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国内超级市场建筑发展概念

发布时间:2019-09-27

1前言

超级市场是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率先在美国出现的一种现代化管理运作模式和零售商业建筑。随后普及欧洲和亚洲,并伴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迅速发展。但是,超级市场1980年被移植到中国城市作为更新城市商业手段时,并未获得预期的成功,它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路程。

2早期实践的失误

2•1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西方超级市场从无到有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岁月,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超级市场不断地自我改变以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在对早期超级市场的延续中,也不断地派生许多新类别,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如英国超级市场就衍生出了大型批量销售店、打折店和连锁便利店等各种形式,每一种形式的产生都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

与之相反,超级市场在中国还处于成长阶段,欧美各式各样的超级市场被不加选择地移植到中国,人们对其的理解也出现了偏差、混杂不堪,对超级市场缺乏全面的了解,仅仅以“自选”来诠释全部。自1981年广州友谊商场的“自选商场”之后,全国各地纷纷摆出自选自助服务的姿态,这种表面上的模仿使中国超级市场一度陷入了停滞期。

2•2忽视本国社会背景20世纪60年代,作为超级市场发祥地的美国经历了经济和社会的许多变化。首先是小汽车的大量增加,政府在城郊新建了众多高速公路,城市居民因无法忍受城市人口超量膨胀开始迁移到郊区居住,从而造成购买力的扩散,使建立郊区型超市成为客观需要,此外郊区地价低廉和用地阔绰也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挤加深了城市商业中心区的停滞。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大规模郊区型超级市场在美国孕育而生并在整个西方社会迅速发展蔓延(图略)。

20世纪90年代,刚刚走过了超级市场发展停滞时期的中国再次采取超级市场这一零售方式,一方面是国外一些著名的超级市场如家乐福、普尔斯马特、沃尔玛等纷纷进驻中国市场;一方面是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开始脱胎换骨走超级市场的经营理念。其中不乏会出现照搬国外超级市场模式,欧美以停车场为特征的郊区型超级市场纷纷现形中国,如武汉家乐福汉阳店、普尔斯马特、麦德龙和深圳的山姆会员店等。在发展初期人们凭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新鲜感可以说是不远千里去购物,在这种驱动力下,郊区型超级市场获得了相当的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也开始激化。

这一矛盾存在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上,中国虽然也处于人口急剧上升的状态,但还没有造成城市中心区的衰落,事实上人们仍在大量的涌进城市;与西方各国相比,中国的人均占地面积少,人口分布更为密集;中国尚缺乏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小汽车的拥有率虽然呈上升状态,但远小于西方国家,人们多以步行、自行车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到超级市场购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使得郊区型超级市场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设在城区和居住密集区的超级市场的兴起。如武汉家乐福武昌店、深圳百佳华强北店等,都是在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开设店铺;而深圳沃尔玛蛇口店、武汉中百仓储珞狮路店等则都是处于居住密集区。

2•3忽视城市的文脉与其他商业建筑一样,超级市场也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不同时代的建筑设计思想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建筑形式。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盛期,”少就是多”、“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思想对商业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际式风格的方盒子建筑似乎十分经济实用,正好符合开发商低成本开发的需求。在这种势不可挡的思潮下,方盒子超级市场建筑遍及各地,它否定了历史和地方特色,忽视周围环境。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又处于飞快发展大量吸纳国外新鲜事物的状态,这样的问题也就同样存在。当然极力降低开发成本以达到“超低价格”,这是超级市场生存之本,但是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大系统,现代超级市场已经有别于其传统形式。究其原因,一切商业活动都是以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为基本出发点的。早期超级市场是顺应经济危机时期人们购买力低下,以其低廉的价格来弥补建筑上的简陋,但当今世界人们的购物性质发生了巨变,购物行为呈现多元化、省时化和舒适化的趋势。

另方面国内外超级市场的发展蒸蒸日上,各类购物商场也不断推出新颖的商业概念和营销主题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再加上购物中心在中国的萌芽,使得商业竞争空前火爆,超级市场面临的生存压力愈来愈大,它必须在商业运作上做出新的尝试,这种纯经济上的发展策略使建筑模式开始向适应新兴事物的方向转型。以“争取最大客流量”为其宗旨,超级市场不得不打破陈规,开始在选址、建筑设计、装潢、景观设计及配套设施上重新思考以争取客源。它具体表现在抛弃以往选址原则选择商业黄金地段开店,配套设施的完善化,购物路线的景观节点的考虑,对建筑空间、装潢材料的思考等等。我国在发展超级市场的初期,从本质上来说是对西方模式的翻版,它未能针对本国的客观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要使其真正带动国内商业、增加城市活力并得以健康发展,势必要找到其正确的发展方向。

3新的发展策略

3•1对超级市场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要健康发展超级市场带动中国商业中心区的良性发展,必须对其有全面充分的认识。全面了解国外发展成熟的超级市场各种模式,从中进行筛选,有些是有利于本国商业形式发展的要加以保留和改造更新,相对的有些在实践中证明不适合我国实际则要将其渐渐推出商业舞台,正所谓是批判地继承。

3•2发展市区型、社区型超级市场一般来说,商业建筑多选在繁华的闹市区和重要的交通干道上,对超级市场却不一定合适,像国外超级市场多建于郊区城市主干道边,向大型和超大型规模发展,但中国汽车私有化程度和人们外出购物的主要交通方式,限制了郊区型大型超级市场的发展,这并不是表示完全不需要这种形式,而是不能将其当作主流形式发展。

