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防工作管理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就灾,责任重于泰山",由于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特殊性,每一项消防工作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消防救火以人为本,做到领导意识到位、消防投入到位、消防设施到位、消防安全责任、安全隐患整改到位强全员安全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全员安全意识,切实抓紧抓好全员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不留死角,不留安全隐患。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责任制。
认真学习《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在订立合同时同时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双方的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在施工中贯彻"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落实各项责任制,特别是加强施工现场动用明火前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清除明火点周围的可燃物品、落实监护人员和监护措施、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具、保证明火作业层的消防临时供水工作,在明火作业后必须清理现场,防止发生阴燃火灾。施工现场的安全负责人、专职获兼职消防人员履行职责,持证上岗,加强日常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督促分包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劳务队伍消防安全自查工作,落实值班责任制,加强劳务队伍职工的消防培训,切实杜绝一切火灾隐患。建立健全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制度,把考核与经济效益挂钩,奖惩分明,严格兑现,使安全责任制真正落实到位,安全工作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度。
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抓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结合实际,明确消防安全职责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消防工作计划、消防安全制度和措施;组织好日常消防安全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好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和夜间、节假日的消防安全值班巡逻,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抓好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安装、配备和维护保养;抓好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完善和演练工作,确保各项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二、工作目标及实施方案强化消防工作管理,实现杜绝火灾事故,避免火警事故,尽量减少冒烟事故的目标。
㈠组织机构建立防火责任制。项目经理部防火负责人与各分包防火负责人签订防火责任书,分包防火负责人也要与外包队签订防火责任书,使防火工作层层负责,责任落实到人。
成立由项目经理部消防管理负责人为首和各分包消防管理负责人参加的"消防管理组织机构"负责施工现场消防工作的领导与协调。
项目经理部按照施工情况成立10人的现场"消防检查组","消防检查组"负责开展日常的消防检查工作。
建立多层次的义务消防队组织,项目经理部成立30-50人的义务消防队,各分包也要设立基层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㈡工作制度
"消防管理组织机构"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消防工作的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消防工作。
制定消防工作总体方案,并按照不同季节和工程进度,制定出分阶段的防火预案及灭火方案。对发生火灾后包括报警、灭火疏散、抢运物资、抢救伤员等项工作,应详细分工,明确职责、使灭火工作忙而不乱,有序有效,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建立并执行消防工作检查制度。由投标人项目经理部每半月组织一次由各分包消防工作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按照检查情况按《××市施工现场消防保卫检查记录表》评比打分,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隐患问题和违章现象,开出"重大隐患问题通知单",各分包在收到"重大隐患问题通知单"后,应按照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项目经理部有关部门应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若发现重大隐患问题,检查组有权下达停工指令,待隐患问题排除,并经检查组批准后方可施工。
现场要设立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每季度对职工进行一次防火教育,并培训一次义务消防队。建立防火工作档案。
㈢管理规定
施工现场设置消防车道,利用现场4米宽环形道路。布置消防用水管、设置消火栓,消火栓处昼夜要设有明显标志,并配备足够的水龙带,消火栓周围3米以内,不得堆放任何物品。消火栓进水干管直径不得小于100毫米。
各分包对重点防火部位、易发生火险部位,应配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材。消防器材应保证灵敏有效,干粉灭火器必须按规定时间更换干粉,灭火器材必须在经市消防局批准的销售单位购置,对购置伪劣器材而造成的事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施工现场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做到布局合理,经常维护、保养,在寒冷季节应采取防冻保温措施,保证消防器材灵敏有效。
加强用火、用电管理,严格执行电、气焊工的持证上岗制度。无证人员和非电、气焊工人员一律不准操作电气焊、割设备,电、气焊工要严格执行用火审批制度,操作前,要清除附近的易燃物,开具用火证,并配备看火人员及灭火器材。用火证当日有效,动火地点变换,要重新办理用火证手续。消防人员必须对用火严格把关,对用火部位、用火时间、用火人、场地情况及防火措施要了如指掌,并对用火部位经常检查,发现隐患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
使用电气设备和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严格落实防火措施,指定防火负责人,配备灭火器材,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现场内不准住人。
