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轨道交通站空调设计有哪些特点? 轨道交通的分类和特点 轨道交通可按不同角度分类,按所处的空间位置可分为“地铁”和地面铁路;按所用轨道的轻重可分为“轻轨”和“重轨”。一般来说,运送客流量大的走地下,称为地铁;运量小、主要走地面的为轻轨。 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污染小、方便快捷的特点。相比而言,地铁的运能大,几乎不受地面气候和交通的影响,但造价高;轻轨的运能较小,但造价较地铁低,受地面交通和气候的影响较大。 地铁站空调设计特点 车站空调属于舒适性空调的设计范畴。轻轨站位于地面,其空调设计可按照普通车站的设计参数和条件进行设计,这里不再赘述。而地铁基本上与地面环境隔绝,室外大气的温、湿度只对车站空调负荷存在间接的影响。其空调设计参数的选取和空调负荷的计算与常规舒适性空调不同。 空调设计温度 地铁站内除工作人员外,其它人员只做短暂停留。为节约能源,只考虑乘客有一个短时间的舒适环境即可。由于人体对环境温度有明显感觉的温差在2℃以上,乘客由地面进入车站,需要经过一个由外界环境温度逐渐过渡到站内温度的过程,这样人体才不会产生忽冷忽热的感觉。至于站内管理用房,由于工作人员长时间在内工作,可取常规设计温度tn=24~27℃。其它设备用房可根据运行和工艺要求来确定设计温、湿度值。 空调负荷组成与计算 列车本身及列车空调的散热约占74%,照明、广告灯箱的散热约占6%,设备(如自动扶梯、售票机等)的散热约占5%,乘客和工作人员的散热约占15%;地铁围护结构周围的土壤能吸收大量的热量并储蓄起来,夏蓄冬放,以调节地铁内空气的温度。根据一些资料记载,此部分热量占地铁产热量的25%~40%。列车本身及列车空调排放的热量扣除传入地铁周围土壤的热量之外,剩余部分由隧道通风系统排到室外。车站内的空调负荷包括站内乘客和工作人员散热、照明散热和其它设备散热量。 站内气流组织 车站公共区(也称车站大系统),一般比较狭长,如果只在车站一端设置风柜,那么单条送、回风管就会过长,各个送风口难以实现阻力平衡,送风不均匀。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应该在车站两端设置风柜,各自承担大系统空调负荷的1/2,对工作区进行均匀送风。以广州地铁站为例,因为采取集中控制,单一区域空调面积大,所以一个区域的送风量就高达20多万,为了实现各送风口的阻力平衡,确保出风口的余压,除了对风柜本身的强度和控制要求较高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在进行风管设计时,尽量少考虑采用风阀调节(容易产生“拨一发而动千钧”的现象,很难调节),而应该合理设计风管尺寸,依风管本身实现自平衡。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风道计算方法一共有四种:静压复得法、假定速度法、等摩阻法和T算法,对于车站空调这种需要变风量设计的场合,静压复得法是最佳的计算方法。
查询建筑企业、中标业绩、建造师在建、企业荣誉、工商信息、法律诉讼等信息,请登陆鲁班乐标、鲁班乐标或关注鲁班乐标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