从中国居民的生活方式来看:

(1)人们在购物交通方式的选择上趋向于步行、自行车和公交系统,以武汉市为例,总体上,可以将居民前往超级市场的交通方式归为步行、乘摩托或私家车、骑自行车、乘出租车、乘公交车五类,其中步行和乘公交车方式高居榜首达32%和28%,这与西方国家以私家车为主要交通方式截然不同。

(2)虽然郊区超市具有低价格的诱惑,但人们对于在城区特别是闹市区购物仍具有浓厚的兴趣,市区商业中心仍然是人们购物的最佳场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3)超级市场已经成为大众日常消费的主要场所。以武汉市为例,居民在超市购物由2000年的10•4%升至现在的54•1%,远高于其他商业机构。而且消费者通常当日购买本日消耗品(如蔬菜、肉类等生鲜食品),其结果是中国消费者光顾超市的频率远高于国外。在这种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人们购物倾向于就近性,即选择距离近、交通便利的店铺,超级市场的基地选择也多邻近人们日常生活区域,所以我国的超级市场呈现出建在现有的城区而非邻近交通干道的城郊,发展市区型、社区型超级市场的趋势,这与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的情形正好相反。

3•3寻求建筑与城市、周边环境的协调中国超级市场产生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上升、人们消费能力提高的时代背景下,舒适购物的需求使人们对于购物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为提高生存竞争能力,商家在丰富商品种类、增大购物面积的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购物气氛。这就要求建筑要摆脱以往千篇一律的简陋方盒子,在建筑平面空间、体量尺度、景观处理和配套设施等等进行改善,追求与环境的融合与城市的协调,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1)建筑平面超级市场由于其自身的经营特点,没有其他商业建筑那样丰富的建筑平面与空间,出于不形成视线死角并可获最大营业面积的考虑,方正的矩形仍旧是其最佳平面形式,但是这种平面形式单调乏味,容易让购物者失去购物兴趣,所以超级市场的建设者已经开始尝试建筑平面上进行变化。它们主要表现为在维持方形卖场平面的前提下,将原有的矩形整体平面拆分成小块,使购物者在不同空间穿梭实现购物行为,增加购物路线的情趣。如深圳百佳东门店,整个卖场平面按家庭用品、休闲食品、生鲜卖场等划分为多个小型矩形平面,分布在主要购物流线两侧,产生一定的空间序。

(2)建筑体量和尺度国外以大面积停车场为特征的郊区型超级市场,体量巨大、独立性强,与其周边的环境和城市的文脉脱节。中国超市趋向于在市区发展,市区地域面积的局限性使超市建筑的体量和建筑平面都受到了限制。但是由此而生的建筑与周围环境至整个城市氛围的协调就显得更为重要,于是开始在其体量与尺度上寻求突破点。如位于深圳东门商业步行街上的超市将其整个建筑体量置于半低下,入口则缩小尺度与周边低层商铺尺度相协调。

(3)充满活力的建筑立面超市建筑在利用率不高的墙面上开设条形窗或方格窗,减少单调的空白墙面面积,为建筑注入韵律,同时也为不同建筑材料的运用创造了条件。如深圳沃尔玛华侨城店,在其上层空间开设大面积的带型窗,墨绿色的玻璃搭配钢质百叶,不仅为建筑自身增添了活力也找到了与周边建筑相同的建筑语言。此外通透的入口玻璃盒子连接室内外空间,使面向公共空间的建筑立面立刻生动鲜活起来。

3•4建筑配套设施的完善商业营销概念的变化往往会产生商业建筑构成模式的相应变更。在与商业步行街、大型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的竞争下,超级市场为争取客流也对原有的构成模式加以改造,在大型营业厅的内部分设如餐饮、休闲娱乐、珠宝服饰、照相冲印和鲜花精品等小型店铺和公共娱乐场所,有的甚至与购物广场相结合互为吸引磁极,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达到吸引顾客和延长顾客购物时间的目的。另一方面,在顾客购物路线上考虑景观效应,以增强顾客再次购物的欲望和提高购物者来超市的频率。

3•5发展中、小型规模的超级市场现代超级市场发展至今,为做到经营商品种类多而全,一直都在向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大型、超大型的超市很适合新开发的城市中心区和新建居民大型社区内,但是在早期开发的居民区和商业区,移植大体量的建筑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且这些区域经历多年的改造变迁,原有组团的区域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形成很多零碎空间,配套设施也陈旧不堪。

另外,开设大型超级市场的投资风险巨大,在商机不足和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投资者很难开发大型综合型超级市场,这就使发展中小型超市成为必要。它们以便利店、连锁超市的形式,在城市间寻找空白点,避开激烈的同业竞争,寄居于居民区和商业综合体内,成为超级市场发展的新模式。

4结语

中国蕴含着深厚的城市文化,有着鲜明的本国特色。超级市场的介入旨在积极更新国内商业模式,增加城市社会活力。但是应该看到商业和社会活力并不是简单地随着新型商业形式的介入而增加,它需要经过自我更新和演变过程,只有当其适应本国社会生活融入城市环境,并顺应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时,它才能真正发挥所期待的作用。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