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有哪些?有哪些建筑风格?请看鲁班乐标整理的文章。
一、风景园林建筑与音乐
建筑中有音乐的旋律,音乐中有建筑的构筑,音乐的流动结构同建筑的凝固结构有着内在对称关系。虽然音乐和建筑是不同门类的学科,但他们有很多想通之处。如果说建筑是空间凝固的有机体,那么音乐就是在时间中不停流动的生命体,内部有着严谨的结构和形式美。结构和织体按照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的规律流淌,音乐与建筑两者都运用数比律。音乐和建筑的和谐都来源于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推到建筑方面,其和谐也与数比有关。建筑与音乐同为以形式为主的造型艺术,可以引起相近的情感反应。在音乐中,我们能从它的形式美里把握住某些建筑的因素,建筑形式中的韵律感与音乐有共同规律。
因此,作曲家所使用的方法和建筑家所使用的方法相同,能把一些不表达意义的原料通过一定的比例关系组合成具有意义的表达作者意图的形式。又如“重复”这种手法,在音乐中可以通过重复形成奏鸣曲律动的效果,而建筑物可以通过重复形成恢宏的气度。所以,那些高低起伏的建筑群有那样和谐、协调,是因为它们富有美的“旋律”,体现了建筑美的特有法则。那些宏伟壮丽的交响乐那样匀称完整,是因为它们具有严谨的结构,体现了音乐美的特有法则。
19世纪,德国哲学家谢林说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样一句话,道破了建筑世界的本质。而那些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等人也都曾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法国大文豪雨果把巴黎圣母院叫做“一首巨大的石头交响乐”,进一步道出了两者的相关性。这也启示我们,不同的事物之间有内在联系,创作需要从不同的艺术中汲取灵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喜爱美、追求美、渴望得到美的享受;而音乐美、建筑美又是现代生活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设计风景园林建筑的人,如果能更多地了解一点音乐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与修养,定会在建筑创作设计中获得更大更多的自由,得到更为有益的启迪和奇妙的灵感。
二、风景园林建筑与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各族的文化理念与传承信仰,对一个地方的景观设计与建筑构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着各个领域,各地的民族文化在不同价值体系的碰撞中逐步趋同,建筑风格趋于单一。纵览全国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何中国的传统民居那么富有诗意?又是什么制约了当代设计者的想象力与创作力?当设计出现瓶颈,追溯本源也是一种选择,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那些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
1.壮族
山歌类型有叙述历史的古歌、生产歌、酒歌、情歌等。“铜鼓舞”是壮族的传统舞蹈,节奏鲜明,舞步雄健。壮族人内聚的社交特征,使许多活动集中在家里。这也使得厅堂在平面和空间上占据了民居内部的重要位置。壮族建筑多为干栏式建筑,由于居住环境不同而形式各异。干栏民居一般为三层式建筑,下层为架空围栏式结构,主要用于圈养牲口以及堆放柴草,具防洪防潮功效;人居住于二层,居室可分为厅堂、卧室以及厨房;三层顶部为坡面空间,用于放置粮食以及其他杂物,部分干栏民居在二层增设望楼、晒棚等。壮族村寨大都建在高山丘陵之地,因而耕地多在山坡上,绵延数里,形成了壮丽的梯田景观。村寨选址于高山山腰,这样能保证良好的光照与通风条件,同时也能有一定的防范土匪强盗之效。壮族村寨布局多为自由聚合式,建筑随地形自由分布,不受约束。这样的村寨没有明显的边缘,与山势有机结合,往往会出现一些奇特的内部空间。
2.瑶族
瑶族是广西地区人口数仅次于壮族的少数民族,在广西多分布于富川、巴马、恭城、金秀、都安等六个瑶族自治县。祝著节是瑶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通过跳铜鼓舞来纪念瑶族创世母神密洛陀的生日。铜鼓舞包含祭神、娱乐以及爱情三个方面。舞蹈动作有蹲腰打、侧身打、前后左右打、超脚下打、朝天、远近跳、高跳等,整个过程手法变化多样、节奏欢快、灵敏度高,也表现了瑶族人民能歌善舞的一面。瑶族建筑多建于山坡,村寨布局多以联排式沿等高线布局,建房材料有石、木、竹、烧砖以及泥砖等。瑶族民居有明间多进式、横排自由式和单开间狭长式。
前者前厅宽敞,占据房舍整个前半部分,堂屋仅占中央开间后半部。建筑物之间多建有过廊,民居正面设吊楼。吊楼槽挑粗壮,造型考究。吊楼距离地面约2m,亦是当地青年男女恋爱时“爬楼”之处,吊楼所属之处是少女闺房。戏台在瑶族民间建筑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瑶族村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瑶族的竹楼十分具有特色,为干栏式建筑,全用竹竿绑扎支撑。梁柱多用楠竹,楼板用篙竹密排,墙壁由水楠竹破开摊平压制铺成。屋前设置竹凉台,十分雅致。
