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武汉的建筑

发布时间:2015-09-24

说起武汉的建筑,最为有名的就是禹稷行宫、晴川阁、宝通寺、武汉革命博物馆等武汉标志性建筑。武汉,简称“汉”,中国湖北省省会。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城区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以下是鲁班乐标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武汉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武汉的建筑——晴川阁

晴川阁简介:

晴川阁,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晴川阁,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代嘉靖26年至28(公元1547—1549)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

晴川阁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

武汉的建筑——晴川阁

晴川阁建筑群:

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禹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晴川阁景区的整体建设从1984年开始,分前后二期(1984年—1986年;1990年—1993年),历时5年多时间完成。复建后的晴川阁,以南方建筑风格为主,融合南北建筑风格之长,使楼阁的雄奇、行宫的古朴、园林的秀美浑为一体,成为武汉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观。

晴川阁

1、晴川阁历史由来

始建于嘉靖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547—1549年),是当时的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时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而倡议兴建的,命名中的“晴川”二字取唐朝大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该阁自始建以来,与禹稷行宫几经兴废,从嘉靖至今的400多年中,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维修增建,两次重建。上一次为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汉阳郡守钟谦主持重建。1935年晴川阁被风吹倒,禹稷行宫幸存。1983年武汉市人民政府组织修葺禹稷行宫后,重建晴川阁。现存建筑为依据清末晴川阁的历史照片及遗址范围进行的复建,由武汉市建筑设计院设计。

2、晴川阁建筑特点

复建后的晴川阁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阁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屋顶前方仍设一水骑楼,匾书“晴川阁”三字。其规制略有扩大,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沿檐回廊。其底层面阔五间,通长20.8米;进深四间,通宽16米。台明从檐柱中心外扩0.7米,台地面积为386.28平方米。晴川阁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并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两层飞檐四角铜铃,临风作响;大脊两端龙形饰件,凌空卷曲,神采飞动;素洁粉墙,灰色筒瓦;两层回廊,圆柱朱漆;斗拱梁架,通体彩绘;对联匾额,字字贴金。总体上晴川阁的装修构件以木石为主,在门窗上采用了玻璃及少量金属部件。

武汉的建筑——晴川阁

晴川阁建筑景点:

楚波亭

始建于明代,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重建于1986年,为平面呈扇形的暖亭。

“荆楚雄风”碑

此碑刻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为荆南观察使李拔所书。碑文意为赞扬荆楚民众与洪灾水患顽强拼搏的精神。

朝宗亭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于此。《尚书·禹贡》中有大禹治水“江汉朝宗于海”的说法。清末在武汉境内分别设立“江"、"汉"、"朝"、"宗”四关,管理长江、汉水水上交通运输,即渊源于此。

禹碑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刻石纪念。碑文77字,奇特难识。意为禹治水,使百姓安居乐业。碑亭东面的禹碑为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所刻。

武汉的建筑——晴川阁

晴川阁旅游信息:

门票

参观者须在票务处窗口排队领票(当日有效)。晴川阁每日发票3000张,上午2000张,下午1000张。

开放时间

9:00-17:00(16:30停止发票)。每月第二周的周二闭馆整修一天(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每周四15:00闭馆。

餐饮

武汉晴川假日酒店每年夏天傍晚的江畔烧烤很受游客欢迎。汉阳钟家村的美食也不错。

住宿

晴川阁附近酒店:晴川假日酒店。(武汉市唯一有樱花的酒店)

购物

乘坐以上线路,可到钟家村,街道口,江汉路多个商圈。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武汉的建筑”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更多相关“武汉标志建筑”、“武汉古建筑”的建筑咨询敬请关注鲁班乐标。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资质介绍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