施工现场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因施工需要,要按照工程计划,限量进入,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上述物品进场必须事先征得有关管理部门的同意,发给《特种物料进场许可证》方可进场,对擅自进料或超过批准数量进料的,按消防法规及内部规定追究主管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施工现场内需要使用易燃稀释剂或添加剂时,应在工程结构外调制完毕后进入工地内使用,各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易燃物品应及时清理,消除火险隐患。
施工现场内和办公区,严禁使用电炉或大功率取暖器取暖。现场施工要坚持防火安全交底制度,特别是在进行电气焊、油漆粉刷或从事防水等危险作业时,防火安全交底要具有针对性。
冬施保温材料的存放与使用必须采取防火措施,不得采用可燃保温材料进行冬施保温。
在防水施工作业前,必须制定防火预案,采取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对防水材料的运输、使用,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明确专人负责组织施工,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施工中,对所用木料必须加强管理。进场的新、整材料,要集中码放、整齐有序,并设专人看管,专门配备灭火器材。拆模后的木料要及时清运至专用木料周转场地,并严格管理。废旧木料要及时清运出场,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施工现场内的供、用电线路、电力设备须由正式电工统一安装,严禁私接电线和私自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线路接头必须良好绝缘,不许裸露,开关、插座须有绝缘外壳。
施工暂设和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网、围网和保温材料符合消防安全规范,按照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存放、保管施工材料。建设工程内不准存放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和易燃可燃材料。对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和压缩可燃气体容器等,应当按其性质设置专用库房分类存放。施工中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时,应当制订防火安全措施;不得在作业场所分装、调料;不得在建设工程内使用液化石油气;使用后的废弃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料应当及时清除。不得使用易燃或者可燃材料。
施工现场内禁止吸烟。建立健全用电管理制度,并采取防火措施。安装电气设备和进行电焊、气焊作业等,必须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禁止在临时消防车道上堆物、堆料或者挤占临时消防车道。
总之,要通过严格管理,保证各项消防法规的贯彻落实,确保各项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消防安全。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警示和疏散标志;入查找安全隐患,认真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大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不漏人,不留死角。真正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责任链条,一环扣一环,环环抓落实,确保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防范到位、责任明确、理念创新。
㈣灾应急措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不必讳言,我们已经步入一个充满危机的风险社会,防范风险已经变成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议题。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机制。
目的:确定项目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以预防或减少与之有关的疾病、伤害以及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职责:项目部应参与应急演习,并作好应急响应准备。工作程序:
⑴.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审批应急预案针对的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因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
及坍塌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台风、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而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施工作业环境破坏;火灾、爆炸和重大机械事故;集体事物中毒;其它认为应编制预案的可能情况。
项目部建立环境、安全、消防应急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可能的性质和后果;发生事故或紧急状况下的疏松、指挥、应急救护、现场保护、报告程序及路径规定。成立相关组织采取救援或补救措施的时限,必要的抢险经济储备措施及相应的资源。应急指挥者、参与者的职责。在应急期间必需使用的信息。
应急预案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以文件形式发放项目,项目按照实际情况落实应急组织与措施。
⑵.应急预案的修改和调整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急预案应进行修改和调整:当项目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
按照辩识出现新的情况时;当应急预案演习过程中出现异常,需对原方案进行调整时;
持续改进的需要需对原方案进行调整时。应急预案的调整方案的制定部门执行,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⑶.应急预案的实施
应急准备:应急预案应在工程开工前向全体人员交底,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时间向相关人员反复交底,交底采取书面的形式。施工现场还应作出以下物资和实施的准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必要的卫生防护用品和救援设施;足够的防暑降温物资和御寒防冻物资;必要的资金和其他防护物资;
呼救信息及通讯设备;消毒与防护物资;防雨、防雪物资;治安保卫必备器材。按照实际情况,按预定计划进行演习。
⑷.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理当发生各类重大的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时,项目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司或地方有关部门报告,同时立即组织对受害人员的救助或意外事故可能会造成的对其他相关方的危害的补救。对各类事故的进一步处理按相关的预案和规定执行。严格保护好现场,为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提供物证和分析依据。现场各种物品的位置和状态保持原样。由于抢救伤员和排险的需要而必须予以移动的,安排专人做出标志。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对事故现场的破坏。清理现场必须在事故调查组确认取证完毕,并完整记录在案后方可。在此之前,不得借口恢复施工,擅自清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