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北京奥运建设的安全减灾规划

发布时间:2017-09-29

北京历史上的灾情主要包括哪些,北京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奥运前后北京城市减灾的最大危险源有哪些,在此鲁班乐标小编为你带来关于北京奥运建设的安全减灾规划战略研究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1、北京历史上的灾情不容忽视

(1)元代大都地区的自然灾害:元代自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致国号为"元"至元亡的98年间,共有52个年份在大都地区发生轻重不同的水灾,水为年份占元代总年份的53%;而旱灾占23个年份,为总年份的24%;地震年份约占18%。

(2)明代北京地区的自然灾害:明之有国,长达276年。

自然灾害有三大特点:

其一,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率高,在明朝的276年中,水灾为116年即平均2.5年1次水患;旱灾年份160个即3年2旱,总体讲风调雨顺年份很少;

其二,灾害分布地域广,密度大。如在明北京地区,一旦有洪灾害发生,所殃及地域往往是该地区的大都乃至全部;此外发生破坏性大震之年也不在少数;

其三,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性和明朝同时发生两种以上灾害的年份有192个,约占全部有灾之年的80%以上。

(3)清代北京地区的自然灾害:清(1644-1911)之有国,长达268年,经历了十帝十朝。

其灾害特点,延续了明代灾情外,还表现了突出的地域性好就境域内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的总的次数,通州居首位,其次是宛平、京师(北京地区)、大兴、密云、昌平、延庆、顺义、良乡等州县。京师是皇帝起居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稍有灾异即引起高度重视。历史的启迪必不可少,因为无论是制订减灾规划,还是建立城市总体防灾体系,都可以以史为鉴。

2、2008年前后北京城市减灾的最大危险源分析

(1)地震危险性性分析:

地震灾害是北京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这一。北京属于华北地震带,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北京均属中国六大古都中多地震的地区。20世纪以来,北京周围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三次,即: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和宁河7.1级地震,它们都给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据1999-2000年中国科协减灾白皮书专家组提供的预测报告21世纪初中期北京地区不排除发生5-6级地震的可能性。据我们多年从事的北京城市灾害区划及灾害风险分析,若北京发生一次震中在通县或西郊(历史上发生过)6级左右破坏性地震,城市不仅人员伤亡惨重(估计超过1995年元月十七日日本阪神大震死亡5500人),每日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将在数十亿人民币以上。

(2)城市工业化事故及灾害:

城市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事故不少。居民燃气用户爆燃致死致伤,生产装置爆炸起火事故都时有发生,特别是1997年连续发生三起严重事件,足以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5月15日首钢精苯车间三个苯罐起火;6月27日东方化工厂油品罐特大爆炸火灾;7月14日北京化工厂油车爆燃事故)。

按照国家关于"消防车应在接警后五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缘"的标准规定,北京市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全市消防队站数在2000年应达到87个,2010年达到147个。而目前实际情况是只有40个,其中有4个是建在山上的山林消防队,二环路内只有6个,比建国初期还少两个,同时消防队伍的装备状况也存在较大差距。总体讲,反映出大城市防备灾害之差距。对城市生命线系统,应系统完善并加强防灾能力建设。防灾救援是一项"为纳税人服务"的社会公共事业,在全世界各国都是这亲的,政府每年从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为社会救援队伍免费为社会服务。当前应予以关注城市系统的救援任务。事实上,城市生命线特别应包括交通事故、通讯事故及供电可靠性问题。

(3)沙尘暴与生态安全状况。

北京地处东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节,西伯利亚冷空气,通过古北口、南口等山区狭谷长驱直入,侵入北京、风沙速慢、遮天蔽日,沙尘暴次数及"强度"明显增加,已成为威胁京城生态环境状况的严重致灾因子。

二、2008年北京奥运建设的三大理念的安全减灾科学内涵

1、安全减灾与"科技奥运" 所谓科技奥运,就是要在奥运场馆设计中注入高科技的内容,如数字化宽带网络通讯、无线传递、电子信息技术和其它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应用,使奥运比赛场馆更具现代化。特别是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技术将在奥运场馆的设计中被广泛采用。除此以外,还将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推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节能、节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太阳能也要被广泛采用,新的结构体系,新型建材以及电子信息处理系统都要在场馆设计中得到体现,智能化技术也要溶入现代奥运场馆的设计之中。已经竣工奥体中心综合馆、工人体育场首都体育馆的场馆改造工程,为满足奥运比赛通讯传媒的要求,应用了闭路电视系统、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记者可以在记者席或新闻工作室通过互联网,直接把新闻传递到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或直接往本国通讯社传送图像。观众也可以通过大屏幕在赛场重温比赛瞬间精彩场面,体育官司员可采用先进的传媒手段了解比赛进程和整个工作状态,这些设施在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投入使用并发挥良好的作用。

奥林匹克公园赛后将成为北京最大的综合社区,其功能集商贸、办公,展览、体育、博览、休闲于一体,是21世纪初首都城市建设的标志。特别是奥林匹克公园紧邻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国务院要求把中关村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清新优美。文化气氛浓郁、社会秩序良好的城市新区的情况下,奥林匹克公园的建成,将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形成互补互助格局,这对首都21世纪的持续发展具有亟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除此以外,在奥林匹克公园内新建的可容纳8万名观众的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和国家网球中心,都是规模宏大、造型新颖。科技含量高的国家级的体育设施,加上新建和改扩建的其它场馆,奥运会后,又为京需百姓提供了许多新的全民健身运动以及休闲娱乐的场所,而更重要的是,这些设备完善,完全符合奥要匹克比赛要求的大中型场馆,可为我国和北京市今后承办更多的国内外赛事提供新的高水平的硬件设施。从总体实力来看,拥有这笔财富,这是一次提升,是建设首都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的一个飞跃。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奥运建设及必须赋予的科技含义,有哪些科技减灾的思路呢?我以为至少有如下方面的问题是靠传统技术及规划方法本身是无法解决的。

其一,工程建设,尤其是超大规模建设如何实施安全评估,如何使规划设计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防灾减灾的思路及方针;

其二,虽然从工程建设讲有一系列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方法,但它却分属单一灾种的方面,没能体现综合减灾的大安全观,更缺少量化的风险科学指标值;

其三,北京奥运建设要改变北京的城市面貌,科技减灾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具体的抗震、气象、治理公害的技术方面上有突破,更在于决策科学化本身。所以,科技减灾要为城市规划,尤其是处理新与旧的处理上。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北京奥运建设的安全减灾规划战略研究”等建筑相关的知识,更多内容可以登入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资质介绍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