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发展_冯清林_建筑文化_建筑中文网钢结构住宅建筑,有着自身的显著特点和优势,作为我国今后住宅建筑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建筑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摘要:钢结构住宅建筑,有着自身的显著特点和优势,作为我国今后住宅建筑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建筑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建筑发展史上,我国有着辉煌的成就和极为卓越的贡献,在建筑技术方面,我国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秦砖汉瓦”的说法:以及西安、北京故宫等建筑群的建设。表现了我国的建筑技术在当时已经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但是这种旧的建筑模式,存在着建设速度慢,浪费资源、劳动强度大等缺点。现阶段,我国经过研究和实践,建立了以钢结构为主体结构的住宅建筑体系,推进了中国住宅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进程。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住宅的发展的主流。
1 发展钢结构住宅建筑是资源紧缺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住宅建筑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和能源资源紧缺成为发展的瓶颈。原有的烧结实心粘土砖的生产方法使我国原本缺乏的耕地资源更加困乏,同时,烧结实心砖的过程中需要浪费大量的燃料和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为此,我国先后颁布淘汰落后建筑产品的通知,并已经实施在2003又在全国16个城市限制使用粘土砖的规定。随着落后产品的淘汰,必然应该有新兴的建筑产品来进行取代,钢结构产品无疑是一种很优秀的结构型式。
2 钢材的供求关系为钢结构建筑创造了基础条件
70年代的钢结构产品,属于计划经济的重点控制内容,很大程度限制了钢结构技术在房屋建筑中使用的发展:在80年代以后,钢材产量的增加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钢材基本上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在钢结构的空间体系、高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研究,并广泛开发和应用。现阶段,钢结构的产量逐年提高,截止1997年,我国已经连续五年钢材产量超过1亿吨以上,2000年突破1.8亿吨。并且能够生产工字钢、槽钢、角钢、H型钢、厚板钢材、特种钢材等钢材产品。钢材产量的增加和钢材产品的相对过剩,为钢结构住宅建筑创造了最基础的条件。
3 钢结构建筑的环保化也是住宅发展的需要
钢结构建筑是环保和可回收利用的建筑结构,这是其他建筑结构无法比拟的。钢结构在生产过程中,仍具有环保化的特点:在钢材和水泥制品的有害气体排放量的比较上看,从矿石生产钢材到现场使用,占矿石生产成水泥到现场使用的有害气体排放的65%。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产品使用中发现了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氡(Bq/m3)、甲醛(mg/m3)、苯(mg/m3)、氨(mg/m3)、挥发性有机物(Bq/m3)等气体和辐射等。钢结构住宅降低了使用其它建筑产品有害气体和辐射的存在造成人体永久性的伤害,可以说,钢结构作为住宅建筑的承重体系,具有很好的环保化的特点。
4 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
根据建筑试验研究和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越来越多显示了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建筑造型美观、工业化程度高的优点,并且是环保和可回收利用的建筑结构。轻钢结构建筑,是目前我国各类钢结构建筑发展中最快的钢结构建筑,轻钢结构一定程度取代了混凝土结构,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国家人剧院等建筑均采用钢结构。钢结构的是保温、环保、抗震性好的特点,锁定了人们的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根据统计,钢结构住宅建筑可以降低成本10%,施工速度快3倍,增加面积16.59%。国家也将钢结构技术作为“十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建筑技术,建设部正在组织推广一项在全国建设多层钢结构住宅建筑的试点工作,计划将全国住宅建筑面积的1%为钢结构住宅建筑,虽然1%的比例较小,但是我国每年城市住宅建筑面积约为5-6亿平方米,加上农村的,每年可以达到10亿平方米。并将逐步推广。钢结构住宅建筑必将成为又一个量大面广的钢结构建筑市场。
现阶段,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建设了多处钢结构多层住宅建筑小区,从使用中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使用者能够认可钢结构住宅建筑的。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强度等级更高、性能更好、更加经济的钢材产品将被广泛使用,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大跨度索膜结构、预应力钢结构在工程建设中更加广泛使用。使住宅建筑物内部布局更趋自由、合理,建筑构件截面尺寸变小,但承载力更强,更加能够满足承载力的要求,使外界地震力、风荷载等对建筑物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在现有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建筑物的可靠性、耐久性。解决很多建筑师的创造性建筑设计中因结构和材料、技术等原因而无法实现的问题,使建筑艺术将变成现实的建筑实体。住宅建筑的造型更加美观,建筑更趋人性化,将建筑与艺术完美结合,突出建筑物作为凝固艺术的表征。
当然,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的发展可以生产出更多的环保和高质量的钢结构住宅。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采用风能、太阳能等天然洁净能源与钢结构住宅建筑科技完美结合。为人们建造绿色健康的住宅建筑,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