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山地小城镇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20-11-18

由于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山地城镇在景观的要素构成、景观格局、景观功能及景观生态环境都与平原城镇有着相异的特征。而山地城镇现状粗放型的建设对山地丰富而脆弱的生态环境特征可能造成不可逆展的破坏,同时又使其潜在的巨大生态环境效能难以发挥如何化解山地城镇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因地制宜的保护和利用山地城镇依托的景观生态资源,缓解山地城镇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合理防灾减灾,维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山地城市建设的研究重点。

1山地城镇景观生态学特征

景观要素特征

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理论分析,山地城镇景观的景观要素组成和一般城市景观相同,同样是由城市建设用地或绿地构成的斑块、道路及绿化、河流带形成的廊道、城市建筑和铺装地面为主体组成的城市景观基质。但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的形成山峦、河床、沟壑等切割或限制城市发展,甚至插入或穿过城慎形成了许多不规则的楔形、带形和块状城市建设用地或绿地斑块,使山地城镇景观的斑块大多形状不规则,面积较小,数量多,形成山地城镇的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度大的特征。而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山地城镇的道路及绿化、河流带迂徊曲折,坡度较大,降低了景观连通性,阻碍了内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而且由于山地地形的屏障作用,使山地城镇的外界联系廊道体系不很发达,影响了山地城与外界的交流。同时许多山地城镇形成了多个聚集中心或被分割成了多个功能完整且相对独立的高效系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观的系统效率。

景观生态环境特征

山地城镇因态环境的敏感度高,抗干扰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较差,呈现景观稳定性差的特征14。山地城镇景观稳定性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抗干扰能力弱,由于山地小城镇相对于平原城镇具有较高的异质性,生态敏感度高,极易造成建设性破坏,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二是山地城镇景观的生态自我恢复能力差,“山地城镇景观自身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多样性,强力制约着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使整个山地景观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自我平衡和破坏后恢复能力较弱,一旦某一社会或自然要素发生较大变动或消失,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城镇的系统失衡”。

2山地城镇建设中的生态问题

灾害频发

山地城镇因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特征,城镇灾害频发,主要的灾害有洪水涝灾和山地地质灾害。由于山地坡度大,城镇河流集雨范围广且汇流速度快、水流急,加上近年来大规模城镇化导致的城镇排水河道被挤占或填埋,而大量不透水屋面与路面使地表径流量大大增加,至使城镇洪水涝灾频率增加。如重庆市近600余个城镇(占重庆城镇总数的54%)处于区域中小河流沿岸,中小河流洪灾造成的城镇、乡村灾害已成为市域洪灾损失的主要表现形式,仅2007年“7.17”洪灾就造成37个区县511个乡镇742多万人受灾,倒坍房屋3.35万间,死亡56人,失踪6人,直接经济损失31.26亿元。

同时随着人类建设活动范围的扩大造成的山地生态破坏,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不减反增,如2007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5364次,造成人员死亡679人,直接经济损失24.75亿元。而山地城市建设中,山地地质灾害对城镇的危害性往往是在多种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显现出来的,内因是地质与自然因素,外因则是人为因素。特别是由于山地生态环境脆弱性,当城镇的人为的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山体表面会因植被的损失而形成裸露,使山体地表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的威胁,可能随时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环境污染

山地城镇由于地理条件的特殊性,一般静风频率较高,加之由于山地气候的相对封闭性,阻隔了山地内外空气的交换。而山地城镇谷区昼间的向上谷风固然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但晚上来自山坡的下沉气流却与地形性接地逆温结合一起,会在地表形成高浓度的大气污染。像有“雾都”的重庆,环城大河--长江、嘉陵江使地表空气中水蒸汽含量高,与大气中的粉尘微粒子结合,极易形成多雾多雨天气;加上城市与工业排放的污染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复合,形成了酸雾与酸雨。而大量山地城镇特别是工业型城镇,也存在这样的城镇环境污染。

景观风貌破坏

山地城镇本来蕴含宝贵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并由于地形地貌的起伏、河流廊道的缭绕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结构。但因缺乏适应山地生态环境要求的、因地制宜的山地城镇建设规划,从而导致了“建设性的破坏”或“破坏性的建设”的现象极为普遍,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和布局不尽合理,忽视对绿地斑块和河流廊道的生态网络建设,加剧了山地城镇的景观格局的破碎度大,不仅直接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损于城市形象和区域生态质量。

3山地城镇的生态调控规划分析

由于生态稳定性差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建设性破坏,使山地城镇的主要环境生态问题普遍存在,要缓解这一问题就必须将环境生态的观念全面贯彻到城市发展建设中,在城市规划中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生态学方法进行城镇规划、建设进行持续的调控。

“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城镇建构理念,不仅仅是一种迷信,更重要的是通过城镇选址与建设布局有力的保障城镇安全与持续发展(图1)而现今生态城市的建设,也着重于基于城市景观生态因子综合的分析进行生态调控规划,应用现代科技分析、利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山地小城镇建设规划 ——以重

和调控各种生态关系,对城市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总体调控。参考国内外各类城市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和方法,结合区域山地的实践,尝试提出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的山地城镇生态建设的系统调控途径。

景观生态因子的调查与分析

山地城镇的景观生态因子主要包括城镇土地情况、水文、气候、动物、矿藏、能源等自然资源,并在综合城镇社会经济环境(城市人口结构与产业状况、城市经济密度、现有设施状况、城市文化风貌等)的调查基础上,以确定城市现有的生态位。通过对山地城镇生态位的了解、分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选址提供科学的依据,也可以为改善和提高山地城镇生态位寻求切实可行的途径。

生态系统稳定性预测

敏感度高、抗干扰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较差的山地城镇生态环境,具有景观生态系统自我平衡和破坏后恢复能力较弱的特征,一旦某一社会或自然要素发生较大变动或消失,均会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系统某一部分的控制行为,极有可能会在其他方面引起一系列意外的结果。因此,在对城镇景观生态因子的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需先按照城镇原始运行状况和国内外各类相关案例、实践情况、理论总结,结合城镇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来预测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及其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结果,通过“因素、条件、诱因”的分析,建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动态评介体制,为生态调控提供依据。

生态规划调控

基于景观生态因子调查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预测结构,提出城镇建设规划的多种比选方案,优选出对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综合最佳的方案。但最佳方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在城镇的实际产业发展需求和区域生态因子变化,及时修正和更新,促进城镇的可持续生态发展。

4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山地城镇规划实践

柳荫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东北部,嘉陵江以北,距北碚城区33km是北碚所辖金刀峡、偏岩、三圣、石坝四镇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在《北碚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所确定的城镇性质包括北碚区的中心城镇和旅游服务接待城镇两方面。镇区常设用地49.15im;2020年规划人口2.3万人,镇区建设用地109.55im。

柳荫镇区建设用地位于石马河、麻柳河的交界处平坝上,用地四周山脉环绕,拟规划建设的平坝上山峦、河床、沟壑、农田等错杂,景观要素及其生态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山地城镇特色(图2)。在镇区建设规划的过程中,结合山地城镇景观生态特征和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城镇建设规划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