3.侗族
侗族村寨多建在河谷小丘地带,这一地区河流与水网交错纵横,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捷。受其民俗文化影响,村寨多向心式布局。过去这里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合款”制度,鼓楼由此而生,成为合款的象征,亦是村寨中心。民居形式通常分为平地楼、吊脚楼、高脚楼和矮脚楼。鼓楼、戏台以及风雨桥是其建筑艺术的精粹。鼓楼为木结构,不用钉子而以棒穿合,重檐飞阁,形似宝塔,巍峨壮观。鼓楼象征了吉祥,寄予了侗族人对人丁兴旺、齐心团结的祈愿。当地居民多爱看戏,戏台多与鼓楼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空间,成为村寨多功能中心。风雨桥集亭、廊、桥于一身,建筑形式别致,在建筑史上独领风骚。侗族传统观念认为,在村寨下方修筑这样的木质桥梁,可以阻挡邪气、留住福气,有保佑村寨风调雨顺之意。
4.客家
客家的民风民俗要从历史说起,其独特的迁移史是其重要的文化特征。总计大迁移五次,多是躲避战乱,因而防御成为其建筑的主题。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客家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围龙屋是我国古代中原的一种府第建筑形式。客家民居具有五种优越性,即经济性、坚固性、物理性、防御性,以及艺术性。其代表有土楼、围龙屋、殿堂式围屋,在河源地区常见的屋式还有走马楼、穿堂屋、锁头屋、下山虎、五凤楼、纵列式多杠楼屋、四点金等。
祖宗祠堂是土楼、围屋的中心,这里是族长聚集各户家长议事的地方。逢年过节,合族的每家都挑着各种供品,到这里祭祀祖先。男儿娶亲,须在祠堂拜天地,叩祖先,宴宾客。闺女出嫁,向列祖辞行后,方可罩上盖头,踏着象征团圆的大圆匾出阁。老人谢世,祠堂成了举哀发丧的灵堂。就这样,一座祠堂将合族融洽地凝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民族文化是一块瑰宝,映射出一方水土一方人。在“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影响下,一代代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以皖南地区为例。这里的地貌多为山岗丘陵。于水流清溪、茂林修竹间形成了自己的建筑语言符号体系。青瓦白墙,在造型、布局与色彩上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表情。高低错落的马头墙、青白相间的色调,碧山连绵,游鱼戏水,民居随山形而设。天际线典雅、古朴,有种优美的韵律。这样的风格,别处无法寻找。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也应当具有地方性、民族性,保持自己的特色与风格、诗意与韵味,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5.其他这是笔者在阅读建筑书籍时得到的一点启示,是关于建筑的暗示作用。教堂或寺庙类建筑所展示的是一种信仰。这类建筑多高大、威严,传达出不容侵犯与质疑的潜在力量。也传递着一个信息:让信徒形成一个有关神明威严与全能全知的概念。欧式教堂中,上帝至高无上的尊严多通过建筑物的高度来体现。顶部尖锐,彰显强烈向上的勃勃生机;伊斯兰清真寺都有直指天空的尖塔,有种向上的动势,也使整个城市处在一种向上的动感之中;东亚寺庙建筑也追求庄严肃穆的效果,但敬神之外有大爱,少有突兀的尖顶,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净化心灵。
从景观角度来讲,这样的不用类型的建筑屋顶也形成了丰富的天际线,灵动而富有韵律。气势宏伟的建筑多给人以威慑力,如皇宫。作为皇宫的典型代表,故宫有大小单元8704间,是世界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群。从正阳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直到景山,沿长达七华里的中轴线展开,十几个院落纵横交错,层层院落,秩序井然,尊卑等级之分尽显其中。世上有三样东西最有让人顶礼膜拜的力量,那就是权力、金钱和神灵。皇宫之所以要极尽奢华,非人比例的庞大,也是为了树立自身的权威性。在风景园林建筑中,这一心理暗示作用可以应用在诸多类型中。纪念性的景观建筑应设计得厚重、得体,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周围的景观小品也尽可能简洁而敦实,不要琐碎,以免丢掉庄严之气。
以上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研讨由鲁班乐标搜集整理,更多关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研讨”等建筑方面知识可以关注鲁班乐标行业栏目。“一点鲁班乐标,中标很轻松”。查询建筑企业、中标业绩、建造师在建、企业荣誉、资质等级、工商信息、法律诉讼等信息,请登陆鲁班乐标、鲁班乐标或关注鲁班乐标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