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印桥,因为桥的北端位于羊城三石的海印石而得名。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大沙头,连接越秀区及海珠区,跨越珠江,全长约1130.75米,北接东湖路,南接东晓路,并建有引桥连接沿江路及滨江路。大桥为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全长125米、塔高57.4米,由186根钢索星形拉固,塔顶像两只“羊角”,寓意羊城。海印桥有着一艘双桅船在旭日初升时扬帆远征的形象,夏夜像两把巨大的竖琴伴随着孱孱流水奏响悠扬动听的乐章,是珠江河上别具特色的第四座
公路桥。
桥梁设计
海印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中心,跨越珠江,距海珠桥2.5km,全长1114m。立面呈倒“人”字型。采用扇形索布置,索距5m。桥面设置6个车道,宽35m。主梁采用倒梯形箱形断面。顶板悬臂长达7.5m。该桥具有良好的抗风断面。对温度应力问题采取了独特的设计构造与处理方法,以适应桥址处温差变化较大的情况。主梁施工采取中箱灌筑先于两侧边箱的独特方法,不用劲性骨架,而采用挂篮施工。于1988年建成通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施工。
数字
海印大桥为双塔单索面斜拉桥,主桥长340米,全长1114米、塔高57.4米,由186根钢索星形拉固,塔顶像两只“羊角”,寓意羊城。
它距海珠桥2 .5公里。主桥为跨径175m的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桥下有3个孔,中孔的跨度为175米,边孔的跨度为85.5米。主桥采用现在世界上先进的墩塔、梁固结的结构体系,是一座单面双塔斜拉式砼桥。孔径布置为35+85 .5+175+85.5+35(米)。
墩身采用双排柔性墩,以满足较大的温度变形,并避免设置大吨位滑动支座。塔高约60米,立面呈倒“Y”形。采用扇形索布置,索距5米。桥面设置6个车道,宽35米。主桥梁为倒梯形三箱式。顶板悬臂长达7 .5米。顶部以羊造型。双塔上斜拉着186条钢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扇骨格局。
历史沿革
1985年6月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施工的横跨珠江的第四座桥开始建设,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斜拉索桥。
1988年12月桥建成通车,因桥的北端旧时曾有羊城三石的海印石而得名“海印桥”。
1992年海印桥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更多关于“广州海印桥”等全国桥梁建设规模和桥梁建筑施工
企业资质,可以登入
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鲁班乐标微信号。
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