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家批准。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长株潭城市群的改革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是落实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探索“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扩大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功能,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现实选择;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内生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
河西先导区需要适应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置身我国中西部地区及全省总体战略发展的框架内,探索属于自身科学的空间布局,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是本文着重研究的方向。
2研究意义
2.1 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思想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地处中国华东经济圈与华南经济圈的接合部、京广与长江两大产业带交汇处的长沙市,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把长沙推到“9 2”泛珠三角经济圈与华中、长三角、西部经济圈相互对接、辐射、交融最重要的前沿位置。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长沙2007年GDP突破2000亿元大关,在全国省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名中位居第八,中部城市首位。
从全国层面看,建设河西先导区,有利于增强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效应,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新格局;从湖南省经济发展层面看,河西先导区位于长株潭三市的结合部,可以使三市资源对接、流动和共享,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以强大的先发效应和聚辐效应辐射益阳、常德、娄底、岳阳、衡阳五个城市,带动湖南“3 5”城市群和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2 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体系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之一。我国正自上而下推行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功能组团与高效农业产业区协调发展,对河西先导区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
加快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探索破解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制约、资源制约、环境制约的新机制,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将城市的市政公用设施、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治理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把河西先导区建成节能、节地、节材的资源节约型城区。
2.3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体系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河西先导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通过实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战略,推行“绿色门槛”制度与“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河西先导区环境容量及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提升河西先导区的绿色竞争力,增强经济的发展潜力,把河西先导区建成经济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的环境友好型城区。
3功能定位
3.1 国内新区规划借鉴
在新一轮竞争格局中,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国内经验表明,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中心带动,如上海的浦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沈阳的沈北新区和郑州的郑东新区等,形成强大的聚辐效应,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发动机”。下表归纳了我国5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本情况。
3.2功能定位
河西先导区以聚集创新资源、释放创新潜能、实现创新价值为灵魂,以构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互相合作的创新体系大环境为特色,立足大河西,对接长株潭,带动湖南省,面向珠三角、长三角,领跑中西部。努力把河西先导区建设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名片、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增长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园、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
3.3 用地规模
河西先导区总用地1200km2,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500km2,生态景观绿地200km2,村镇建设用地100km2,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产业用地400km2。
4空间布局
4.1 现状概况
河西先导区位于长沙与宁乡、益阳、常德和湘西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和长沙市东西发展主轴线上,北到望城县城高塘岭镇,南至株洲市、湘潭市,西与宁乡县毗邻,东至湘江。属长沙市“半小时经济圈”内。
区域内有长石铁路、长沙市二环、三环穿越;长常高速、319国道、金洲大道连接东西;潇湘大道、金星大道、长潭西线贯通南北。区域中心距长沙市中心13km,距望城县城17km,距宁乡县城10km,距株洲市20km,距湘潭市15km。
4.2 用地评价
该区地势为南高北低,属丘陵地貌。北部有乌山,海拔80~300m;中部有五丰山,海拔110~350m;东部有岳麓山、谷山,海拔70~280m;地质基础较为稳定,地面高程多位于100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上。该区已有建设项目少,大部分为农民住宅,城镇化水平仅为20%,可以说,该地区是一张未受污染的“白纸”,适合于宏伟蓝图的描绘。
4.3 空间布局设想
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河西先导区规划构筑“一心、三带、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构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宜商、宜工、宜居、宜学的新型城区。
