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公路的修建,在岩溶地区上进行高速公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常常无法避免。在岩溶地区,由于溶洞的存在,这就给桥梁基础的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即桩基的承载能力、桩基的施工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桥梁基础的稳定性,在设计环节如何准确地确定基础地基持力层厚度、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等,就成了桥梁基础设计的重难点。本文通过对岩溶地区桥梁基础的设计进行有关分析,以期能为岩溶地区的基础施工提供参考。
2、岩溶区基础地质勘察
为了进一步探查明溶洞分布、发育情况,为桥梁孔径和基础形式选定、桩位的调整及终孔标高、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则须采用钻探和物探的方法对基础进行勘察。对于一些强发育的溶洞,则应逐桩钻探,并绘制溶洞的剖面图。在勘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1钻孔在完整基岩内钻进不少于5~10m,在该深度内遇到溶洞时钻孔应穿过溶洞,在洞穴底板完整基岩钻进不小于5m。
2.2多层溶洞地区,钻孔穿过多层溶洞后,顶板累计厚度达到5~7m以上时,再往下层的顶板需要钻进3m以上。
2.3邻近钻孔若岩层厚度相差太大或发现有扁平溶洞需进行补钻。
3、岩溶区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计算
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计算准确与否,关系着洞穴的稳定性,严重的会直接危害桥梁的安全。在具体计算时,由于溶洞发育的不规则性,在实际的设计时难以获取溶洞平面、立面大小尺寸等准确的岩体力学参数,这就使得计算顶板的安全厚度存在很大的困难。一般,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计算顶板安全厚度。
3.1 结构力学近似分析法
首先假设溶洞的最不利溶洞横向尺寸,确定受力条件,然后按照顶板抗弯、抗剪要求,以下列的计算公式计算出顶板的安全厚度T1、T2,并取其最大值。
(1)顶板抗弯安全厚度计算
当洞体顶板完整性较好时,可按四周嵌固板验算其稳定性,板的最大弯矩在长边支点间的中心处,顶板安全厚度T1按下式计算:
式中:q――长边每延米均布荷载,kN /m;
L,b――洞体的平面长、短径;
σ――岩体弯曲应力,kPa,灰岩一般取其抗压强度的0.1~0.125倍。
当顶板岩层裂隙发育,可按不同情况,模拟为悬臂梁或简支粱情况进行计算。
(2)顶板抗剪安全厚度计算
式中:F――上部荷载传至洞体的竖向力,kN;
G――顶板自重,kN;
U――洞体平均周长,m;
?t――岩体顶板抗剪强度,kPa,灰岩一般取其抗压强度的0.06~0.13倍。
3.2极限平衡法
当溶洞顶板岩层完整,层理较厚,岩体强度高但洞跨较小时(小于3倍桩径),剪力是主要控制条件。此时,可根据极限平衡条件计算公式: T≥P,T=τ・H・L来计算顶板厚度,即:
式中:P――溶洞顶板自重、顶板上覆盖土层的重量和顶板上附加荷载的总 和,kN;
τ――桥基范围内的顶板抗剪力,kN;
L――溶洞的平面周长,m。
4、桩基的设计
岩溶区桥梁基础可根据溶洞的埋藏深度、规模、类型和岩石的完整程度选择不同的基础类型,则分为明挖基础和桩基础。一般,当溶洞位于地表6m以下,且溶洞以上地质承载力较好(地基承载力≥300kPa)时,尽量采用明挖基础。在此仅就桩基的设计进行论述。
桩基础是岩溶区桥梁最为常用且最有效的基础形式。根据地质情况和受力方式的不同,桩基础又分为摩擦桩和嵌岩桩。
4.1摩擦桩
岩溶区的摩擦桩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覆盖层较深,其摩阻力足以提供桩基竖向承载力,桩尖不进入溶洞区;二是桩基础进入溶洞区,桩尖置于溶洞薄顶板或填充区。第一种情况和普通桥梁没有区别,设计时应视实际情况考虑加长桩基础。第二种情况较为复杂,由于桩基穿过溶洞,因此在设计中不计桩端阻力的作用,按摩擦桩计算基桩长度,并根据每根桩的实际地质情况逐验算。在实施过程中,若遇到溶洞,洞穴等不良情况,则应根据每根桩的地质补钻情况逐桩重新计算基桩长度。
4.2嵌岩桩
在设计时,一般要求嵌岩桩桩尖置于溶洞顶板上,不要落在溶洞内。而在实际施工时,很多嵌岩桩都会穿过岩板。因此在设计时,要求桩的承载力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式中:h为嵌岩深度(不包括风化层),m;系数C1取为0;C2取为0.03;一般Ra不小于40000kN/m2。
不过,从式中可发现,桩的承载力仅考虑桩的侧摩阻力和桩底反力,且桩侧摩阻力系数对基桩深度计算影响很大。从这点看来,当桩的竖向位移微小,或是在实际计算时,可忽略土层侧摩阻力作用时,该计算公式适用。但是当溶洞土层的侧摩阻力过大,在计算时无法忽略时,仍旧采用上式公式,则可能就会导致嵌岩深度过大。
另外,在进行桩基础的设计时,除了要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注意下列事项:
(1)现行土工试验规范中,无法通过室内试验获得基岩极限摩阻力系数,地质报告所提供的基岩极限摩阻力系数经验值,与实际情况可能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于类似地质情况桥梁,若按摩擦桩设计,建议在施工图设计前,通过试桩获得基岩极限摩阻力。
(2)有些溶洞规模较大,直径可达6.0~7.0m,顶板厚度3.0m~5.0m,岩性较完整,岩石强度高,但有较大裂隙发育,如按规范中的嵌岩桩计算,桩底入岩较深,基岩顶板安全厚度很薄,不安全,且有较大裂隙,不宜作持力层,需穿透溶洞或采取特殊措施对溶洞进行处理。
(3)一般,桩的轴向承载力应根据溶槽或溶沟底面岩层的稳定确定。但在实际设计时,有部分墩台位下的溶洞呈多层分布,上下溶洞岩层厚度仅1.0m~2.0m,桩基必须穿过溶洞群,置于溶洞内的填充土层内。在实际设计中,桩长(桩的竖向力)按摩擦桩计算,但桩身内力与普通摩擦桩受力模式不同,建议设计中按第一层溶洞顶板为弹性嵌固点进行桩的内力计算。
(4)当桩基穿进多层岩溶层支立 于坚固的岩层上时,考虑到桩的轴向荷载分配的复杂因素,因此在在设计时可不考虑多层岩溶层对桩侧的摩阻作用,且在施工时,要求将多层岩溶层与桩壁之间分隔开,使基桩承受的轴向荷载全部作用于桩底的坚固岩层上,并按柱桩设计 。
查询建筑企业、中标业绩、建造师在建、企业荣誉、工商信息、法律诉讼等信息,请登陆鲁班乐标、鲁班乐标或关注鲁班乐标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