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结合中国古代木构,无论是宫廷、寺庙,还是住宅、园林,都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形成一个建筑群。单幢建筑组合,围成院落。院落对于中国建筑来说极为重要,它对于组成院落的单幢建筑而言,意味着一个开放的活动中心,是室外的共享空间。但对院落外的其他建筑而言,它就是封闭式的、隐私性的空间,外人无法知晓。院落的组成会根据不同的建筑、不同的地形,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法,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如院落之大小相差甚远,大的可以容纳上万人,如内廷广场、午门,显得宽广、庄严;小的仅容数人,亦如普通住户的天井,小巧、玲珑、幽静。一般采用以轴线为中心,两边对称的方式布局,适用于宫殿、寺庙和豪宅,给人庄严、肃穆之感;而园林、苑囿、民居,虽然也免不了轴线对称,但更多的是因地制宜,形成一种自由布局,给人亲切活泼、别有洞天之感。有些建筑群体还院落相套,轴线相生,构成多层次的统一群体。这就使人刚一进门往往未看到建筑组合之妙,必须一重门一重门地慢慢品味,才能领略整个建筑的别具匠心,犹如欣赏一幅长画卷,需要打开细细品味,才能领略整幅画卷之妙。正是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艺术的综合体
上文阐述了这么多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特色,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并没有包含在其中,在这里我想单独地介绍一下,那就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艺术综合性。这主要将表现在以下几点上。
(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与中国画首先,建筑中的彩画运用广泛。中国古建筑一向有“雕梁画栋”之说,屋顶、木柱、台阶均配以重色,十分讲究色彩应用。柱子朱红,梁枋天花板则为青、绿相间,其中采用了金箔,以致闪闪发光。梁柱的彩画有三种:和玺画,它以龙为题材;旋子彩画,它以旋花为题材;苏式彩画,它以自然和人物故事为题材,因起源于苏州而得名。如颐和园长廊梁上所绘的苏式彩画,就像在讲述着一个个历史故事,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在宗教建筑中,更多的是运用壁画,他们似乎要向人们宣读教义,诉说宗教中的各个经典故事与传说。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与中国画不仅仅结合在以上的方面,更结合在精神层次上,正如美学家宗白华在评论中国画时所说:中国人的宇宙观念本与庐舍有关。“宇”是屋宇,“宙”是由“宇”中出入往来。中国古代农人的农舍就是他的世界。他们从屋宇得出空间观念,由屋宇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对于他们来说空间与时间是不能分割的。春夏秋冬配合着东南西北。这个意识表现在秦汉的哲学思想里。时间的节奏(一岁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率领着空间方位(东南西北等)以构成我们的宇宙。所以我们的空间感觉随着我们的时间感觉而节奏化了,音乐化了!画家在画面所欲表现的不只是一个建筑意味的空间“宇”而需同时具有音乐意味的时间节奏“宙”。
(二)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与雕塑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的雕塑运用极为广泛。它既有木雕,又有砖雕、石雕。—般来说,石雕常运用于石栏和石台基,砖雕则常运用于门楼、照壁等,而木雕则往往运用于门窗、桶扇、天花、藻井、家具等。斗拱在大型建筑柱枋与屋架间纵横交错,宛如一种立体雕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塑件在建筑上也有突出的应用。在屋面前后两坡相交的正脊,常采用预制的雕花脊瓦,正脊两端有装饰,似龙形在屋顶飞舞,屋角还有一排整齐的仙人走兽的雕塑品,与屋顶龙形的飞舞两相辉映。钻尖顶建筑的最上面饰有一只硕大的宝顶,使人远远就能看到建筑,似乎在为远途跋涉之人指点迷津。这些雕塑不仅装饰着建筑,而且构成建筑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使建筑与雕塑相得益彰。
(三)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与音乐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此言不假。建筑师就像是音乐大师一样在创造音乐,他们以大地为基础,以木头或石头组成不同的乐曲。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直接利用流水的音响与建筑构成乐曲,一些宝塔层层飞檐下的风铃,应和着风的吹拂,发出悦耳的乐声。当然,有一些建筑本身就像是一首乐曲,使你在观看建筑时产生强烈的共鸣。
建筑空间上的墙与窗,构成音乐中的节奏和韵律。就像建筑学家梁思成(1901~1972)的文章《建筑和建筑的艺术》中所说的。建筑的节奏、韵律有时候和音乐很相像。例如有一座建筑,由左到右或者由右到左,是一柱、一窗,一柱、一窗地排列过去,就像“柱,窗,柱,窗;柱,窗,柱,窗;”的2/4拍子。若是一柱二窗的排列法,就有点像“柱,窗,窗;柱,窗,窗;”的圆舞曲。若是一柱三窗的排列法,就是“柱,窗,窗,窗;柱,窗,窗,窗;”的4/4拍子了。
(四)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与书法、诗词书法与中国建筑关系亦极为密切。文字书法在建筑中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建筑升华出一种诗意的境界。中国建筑的厅堂多用匾横,横匾下为中堂和对联,两侧墙面还会置条幅,大门与厅堂之外也常用匾额和楹联,这样,文字书法就成了建筑的必要组成部分。如苏州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其楹联选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凸显出环境的清幽宁静,显示出了一种诗意的氛围。扬州平山堂的楹联“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
来对酒,二分明月真当头”,它会让人获得一种深邃的历史感。平山堂为宋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修建,由于在堂远眺诸山,山与堂平而得名。而扬州在唐宋时为繁华都市,亦有“天下共有三分月,二分明月在扬州”之誉。平山堂既能眺望青山,又能领略二分明月,不仅使人感受到扬州之美,而且也能把扬州的现在与过去相交融。建筑因书法而具有厚重的历史感。
中国的木构体系建筑既自成体系巍然屹立,更强调群体,强调建筑与各种艺术手法组合。造就独特的艺术综合体,这一体系使硕大体量的建筑群落变得玲珑剔透,这是国外石作建筑所无法比拟的,也是他国木构建筑所从未能达到的高度。总之,艺术是相通的,建筑与其它艺术种类的诸多联系,能扩大视野,多角度、多层次地透视建筑“神秘园”的本质,使人们能更多地了解它,更好地体味建筑带给我们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