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绵城市能够改善现如今城市所面临的日常排水问题,本文主要对何谓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在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中有关海绵城市的设计方式。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正常出行以及城市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建设城市建筑和交通时,由于原有土地被道路硬化,无法有效消化积水,随着多雨季节的到来,将导致雨水大量聚积,不利于城市的正常运作,严重时还会导致内涝问题的出现。海绵城市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吸收城市多余水分的管理概念,如何在城市市政道路中推动其建设发展成为我国重点关注内容。
1何谓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具有极强的吸水功能,而海绵城市建设则是指将城市排水功能打造成如同海绵一般,能够对多余水分进行有效吸收,以确保城市生活、生产处于正常状态。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将吸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即海绵体)设置于若干地块中,通常以城市生活区与休闲区为主要设置区域,在雨季出现大量降水情况时,所建设的海绵地块便能够对积水进行消化,防止出现严重积水以及洪涝灾害等问题。相比传统地块,海绵地块具有更强的吸水功能,能够遏制大规模连片径流的出现,阻碍城市各地区间雨水的聚集,从而确保城市生产、生活的正常开展。雨水在得到海绵地块吸收的同时,还能够被简单净化,再加以利用,这有助于城市供水问题的改善。有效地、科学地净化、集蓄、循环利用雨水,能够推动绿色城市的发展。但因海绵城市涉及到较大规模的建设工作,其改造是长期、永久性的,故在城市市政道路建设规划中,应考虑当地城市的整体规划,并对各部门各单位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以促进城市市政体系的完善。
2城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
现如今,我国已在南宁、厦门、重庆、武汉等多个城市试运用海绵城市设计。国家此举给了我们提示:要将海绵城市纳入到城市发展建设中,可从城市中选取某一地区作为试点,对试点地区的实践效果进行观察与总结,以推动海绵城市的全面发展。一些试点海绵城市以学校或居民区为实验试点地区,一方面是想到该地区人员流动频繁,若在雨季发生严重积水问题时,将使地区交通受到严重堵塞。另一方面是想到通过在海绵地区实施绿化种植,可增加该地区绿化面积,使城市环境美化,有助于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此次,特列举以下几点海绵城市的设计方法:
2.1海绵城市中道路横断面的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是为了促进城市运作效率的提升,在海绵城市中建设道路横断面时,有关设计人员应注重道路基本功能的保持,因为如果城市道路的正常通行作用受到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的不良影响,将会阻碍当地社会的发展,那么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显得毫无意义,故在设计道路横断面时,应确保道路基本通行作用不受影响。与此同时,还应确保绿化带宽度足够,这样在雨季发生大量降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积水迅速从海绵区块的道路转移到两侧绿化带中,通过生态滞流的手段,使地表水量高度降低,达到显著控水的效果。综合现有海绵城市道路横断面建设方法,主要为三幅路设计,从两侧到中央顺次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机动车道。同时,以生态滞留带作为绿化带设计,道路两侧分别为植草沟过渡到植物园景观、下沉式绿地,能够在消除司机视觉疲劳的同时,达到美化城市、净化环境的效果。
2.2海绵城市中道路路面材料考虑
在考虑海绵城市道路路面材料时,渗水性能是首要条件,目前以透水砖、透水沥青混凝土为主要材料,这两种材料不但能够保障道路正常交通功能,还可以发挥透水作用,促进地面积水的快速减少,并且,其还具有降噪以及抗滑的效果,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道路路面具体建设工作中,通常车行道路面考虑全透水沥青路面,全透水沥青路面下层不作防水层,以达到快速排放与吸收积水的效果,同时,将基层与沥青下面层设计为透水层,以促进降水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积水的快速渗透。
2.3海绵城市中生态树池、生态滞留带的建设
在将种植土壤填充到绿化带与生态池前,应先在生态池、绿化带的下部填充过滤土层,并依照具体状况,对一定数量的渗水管进行安插,以确保渗水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填入种植土壤后,将陶粒均匀覆盖于土壤上,能够为渗透管效果提供保障,促进土壤湿润度的提升。在建设绿化带时,需尽可能避免其高于车行道,以确保其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收集。
2.4海绵城市中的其他特殊建设
2.4.1植草沟建设
在城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植草沟使用普遍,对植被面积进行增加,能够改善土壤质量。在建设植草沟时,不但需对海绵城市所需的降水量予以考虑,以确保消化作用,还应思考将雨水合理运用于周围生态环境中,通过对植草沟种植附近的湿地、公园或其他生态雨水区域合理运用,不但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植草沟作用,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当地绿地景观种类变得丰富多样,还能够使城市绿地建设成本得到节约。
2.4.2下沉式绿地建设
通常而言,相比地面高度,下沉式绿地的设计要高出5~10cm,并且,还需在绿地中设置雨水溢流口,而绿地高程不能高于水口高程。由于下沉式绿地的设计不会过于破坏道路整体性,故能在停车场、广场、道路附近被普遍运用。对下沉式绿地进行科学地设计,能够达到有效净化与截留雨水径流的作用。当绿地蓄水作用无法承载降水量时,沿着排道口,积水会进入雨水管网中,以此得到雨水净化处理。下沉式绿地能够有效减少雨水径流,促进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使城市洪涝灾害得到减轻,能够显著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2.5海绵城市将来的发展问题
当前,在我国各大城市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人员激增、土地硬化、道路拥挤等问题也在日益加剧,就我国现有技术手段而言,要想快速全面建设海绵城市具有较大难度,只能循序渐进,边发展边建设。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最紧急首要的问题为主要解决对象,对现阶段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正常秩序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对于一些发展较慢的城市,应对海绵城市未来建设可能遇到的问题有预见性,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以避免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某一特定因素的干扰而阻碍城市经济发展。要想建设海绵城市,应确保城市规划达到一定要求,当城市还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此时应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提前做好准备。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以某一地区为试点,实施专门海绵城市建设,这样便能够尽可能降低对当地正常生产生活与交通物流的影响,保障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在海绵城市未来的建设发展中,城市规划者的眼光长远极为重要,如果其在关注城市发展时能够保持动态视角,并具有较强的预见性,这对于当地的资源与经济投入能够起到减少作用。在建设市政道路的过程中,需对当地政府对地区区域职能划分原则进行紧密结合。当城市发展状况仍无法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时,可以提前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做好未来海绵城市的准备,以此使将来建设改造的时间与费用得到减少。当然,如果市政道路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借鉴其他城市的发展规划,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消息,将能够有效确保城市发展规划达到科学化、合理化。
3结语
在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中,通过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的“滞、渗、排、用、净、蓄”多种生态化技术,并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结合,能够促进城市雨水的良好管理以及资源化利用,使城市径流污染、积水风险、内涝灾害得到减少。与此同时,在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中做好未来海绵城市的准备工作,能够促进海绵城市的有效落实,确保城市发展规划达到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