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隧道塌方处理加固技术探析

发布时间:2019-10-30

隧道塌方加固技术是怎样的?隧道塌方原因有哪些?请看鲁班乐标编辑的文章。

对于隧道塌方来说,其原因是多种因素单一或者共同造成。其中与隧道本身所处地段的地质条件等密切相关,尤其是对于埋深较浅属于浅埋偏压地段,常年受雨水侵蚀,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多呈全风化状。

同时坍塌段粉质黏土本身自稳能力较差,坍塌及洞身开挖处理后产生卸荷裂隙,将土体切割成块状,块体接触面比较平整、光滑,黏结力较差,同时受两个多月以来连续降雨影响,地下水的下渗作用使土体软化,围岩力学性质降低,特别是裂隙间的摩擦力降低,致使隧道出现坍塌事故。另外,隧道坍塌出现原因是未对隧道采取合理的支护处理。

工程实例

某隧道对地表塌坑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处理,同时在隧道左侧边墙外侧施工4排φ108注浆钢花管桩,隧道拱部施工φ89超前管棚进行加固处理。准备利用2榀HW175型钢作为导向墙施做超前大管棚,之后由于受到暴雨影响,隧道再次出现塌方现象,塌方量约为500m3,某段地表出现陷坑,面积约180m2,深度约5米。根据现场条件、施工现状以及所处段落的地质条件分析,拟采取地表处理与洞内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1)对隧道洞内塌坑采取的处理技术。针对目前该隧道地表坍塌已回填,洞内形成一个长约6m,高6.4m,横向弧长约5m的塌坑,为了对地表高压旋喷提供作业面,必须对洞内塌坑进行封闭处理。首先对塌坑进行喷射砼多次封闭,封闭厚约30cm后采用Φ42mm的钢管进行密排支护,钢管靠近支护侧焊设于支护钢架顶面,前方靠近土体,再喷射砼约30cm进行封闭,在施作过程中预留Φ110mm回填注浆管,采用泵送砂浆回填密实。

(2)通过对隧道洞内的坍方体坡面采取加固处理,以有效地保证地表处理时的安全。在进行地表处理之前先于坍体坡脚进行简单的处理,并喷15cm厚的混凝土封闭,在洞内坍塌体采用长度不小于6米φ42小导管(管壁钻孔,间距30cm,梅花型布置)打入坍塌体内,间距按1.0*1.0梅花形布置,采用水灰比1:0.6~1:1水泥浆每个孔按先稀后浓法进行注浆处理,固结约24小时后衬砌台车进行退出至已衬二衬地段外约2版处。避免地表处理时发生新的溜坍,危及地表设备和人员安全。

(3)对隧道坍塌体地表采取预加固处理。在处理坍塌体时鉴于该隧道再次发生坍塌,并在地表形成陷坑,地表坍穴边缘为隧道中线左侧约10,右侧约8m,长约15m,受坍方的牵引,地表左侧出现多处裂缝,根据地表开裂情况,土体均受到扰动同时均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土体变的更加松散、稳定性差,受施工条件限制,从洞内进行加固,其施工安全性及可靠性相对较小,而通过地表对受扰动地段土体进行加固,可改善土体力学性质,地表加固后洞内施工风险相对较小,且安全可靠。对地表陷坑进行分层夯填,为防止大量雨水由陷坑流入隧道内,造成大面积坍塌现象,故立即对陷坑进行分层夯填,并预留出不小于5%排水坡,在塌陷区外侧设置截水沟。

(4)对隧道左侧边墙外侧设置4排φ89钢管抗滑桩,间距1.0*1.0m,梅花型布置,并进行注浆。对坍塌松散体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技术,考虑到本隧道坍塌体范围大部分为粉质粘土及粉质粘土夹块石,整治范围隧道拱顶埋深最小处18m,最大处达到22m。如仍采用钢花管注浆在所处的地质条件无法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而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施工简便,在粘性土及块石土中加固效果好,可以增大土体摩擦力和粘聚力,改善其性质,确保洞内施工安全及结构安全。