“一心”: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功能区,以雷锋、白箬为中心,规划占地约150km2,大力发展商业金融、保险、商务酒店、展示展销、医疗、文化娱乐等多种配套服务设施,以现代高层楼宇为特征,营造大都市核心区的城市形象。
“三带”:金洲大道产业带:控制范围150km2,以长常高速公路、金洲大道和长宁公路三条东西向道路为发展轴,东接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麓谷),西联宁乡县城,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为支柱产业,辐射益阳、常德等湘西北广阔腹地。
湘江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控制范围150km2,以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向南沿湘江扩展,将湘潭市九华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株洲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连为一体。主要发展软件开发、机械制造、汽车装配、火车机头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将长、株、潭三市最具活力的产业链接起来,打造长株潭“3 5”城市群的产业航母。
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带:控制范围100km2,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湖湘文化传播为主要思路,结合雷锋故居、雷锋纪念馆、岳麓书院、桔子洲头等著名旅游景点,向西与宁乡花明楼、湘潭韶山等红色旅游区连为一体。
“五区”: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范围约100km2,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全省最早建设也是实力最强的国家级高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规划布局国家级软件开发、数字媒体制作、新材料成果转化、动漫游戏振兴、科技兴贸出口与创新等10多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加强在湖南省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和龙头地位。
大学城技术研发区:规划范围约100km2。大学城高校院所十分集中,集聚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国家211工程重点院校,是全省创新资源最丰富、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体系最完善、创新文化最浓郁的区域。规划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博士后总站、工作站为科研龙头,以国家级岳麓山大学科技园、省市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专业孵化器为创业基础,建设完备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投融资平台,提高大学城的技术研发水平,构筑湖南省高新技术研发的“大脑”。
含浦坪塘新型产业孵化区:规划范围约100km2,利用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临近大学城的区位优势,以教育科研孵化和文化创意为核心,为高校提供拓展基地,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拓展空间。
高星加工制造区:规划范围约150km2,以湖南省台商投资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发展食品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先进制造业,规划构筑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配套产业基地。
莲花雨敞坪生态休闲与高效农业产业区:规划范围约200km2,严格保护自然山水环境,划定区域范围内的绿线(山体)与蓝线(水体、湖泊、湿地)形成山水相融的生态结构。山轴:泉水冲-五丰山-象鼻窝-桃花岭-岳麓山;乌山-伍家岭-尖山-谷山。水轴:沩水河-八曲河-马桥河-龙王港-靳江河。利用海拔较高的山体规划生态公园;利用成片的基本农田规划为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区,形成自然生态要素自湘江向规划区腹地楔入、延伸的生态格局。
5规划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5.1城乡统筹发展
大河西先导区是我国产业转型、新型城市化的试验区。因此,要注重实现中心城区与乡村的有序对接,依托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促进产业由外生型向内生型转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用地布局上构建中心城区-产业组团-集中乡镇-新农村居民点四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放在水、电、路、环境等公共设施和居住配套设施上,由中心城区逐级向新农村居民点辐射;产业布局上构建一、二、三次产业联动的循环经济体系,促使高效农业生产区与各级产业组团之间的相互溶合和协调。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为城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农副产品。
5.2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河西先导区境内山脉纵横,河流交错,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岗地、丘陵、河流、溪流、水库兼有,主要山峰海拨在260~350m之间。
规划保护的生态用地主要有乌山森林公园、岳麓山系(包括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象鼻窝森林公园,梅溪湖景区)、五丰山森林公园、泉水冲森林公园、谷山森林公园、嵇珈山森林公园、洋湖垸生态湿地等大面积绿地,加强湘江、靳江河、八曲河、龙王港等水系的环境治理。另外,先导区边缘的成片基本农田约100km2,在规划中应结合高效农业产业布局予以保留。
5.3 快速交通优化
快速交通优化中考虑依山就势拉通长株潭三市西环线(长沙四环线),促进区域间联系;加强过江交通通道,除优化湘江上已有桥梁的交通外,建议拉通劳动西路和营盘西路的过江通道,加强湘江两岸的联系;规划潭望铁路,作为长株潭市际通勤铁路;长石铁路升级扩容,加强长沙通往湘西北地区的铁路运输,并对接我国中西部主要铁路干线。
5.4 与长沙市总体空间布局协调
长沙市东、西两岸的面积与人口均基本相当,但目前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明显失衡,东强西弱,河西已经成为了长沙的一条“短腿”。长沙要崛起,河西必须崛起。近年来,浏阳市、宁乡县积极向都市区靠拢,浏阳市医药工业园、宁乡全民工业园的建设沿长常、长浏高速公路分布,东西轴线发展越来越明显。河西先导区的建设,在长沙市和宁乡县城之间崛起一座新城,促进金洲产业带的快速建设,引领长沙向西纵深腹地发展,将宁乡县城纳入长沙市市区版图。长沙市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将形成“东西两翼”平衡发展的新格局。
6结语
河西先导区的发展既关系到本区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成败,更是长株潭城市群乃至湖南省经济崛起的关键。合理制定河西先导区的空间布局规划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这一工作值得人们继续研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