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保障房建筑发展的现况及因素

发布时间:2019-09-10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类的快速发展,全球出现了如空气污染、温室效应、水资源污染、能源危机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绿色建筑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保障房还未能达到“四节一环保”的标准,阻碍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改善,因此,保障房向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问题亟待研究。

1保障房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于2006年出台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于2008年4月开始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截止2012年4月,全国已评出397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2011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将在2011年~2015年“十二五”期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而3600万套意味着近一半的建筑市场将由保障房来提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也在2011年3月28日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指出:政府的重点工作就是要使保障房成为绿色建筑。

2012年5月,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使绿色建筑更多地惠及民生。但总体来说,保障房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在起步和探索阶段。

2保障房向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在我国,绿色建筑在2006年以后才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流,而保障房作为建筑业特殊的住房类型,有其特定的发展特点,因而关于保障房向绿色建筑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也较为特殊。

2.1成本因素从保障房的概念看,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因而保障房不同于商品性住房,盈利较少,回报偏低,平均利润率仅在3%~5%,远小于商品性住房净利润率的10%~16%。同时,建造绿色建筑存在增量成本,根据李静、田哲(2011)构建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效益模型,影响绿色建筑成本的因素主要有咨询成本、认证成本以及绿色技术增量成本三方面,增量效益主要有增量经济效益、增量环境效益、增量社会效益三方面,企业往往只考虑绿色建筑所要多增加的成本,而放弃将保障房建造成绿色建筑。因此,成本因素是影响保障房向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因素。

2.2观念因素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也为人类创造更舒适、宜居的环境。然而,作为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保障性住房,更多的强调住房的保障性。这些低收入困难家庭可能更加注重“有房子”,而并非“房子怎么样”,可能不会关注住房是否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环保。因此,开发商或建造商将商品性绿色建筑作为发展着眼点,以期吸引更多有健康、环保方面要求的客户。因此,观念因素是影响保障房成为绿色建筑的重要因素。

2.3材料、技术因素绿色建筑提倡的“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不仅要求开发商或建筑企业认识到绿色建筑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还要求市场为其提供绿色建材、绿色技术等支持。开发商或建筑企业在选择应用哪些材料技术时要综合考虑市场上相关产品的适宜性和经济性,从而找到适合不同特点保障房的绿色建筑材料与技术。因此,材料、技术因素是影响保障房成为绿色建筑的关键因素。

3保障房向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

我国正努力推进保障房向绿色建筑发展,2012年5月,《意见》确定了2012年高星级绿色建筑的财政奖励标准: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可获得财政奖励45元,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80元。同时,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的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可以看到,在政府方面,主要是以财政激励政策推进保障房绿色建筑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以上提出的三方面因素进行对策研究。

1)提高绿色保障房优惠政策,探索绿色保障房盈利模式。针对成本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应对,一是从政府角度看,若开发商或承包商将保障房建成绿色建筑,政府则应向开发商或承包商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例如融资优惠、土地转让优惠等;并适当增加代建费或委托费,激发企业建造绿色保障房的热情;从企业角度看,在建造绿色保障房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增量成本及效益分析,不能仅考虑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应该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分析未来的效益,应抓住机遇,立足于绿色保障房市场,积极探索绿色保障房的盈利模式,找到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宣传绿色建筑理念,改变传统局限观念。针对观念因素,从政府、NGO以及相关机构角度,应不断宣传绿色建筑、生态环境等理念,使环保、节能观念深入人心,从而提高人们对绿色建筑的需求。宣传的对象要包含低收入人群,使其在寻求政府保障的同时,适当关注生活环境的健康、舒适情况,摆脱以往的局限观念;同时,对开发商或建筑企业,也要认识到建筑对环境及生态的重大影响,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应自觉地向环境友好的目标努力,无论什么建筑,为谁而建,都要坚持绿色建筑的理念。

3)推动绿色建材、技术规模化发展,理性与创新应用并存。针对材料、技术因素,材料、技术相关企业应注重绿色建材与技术的规模化发展,以求获得规模化发展效益,最大程度节约成本,并通过对已建成绿色保障房的追踪记录,考察其实际经济效益,注重材料、技术的改进与创新,针对性研发适应绿色保障房建造的产品;对于开发商或建筑企业,要理性选择适合绿色保障房建造的材料及技术,不可盲目追求前沿性产品;有预见性眼光的企业,要善于发现具有发展潜能的创新性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并在应用中注重实际效益,循序渐进,理性与创新并存,逐步从一星级向三星级发展。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背景下,保障房向绿色建筑发展要考虑成本、观念、材料技术等多方因素,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都要对此作出贡献。虽然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在绿色保障房建造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部分保障房的绿色星级仅止步于一星级,全面推进保障房向更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还要经历更长的时间。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