根据现场形成坍塌体以及地表裂缝情况,综合洞内情况所采用的处理措施具体考虑如下:对于隧道纵向长度段20m,其坍塌物松散,该范围地表处理需及时实施。而DK141+240~DK141+265段30m,考虑到原该已钢花管进行地表注浆加固,靠近右侧增加3排φ89注浆钢花管,纵向间距1.0,横向间距1.0。为坍塌体确保洞内清方形成作业空间的安全,加固深度控制在初支顶面,在坍塌坑范围隧道开挖轮廓线深入仰拱底部。旋喷桩高压水泥浆的压力应大于20Mpa。

水泥浆水灰比宜为1.0~1.1。在制作水泥浆时,可适当掺入外加剂。高压旋喷桩施工步骤包括钻机就位、钻孔、插管、高压喷射注浆、拔管、清洗。喷射管与高压注浆泵的距离不宜大于50m,钻孔位置与涉及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分段喷射注浆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在卵石土、碎石土和角砾土等较硬的土层中,应先采用Φ110mm钻机引孔后旋喷注浆。地表预加固结束后,应及时在地表建立完善的地表观测网,观测网格尺寸10m×10m。应对各监测点进行闭合测量。

(5)对隧道地表处理完成后,清理坍塌体同时在DK141+225.1-DK141+226.1立3榀HW175型钢钢拱架,在拱架外侧焊接φ120导向管(间距40cm),并在每榀拱架上增加锁脚锚管进行加固(每榀拱架锁脚锚管不得小于4根,长度不小于5米,锁脚锚管必须采用L型钢筋与钢拱架焊接牢固),最后喷射C30混凝土作为导向墙使用。超前大管棚采用φ108钢管,设置范围为拱部180°范围内。

考虑到钻机工作臂长5m,二衬已施作至DK141+223.1,空间较小,大管棚外插角较大,达22°左右,但此环大管棚必须穿过坍塌体,故管棚长度取20m,且换拱过程中防止因管棚下方土体掉落,根据旋喷桩施做固结效果,配合单或双层φ42小导管支护。第二次管棚施作,必须确保大管棚搭接不小于5m,在DK141+234开始施作一环20m长的φ108大管棚。环向间距40cm,设置范围为拱部140°,外插角5°左右。

(6)对隧道采取三台阶法开挖坍方段,每级台阶长度不超过3m,其拱脚处须扩大至60cm,拱部根据大管棚及高压旋喷桩成桩加固效果,根据开挖揭示是否采用单或双层超前小导管,超前小导管采用Φ42钢花管并压注水泥浆超前支护;型钢在坍塌体范围段(即DK141+224.6~DK141+232.6段)采用HW175型钢,钢架间距0.5m;DK141+232.6~DK141+236段)采用HW175型钢,钢架间距0.6m,段;DK141+236~DK141+246钢架采用I22a型钢,间距0.6m,DK141+246之后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地表加固效果再定采用I18a或I20a及其间距。每处拱脚设不少于4根锁脚锚管,二衬在第二环大管棚施作后应及时施作DK141+223.1~DK141+229.1段二衬,确保施工时坍塌体安全。

隧道塌方处理效过程的安全措施

对于隧道塌方处理来说,隧道本身的安全性不满足才导致塌方的出现,因此在处理隧道塌方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安全质量保证措施是隧道塌方处理的重要保障。对参加处理施工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教育,增加安全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对隧道塌方处理的每道工序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知道所施工的工程规范要求和标准,并把要求和标准落实到位,控制在误差范围内;对于塌方处理所采用的各项材料,必须是经过检测合格材料,否则一律不得使用。

同时应当严格执行检查报验程序,在处理塌方的每道工序施工完后,经自检、互检、专检合格再报监理复检合格后同意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在整个隧道塌方处理过程中应当必须有一名安全员全程跟班作业,观察掌子面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组织施工人员撤离,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在处理塌方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塌方段围岩监控量测,塌方段每3米设一个监测点,处理完成后立即布设。一开始每4小时量测一次,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数据,随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结语

通过对本隧道塌方处理,加强了施工措施,从工程实践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隧道已经顺利施工,有效地满足设计要求。结合实践经验,笔者建议对于隧道塌方处理应当重点是稳定围岩、固结塌体、同时采取稳步推进方式。而且在对隧道塌方采取处理时应当采取安全可靠措施,确保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

以上隧道塌方处理加固技术探析由鲁班乐标搜集整理,更多关于“隧道塌方处理加固技术探析”等建筑方面知识可以关注鲁班乐标行业栏目。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