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四大问题。住就离不开房屋,建造房屋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人生产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就是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同样,人类在建筑活动中也需要具备营建建筑的能力。我国古代建筑从茅茨土阶发展到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与人类营建建筑能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营建能力的内涵
营建活动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一部分,人类的生产能力可简称为生产力,相应地,人类在营建活动中具有的能力可简称为营建能力。营建能力是指一定社会及自然环境下,人们创造建筑所具有的基本条件及可能达到的水平。营建能力属于人类能力的一部分。人的能力有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之分,前者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力、审美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后者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需的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专业才能,营建能力属于后者。
在人类刚出现的时候,人们还没有相关的建筑知识,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建筑资源,只能使用天然的山洞遮风挡雨,营建能力非常低下;在进入氏族社会后,人们开始使用较精细的石器工具,使用木材、土等建筑材料来进行建筑的建造,甚至学会了烧烤地面以防潮的方法,营建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以后,随着人们营建能力的提高,建筑得以不断发展,最终呈现给我们丰富多彩的建筑面貌。因此,通过对营建能力发展的研究,可以把握乡土建筑发展的内在机制。
2营建能力的研究
框架“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孕育于一定环境中的人的能力,是人类进步的内在因素。人内在的能力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作用,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随着人类能力的不断增强,与外界环境的作用方式也不断变化,人类自身能力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一直到现在的信息时代。
同样,人类建筑是其能力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特定环境中的人以其能力作用于环境,产生了相应的建筑。人类用于建筑的能力包括对建筑知识及其相应信息的获取能力,对资源的组织与利用能力及相应的经济能力,在这些能力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建筑。
2.1建筑知识及信息获取能力建筑知识包括对建筑材料、结构、工艺、装饰、建造程序、与建筑相关的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经验性建筑知识。经验性的建筑知识着重于对建筑的功能、材料、一般形式等的描述,这种知识主要通过乡民的日常经验获得。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建筑在材料使用、构造、形式上都存在巨大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体系,因此,有关建筑的经验性知识极其丰富。如白族建筑在门头用鱼的形状来装饰,以取鲤鱼跳龙门的吉祥之意,在门口的石础上雕龙刻虎,以求镇宅保平安等。
2)原理性建筑知识。原理性的建筑知识是对经验性建筑知识的总结、升华,着重于对建筑原理、规律的阐释。建筑的发展有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把握,如建筑屋顶具有排水的要求,我国北方建筑屋顶坡度较缓,南方建筑如傣族竹楼的坡度比较急,以此来适应不同地区对建筑排水方面的要求,这种知识可以使我们对建筑屋顶坡度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在设计原理方面,包含了对功能关系、造型艺术、环境关系等多方面的考虑,对建筑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3)操作性建筑知识。操作性知识与具体的建筑活动相联系,包括建筑整个过程中所有与具体操作相关的知识等。这种知识大多来源于实际的建造活动,因此更多的存在于建筑工匠等实际从事于建筑建造的人中。我国传统乡土建筑的建造很多没有图纸,依靠现场的设计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工匠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不可言说的经验,这些都属于操作性建筑知识的范围。建筑营建必然涉及到对相关信息的收集、筛选与处理,这对于人们进行投资决策、材料购买、工艺选择、人员聘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信息进行选择。
2.2资源组织及利用能力建筑是一个综合性的生产工作,涉及到人、财、物等多个方面,因此,如何组织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资源利用中,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的组织及利用是两个主要的方面。
1)建筑中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包括建造建筑使用的材料、工具工艺等。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基础,与建筑的结构形式、艺术形象都有密切的联系,如西方传统建筑以砖石作为主要材料,古希腊神庙采用石材作为承受弯矩的梁,跨度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形成了外周紧凑的柱列排序。哥特建筑使用受压模式的穹顶、高侧墙、扶壁或飞扶壁,创造出高大的内部空间。建筑中使用的工具工艺与建筑的构件制作效率、施工方式等有很密切的联系,如目前我国木构件加工中大量使用木材加工机械,比传统木构件加工中使用的锯、刨等在加工效率上提高了很多。
2)人力资源。人是建筑建造中最活跃、最具有创造力的资源,人的活动贯穿于建筑建造的整个过程中,与建筑最终的品质息息相关,我国明清时代美轮美奂的江南私家园林,是与计成、周秉臣、张涟、戈裕良等著名造园家的精心设计分不开的。
2.3经济能力建筑的形式随人们经济能力的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一所建筑的建造情况,可以反映出家庭的经济情况。一般而言,经济水平较高、收入较多的家庭建筑总是刻意讲求造型、装饰以及建造标准;反之,经济水平较低、收入较少的住户便不甚讲究。纵观乡土建筑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乡土建筑的建筑特征、造型风格、结构类型、空间布局、装饰程度以及使用的建筑材料等方面,无不受着人们经济能力的制约。如河南西部的窑洞式住宅,虽然在使用材料、建筑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同性,属于同一个建筑体系,但是由于经济能力的不同,显示出巨大的差别。
3营建能力与乡土建筑发展
营建能力是乡土建筑发展的动因,乡土建筑是营建能力发展的结果。乡土建筑是在特定环境中建筑知识与信息获取能力、建筑资源组织与利用能力及经济能力三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这几方面的相互匹配可以促进建筑的不断发展,如徽州民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具有高超技艺的工匠,提高了人们对建筑的认识,产生了优秀的建筑作品。
而当这几方面不能相互匹配时,建筑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如我国当代乡村建筑的发展。乡土建筑的发展是村民营建能力与其相应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因此,乡土建筑的发展必须提高村民营建能力,需要普及建筑知识,引导乡民多渠道获取建筑信息;需要规范乡村建筑施工队伍,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更需要发展乡村经济,提高村民经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