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筑特色——南京总统府
说起江苏建筑特色,最为有名的就是灵谷寺、天妃宫、南京总统府、夫子庙等江苏标志性建筑。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以下是鲁班乐标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江苏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江苏建筑特色——南京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简介:
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现在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朝初年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
南京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现已辟为中国近代史博物馆。
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江苏建筑特色——南京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建筑历史:
古代
明朝初年,为德侯府和汉王府。清军入关后,明汉王府旧址被辟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康熙、乾隆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康熙六下江南,四次居住在当年的江宁织造府,因此就把江宁织造府所在地称为大行宫,并沿用至今。
清咸丰三年(1853年)3月2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建立太平天国政权。暂住藩习衙署,不久后开始修缮两江总督署,5月开始在原两江总督署的基础上修建天王宫(今天王府),随即以原两江总督署为中心,扩建为天王府。至11月,不慎失火,夷为平地。
清咸丰四年(1854年)2月,天京天王宫再次破土动工。
清同治三年(1864年)6月1日,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焚毁宫殿建筑。
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两江总督署。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
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江浙联军克复南京,遂议决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
江苏建筑特色——南京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建筑布局:
门楼
总统府门楼的原址,为清两江总督署头门,太平天国时建天朝宫殿“真神荣光门”,又称“皇天门”或“凤门”。
1864年清兵攻破天京后将此门拆毁,重建两江总督署大门。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9年新建了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在大门前举行了入城式,并在门侧悬挂第十六师团部木牌。继而为“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及汪伪政府监察院等机构的大门。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仍为国民政府大门。1948年5月“行宪国大”召开,主席改称“总统”,即将“国民政府”换嵌“总统府”三字。直至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将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门楼。
朝房
东朝房为清代建筑,为两江总督署吏、户、礼科房。太平天国时期为官员等候天王接见的地方。后为总统府警卫团兵舍。
西朝房清代建筑,时为两江总督署兵、刑、工科房。太平天国时为官员等候天王接见的地方。后为总统府交通科和警卫团兵舍。
大堂
总统府大堂为中式建筑,抱厦五间面阔七间,硬山顶单层双檐,与二堂及穿堂相连,呈“工”型殿。原为太平天国金龙殿,又称荣光大殿,相传洪秀全病逝后即葬于此。清兵攻占天京后,大殿被毁,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两江总督署大堂。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就在大堂后的西暖阁举行。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作为国民政府的大堂。1929年国民政府部分改建时,将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挂于大堂正中横梁上。以后,大堂先后被国民政府和总统府沿用。至今保存完好。
麒麟门
麒麟门为长方形大红漆面的双扉木门,将中轴线分为两段。为显示主席和总统的威严,平时紧闭,只有蒋介石到来时才开启,其他人只能从门两侧绕行。门前“蹲”着两只石麒麟,故名“麒麟门”。该门已于1950年代初拆除,地上还留有明显的凿痕。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江苏建筑特色”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更多相关“江苏标志建筑”、“江苏著名建筑”的建筑咨询敬请关注鲁班乐标。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