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
不同于产品制造行业在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的指引下进行质量管理方面的策划、控制、保障和改进活动,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原则上会被分为业主及代建两种制度,而业主制度是主要的应用模式。在道路建造施工的过程中这种以业为主的模式得到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工程承包者以业主的质量策划为标准,在鉴定契约的模式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除此之外,契约模式还应用于道路建造的质量保证方面。
针对此种现象顺应道路建造业主制的模式来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改造,促进道路建造全面质量管理的不断发展。为弥补质量保证体系的缺陷,一些外国发达国家采取质量验证体系来保证道路建造的质量。我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以业主为主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明显的弱点,而采用质量验证体系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的系统化、科学化非常重要,具体表现在帮助业主完成质量策划、监控承包商及监制对质量保证及控制体系的完成程度、促进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改进技术等方面。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策划及改进
质量策划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道路的设计到最后的验收都涉及到质量的策划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在质量目标的制定方面、实施的方法、预先的计划、技术方面的要求等,还体现在材料的质量认定、测研、评定方面和工程的验收以及工艺流程的审定,除此之外还有工作人员的规培、工艺技术的交流及研讨等方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手册》是业主对于道路施工质量策划的主要体现是工程招标的关键考虑方面,是潜在建立的一种契约关系,和合同条款相类似,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管理模式的缺陷和不足。
其主要包括充分考虑道路施工所处的气候条件、使用的原材料、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经验等方面来确定承包者的所具备的素质、运用的机器设备、组织管理以及监理工程师的测验能力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另外应提高现行的质量标准,改进设计文件中的缺陷和不足以满足标准的技术及质量要求。除此之外还应完善施工中间的交接体系,明确关键程度的质量控制标准以及质量改进原则规定,细化支付与奖励的条件和标准。和质量策划一样,质量改进也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建设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缺乏积极促进的思想意识、有效的组织,缺少质量评定方法与实施措施导致其发展进程缓慢。
质量改进主要内容有明确质量改进的判断标准,具体体现在掌握哪些需要改进那些不需要改进,改进的方法及改进最终想到达到什么效果等方面。另外还包括对现在实际状况和质量改进后的效果进行判断的标准和方法,主要体现在采用优良等级评判方法,系统化达到要求的检测手段和措施,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实施离析改进,除了评判路面的压实度外还应对空隙率及密度进行样本检测以确定路面的质量及改进的最终结果。
除此之外还应及时评定质量改进的效果,并以制度的方式延续下来,对于质量改进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缺陷应该及时给予奖惩以促进其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有效的组织对于质量改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质量改进环节所涉及的所有有关技术及人员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技术方面的措施一定要有针对性并且有一定的实际效果,采取发动、实施及评价来进行有效的组织活动。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进行质量策划及质量改进的管理模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着质量管理观念的转变,这些改革主要包含着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实施优良等级判定,转变传统意义上的契约模式,单方面实现支付的合格判定的质量验收模式。
传统意义上施工规范往往采取传统的合格支付合同模式,发达国家在实施施工规范的过程中摒弃这种规定方法型的施工规范采取质量保证型并相应的减轻了施工过程中技术规范等方面。采取按照质量进行支付的方式,承包商兼具实力及技术能力在此种施工规范的模式下取得了更大的利润从而大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另外,此种施工规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提高了各个道路施工企业的质量保障观念,促进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全面质量管理的不断发展。
除此之外,以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管理常常采用过后评判的方法,而这种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模式早就被相关制造产业所放弃,而每天完成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合格是否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的评判来进行质量的管理是不可取的,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建造的过程中实施过程中质量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建造的过程中除需要进行质量方面的保障外还特别需要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建造预期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3、小结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建造施工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变异等及其复杂,这种道路路面的质量检测绝不是通过简单的试验和检测来保障的,而是通过系统的质量控制盒保障体系来完成的。建立适合我国道路发展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的全面管理模式对于我国道路建造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路面质量管理中出现的评判方法和检测手段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促进不适应规范标准体系中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