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鲁班乐标给大家带来关于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结构柱和装饰柱,以供参考。
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建筑细部的形态特征构成近代建筑的主体风格,进而形成了哈尔滨多元化的建筑装饰形态。本文尝试通过一个微观的视角——建筑立面柱的装饰形态对哈尔滨近代建筑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柱式的结构特征,揭示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语义、空间的组合方式等,丰富圆明园盛期四十景的植物造景艺术研究方法。从广义上讲,对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影响视觉的要素进行有目的的设计与安排均属装饰活动,建筑装饰直接参与和深化了建筑造型的过程,使建筑具有审美价值。
现代建筑风格盛行之前,哈尔滨几乎所有的近代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装饰形式,装饰与建筑形式很少作为两个独立的形体分别出现,它们的统一反映在建筑物的每一部分。哈尔滨近代建筑形成了以俄罗斯、新艺术运动和折中主义为代表的兼容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中国传统和现代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形态的多元化促使哈尔滨建筑出现了大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柱子。按照结构体系划分为起结构作用的结构柱和起装饰作用的装饰柱。无论哪种柱式都采用了一定的装饰手法来美化,这种美化是建立在结构与使用功能基础上的装饰与构件之间的逻辑统一。一、结构柱起结构支撑作用的柱称为结构柱,哈尔滨近代建筑立面的结构柱主要表现为室外的廊柱。廊柱大量应用于哈尔滨近代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中,具有高台阶、粗柱廊、厚山花的风格特征。它们的底层基础一般砌筑粗大的石材,建筑主体则以古典柱式及其各种组合而成,并辅以细部装饰。该类建筑柱式比例严谨,建筑规模巨大,建筑形态封闭而沉重,建筑色调灰暗且忧郁,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由于某些公共建筑大跨度的使用功能,所以这些模仿古典柱式造型的柱子不仅仅具有装饰效果,还具有实际的结构功能。1.多立克柱式严峻、无个性、有男子气概、有理性,能够突出银行建筑的某些功能特点。中国工商银行哈尔滨分行,原伪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支行,1935年由日本人设计,福昌公司负责修建完成,1945年由国人接管,成为东北银行的所在地,后来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所在地,属于哈尔滨市I类保护建筑。其主立面及入口空间共运用了10根多立克壁柱进行控制,雄强的柱身从台基面拔地而起,柱头采用了简单而刚挺的倒圆锥台形式。柱式比例较为精准,无论是柱式的细高比、柱头、柱身凹槽、收分卷杀、台基,都完全符合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标准,这在近代建筑中是十分稀有的[2],并且也是哈尔滨近代银行建筑中唯一一个采用多立克柱式的实例。柱子本身没有太多的装饰,主要通过柱头尺寸、柱子间的关系、檐口、柱身之间的比例变化与对比表现银行类公共建筑安全、稳定、严谨的风格特征。2.为了追求较为华丽气派的装饰效果,哈尔滨很多近代公共建筑都选用了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东北烈士纪念馆,原东省特区区立图书馆,于1928年由社会集资筹建,设计者为俄国建筑师日丹诺夫。日伪时期用作伪满警察局,1946年被辟为东北烈士纪念馆,属于哈尔滨市I类保护建筑。这座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运用了古希腊典范廊柱的做法,高高的台阶上矗立着6根巨大的科林斯独立柱形成整个建筑的控制性构图,柱头外表具有金属般的质感,由一排排柔卷的忍冬草叶组成,叶尖略成浑圆,成为建筑最为精彩的部分。高大的廊柱顶托着巨大的镶嵌着凸雕群像的山花,构成高大庄严的入口。柱式比例严谨而统一,形式优美而协调,达到一种令人赞叹的有韵律的和谐。门廊巍峨、廊柱高大、墙壁洁白,整个建筑给人以庄严而雄伟,简洁而明净的厚重之感。二、装饰柱装饰柱是不承担结构功能而具有装饰作用的柱子,主要包括外墙的壁柱、装饰性的窗中柱和室内的壁柱等等。1.无论是完整的柱式或者是突出墙面尺寸较小的壁柱都是作为整体连接的手段,起到统一建筑整体的良好效果。哈尔滨铁路文化宫,原中东铁路俱乐部,由中东铁路技师德尼索夫设计,于1911年建成使用,1919年和1923年两次扩建,1945年作为苏联红军会馆,1956年改为哈尔滨铁路文化宫沿用至今,属于哈尔滨市I类保护建筑。这栋多种风格并存的折中主义建筑在正立面中间采用了四根爱奥尼式壁柱,既烘托了丰富的檐口和山花,又能够使只有两层的建筑形成向上的挺拔感并增加墙身的虚实比例。山花与柱式之间已无支撑与被支撑的结构关系,而是纯装饰性的建筑构件。
