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济南特色建筑

发布时间:2015-09-23
说起济南特色建筑,最为有名的就是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灵岩寺、济南府学文庙、洪楼教堂等济南标志性建筑。济南市,简称“济”,别称“泉城”,中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山东省省会,山东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解放军七大军区之一的济南军区总部及其领导机构驻地。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以下是鲁班乐标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济南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济南特色建筑——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简介:
济南府学文庙坐落于济南市历下区明湖路248号,北临大明湖,临近芙蓉街等老城街巷。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元末倾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对文庙进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
南接芙蓉街,北依大明湖,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是济南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自2010年试开放以来,文庙先后成功举办了“新年祈福会”、“和谐中华-海峡两岸中华经典文化诵读”、“文庙讲堂”、“朝鲜著名油画家精品展”和“成人礼”、“开笔礼”等公益文化活动,并与多家大中小学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济南府学文庙已逐渐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和社会广泛认可的儒家文化传播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庙被小学、工厂等占用,许多建筑被毁。1992年成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开始进行大修,残存的古建筑被修复,被拆除的部分也得到复建。修复后的文庙,将恢复祭孔的功能,并成为济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部分。
济南特色建筑——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建筑历史:
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位于大明湖畔。历史上曾数次被毁又数次重修。金代时,府学文庙曾因战争而遭到严重破坏,元末倾圮。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拓建,后又经数代重修,到明朝末年,建筑布局已臻于完善。清代对文庙的修葺不断,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使得府学文庙占地面积往北可到明湖路,往西至贡院墙根街,往南至南门,往东至曲水亭街。
济南府学文庙是历代济南文化、教育的中心,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废除科举后,府学文庙便逐渐败落。由于连年战争,解放前济南府学文庙已经遭到破坏。解放后,大成殿曾被辟为礼堂,后来府学文庙成为大明湖路小学校舍。
据考证,分布在全国已知的文庙中,除山东曲阜孔庙、江西萍乡文庙、南京六合文庙、苏州文庙外,始建年代都晚于济南府学文庙,加之其巨大的规模和影响力,可见济南府学文庙在全国地位之重要。自2005年9月10日正式开工,历经5年精心维修的济南府学文庙已于2010年09月28日全面竣工。坐落于济南市大明湖路214号的济南府学文庙,是我国现存一座重要的府级文庙,它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坐北面南,是济南市域范围内最大的单体古建筑。据史料记载,济南府学文庙原为一组庞大的建筑群,总长247米,宽64~66米。整个建筑群在一条中轴线上对称展开。从保存下来的影壁、南门、泮池和大成殿四座建(构)筑物上,仍然可以依稀分辨出当年的气势。
济南特色建筑——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建筑格局:
文庙的格局从南到北,依次为南门、中规中矩亭、棂星门、大小泮池、屏门、戟门(俗称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廊庑、明伦堂、尊经阁等主要建筑。南门内侧的两个分列东西的“中规中矩亭”,造型一方―圆,寓意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告诫儒家学子做学问要有―种严谨的态度。但整个济南府学文庙却不像其他地方的文庙那样,呈正南正北的朝向,而是呈曲线状,这在文庙中比较少见,可能和当时初建文庙时的地理环境有关。
济南文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泮池,不但有大泮池,还有小泮池,这在文庙中也比较少见。另外,其他地方文庙里的泮池大多数只是个象征,有的最多只能放进去些死水。而这里的泮池不但有水,还是能流动的泉水,这在全国即便不是独一无二,也是极为罕见的。这充分说明历史上济南就水系发达,体现了其作为泉城的特色。
泮池的泉水是由南面的芙蓉街流过来的,经明渠暗道流入大小泮池,然后经玉带河流到曲水亭,再汇入大明湖。这次,他们配合维修工程,挖掘并恢复了以前的水道。这样,游人来文庙观览,不但可以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也能体会到济南泉水文化的特点。
济南特色建筑——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建筑形制:
大成殿
大成殿为九开间,是全省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建筑。大成殿济南府学文庙大成殿是济南市最大的单体古建筑,也是山东省境内现存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古建筑之一,在中国各地文庙大成殿中的规模位列第三。大殿面阔九间,东西阔34.5米;进深四间,南北深13.9米;通高13.86米,面积约480平方米。单檐庑殿顶上,覆盖黄琉璃筒瓦,木架为抬梁式结构,柱有收分、侧角和升起,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檐下设斗栱,明间平身科两攒,其他间各一攒。斗栱和垫板绘有彩画。殿内采用减柱做法,顶部设天花,标高不同,其中明间和次间的天花较低,梢间和尽间的则较高。殿周东、西、北三面围以檐墙,南面前檐居中各间均为六抹头菱花隔扇门,唯两端尽间为菱花窗。 1950年代的大成殿和御碑亭 大殿正中供奉孔子及四配像,顶部悬挂清帝题写匾额数块,皆毁于文革。2005年,一块清世宗御笔“生民未有”残匾被偶然发现。2009年9月,一尊高2.72米的新塑孔子像正式完成,之后还将重新安放四配和十二哲像,并在大成殿南侧的东西廊庑内安放孔子弟子塑像。
大成殿原坐落在宽阔的月台上,随着岁月变迁,建筑已破损不堪,脊兽在文革中被砸毁,殿基也早与地面齐平,不复从前气势。重修时,工程人员采用了“落架抬升”的方式,即将大殿全部拆除并仔细标记构件,抬高地基,然后在原地尽量使用原物重建。重建后的大成殿,整体抬升了1.5米,重现当年的高峻。
大成殿前原有御碑亭两座,左右各一,六角形,黄琉璃瓦顶,康熙年间建,遗址、残碑尚存,已复原。在大成殿施工过程中,两尊驮碑石赑屃在殿前出土。
影壁
影壁位于文庙之外,向北与大成门对景,长9.85米,高约5米,厚0.95米,砖砌,呈“一”字形,琉璃瓦顶。其北面正中有圆形砖雕装饰图案,为清代遗物。数十年来因作为围墙使用而免遭拆除。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济南特色建筑”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更多相关“济南古建筑”、“济南标志建筑”的建筑咨询敬请关注鲁班乐标。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