤、对仪器设备的爱护、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实验的速度、同学之间的配合等。以我们学院建工141班为例,教学实践证明,经过我们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该班级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课堂气氛好,与教师互动密切,实验课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在掌握理念知识的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技能,教学效果好,达到了教学要求。
3总结
目前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实验环节和课程考核上作了积极的探索,建筑材料课程改革已初具成效,但该课程以及高职院校特点决定了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如何适应社会,如何为主干课程服务,在课程的改革和实践的探索中,我们仍然要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以更好地实现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