壁柱向下伸展并向内卷曲,形成硕大的牛腿,犹如盘踞的兽足,又如爱奥尼柱头窝卷的延续。女儿墙升高部分采用柔美的窝卷造型向内收分,与主立面突出部分的檐口等宽,采用同样窝卷造型的壁柱,形成爱奥尼柱式的向上延伸,强化了竖向构图效果。柱式中间是三联窗,长条形的窗户中间采用方形的窗间柱,上下两层窗间柱采用不同圆形贴脸和牛腿形式与主体柱式形成呼应,在建筑立面上形成一组视觉中心。2.哈尔滨的寒地气候特征使建筑的外墙普遍大于490mm。由于墙体的保温需求及其荷载较大,窗户通常都较小。但为了增大采光面积,获得更多的日照就出现了起结构作用的窗中柱。结构部分通常设置在室内,与其相对应的室外则是纯装饰性的窗中柱,其构图与形式活泼自由。道外纯化医院,原同义庆百货商店,1916年由我国建筑师借鉴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并与中国民间图案花饰融为一体建造而成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是哈尔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特殊产物,属于哈尔滨市Ⅱ类保护建筑。该栋建筑采用了大量不同形式的壁柱,柱子通常都不做收分,柱头、柱身和柱础上布满了复杂精美的中国传统装饰性浮雕图案。建筑的主入口两侧分立着一对西式爱奥尼柱头与中式鼓座式柱础相结合的双倚柱。柱头上方设置两根两层通高的装饰着中国结图案的科林斯单倚柱。在单倚柱和其支撑拱券包围的范围内,布满精雕细琢的菊花浮雕。建筑立面上二层的双分矩形窗中间采用白色半圆形的窗中柱,柱身有凹槽,柱头上方装饰有同样颜色的曲线形中心锁石并以花朵的形式向两侧延伸。三层则采用了连续的双分拱窗形成韵律感,窗户中间采用了矩形的窗中柱,柱头采用简化了的爱奥尼形式。这些柱式的运用,使建筑立面简洁并富于动感,是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代表。三、结构柱与装饰柱同时出现在哈尔滨近代建筑中,结构柱与装饰柱经常共同作用于一栋建筑当中,互相配合,构成了不同风格的优秀近代建筑。1.中国农业银行道外分行,原交通银行,1928年由我国第一代出国留学的建筑师庄俊设计建成,也是近代哈尔滨唯一一座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西方折中主义建筑作品,属于哈尔滨市I类保护建筑。该建筑采用了比例较为准确的西方古典柱式和神庙式的立面构图作为构图基础,正面入口采用贯通3层楼高的6根标准比例巨型科林斯柱廊,中间四棵采用正常的圆柱,而柱廊端部的两棵则为矩形截面,表达了一种对古典柱式的全新运用。它们不仅具有承重功能,并且统帅整个主立面的建筑构图。厚重的檐壁落在柱顶,门廊两端用等高的方柱与端部檐口相联。柱头雕饰复杂,柱身有凹槽,线脚、装饰等也极其丰富;壁柱分布于最上层中间五开间的窗间墙处,与两侧窗户相组合,采用变形的塔斯干柱式,线脚简洁,略作装饰,起到丰富建筑构图的装饰作用,并与下段的科林斯柱式保持视觉上的连续性。每组窗户间都由两根壁柱相组合,形成双柱形式。窗柱组合的上段与柱廊的中间段形成繁简对比;建筑两翼采用清水红砖墙收肩,与中间白色柱体檐壁形成对比,强化了建筑的虚实关系,突出了入口空间。其柱式的灵活运用形成了建筑的主体装饰效果。2.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原英国汇丰银行哈尔滨分行,始建于1923年,1988年中国银行滨江分行迁到此楼使用至今,属于哈尔滨市I类保护建筑。该栋建筑的柱式运用别具匠心。建筑物的三个立面均采用了最为简单的塔斯干双柱式,并在建筑立面中部的二到三层形成尺度宏大的巨柱式柱廊,每个柱子都有自己独立的基础,而底座层则作为建筑主体不可或缺的元素存在着。入口部分的柱子具有承重作用,而两侧的柱廊只起装饰作用,形成连续性的韵律感。为了达到设计者追求的效果,这些柱式没有使用标准的塔斯干柱式敦实笨重的比例,而采用了古希腊爱奥尼柱式秀美修长的比例。与建筑立面上的阳台、外廊呼应,在柱身高1/3处做r环状线脚,从而形成水平向的阳台与垂直向的柱廊的横竖协调对比,环状线脚到柱头的比例恰好符合了塔斯干柱式的细高比。3.黑龙江省委老干部活动中心,原为犹太木材商人斯契德尔基的私人宅邸,由俄国建筑师日丹诺夫设计,建成于1914年,日伪时期曾作为日本陆军特务机关,属于哈尔滨市I类保护建筑。这座仿希腊式古典复兴的折中主义风格的建筑采用复合壁柱式构图。混合柱式的壁柱支撑着三角形山花屋顶,壁柱穿过屋面以法国式的果实状端装饰收尾。山墙下是两层的封闭阳台,其两侧立爱奥尼柱式支撑上方的弓形山花。建筑中部由两根爱奥尼柱式支撑二层的开敞阳台,一层形成入口门廊空间。整栋建筑虚实对比强烈,整体上形成了ABA的构图模式,使建筑的整体气氛少了一份庄严,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