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砌砖墙体裂缝的成因是什么?有哪些防治方法?请看鲁班乐标整理的文章。
砌体结构房屋出现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裂缝程度轻重差别很大。轻则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和美观,严重的将形成结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工程事故。
一、常见的裂缝的成因及类型
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外荷载(包括静、动荷载)变化引起的裂隙,二是由变形引起的裂隙(主要有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陷或膨胀等变形产生应力而引起的裂隙)。在砌体结构的民用建筑中,砌体裂隙绝大部分是由于变形引起的,温度变化是引起墙体开裂的主要因素。由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和钢筋混凝土线膨胀系数不同,因此当温度发生变化时,二者产生变形差异。
此外,由于建筑物中的构件大多属于超静定杆件,具有多个约束,对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形将予以限制,从而会在构件内产生温度应力,对墙体与混凝土之间的变形差异势必在砌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这些力超过一定限度时,砌体就产生错位裂隙,温度裂隙是造成墙体早期开裂的主要原因。由于温度应力和变形而产生的裂隙具有“顶层重下层轻”、“两端重中间轻”、“阳面重阴面轻”的特点与规律,裂缝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如下5种:
(一)八字形裂隙
主要出现在横墙与纵墙两端部,此种裂缝属正八字形的热胀裂缝,随温度升降而变化,其原因是由于设计与施工中的缺陷,使屋面保温层的热阻减少甚至失效,致使屋面板温度变形大于砌体温度变形,当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时,屋面板的推力就传给墙体,并因墙体温度附加应力在房屋两端较大,当砌筑砂浆强度较低时,则易发生剪力产生的主拉应力,当超过砌体抗拉极限时,墙体即出现八字形开裂,
(二)倒八字形裂隙
属冷缩裂隙,主要出现在纵横墙两端的窗洞口处,尤以顶层两端窗洞口处最严重,由于墙体冷缩附加应力在墙体两端较大,当房屋收缩变形大于墙体时,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相对集中而导致形成倒八字形裂隙,使墙体开裂,
(三)水平裂隙
多见于顶层横墙、纵墙、“女儿墙”及山墙处,当屋面保温隔热较差,屋面板受热膨胀对墙体产生水平推力时,由于墙体在端部收缩要大于中部且砌体抗剪能力较低,使纵横墙与屋盖的接触面上产生水平裂隙,
(四)垂直裂隙
主要出现在窗台墙处、过梁端部及楼层错层处,此种裂隙主要由于温度变化,墙体受到楼板的拉应力作用,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集中效应而拉裂,或因冷缩变形,在与墙漆之间变形差异最大的钢筋混凝上梁端和楼板错层处,引起墙体垂直开裂。
(五)x形裂缝
多数沿砌体灰缝开裂,主要受房屋热胀冷缩的反复作用形成,而底层墙体产生的x形裂缝则是由于基础不平整或不均匀沉降引起。
二、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主要有两条:
(一)第5.3.1条:对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控制硅酸盐砖和砌块出厂到砌筑的时间和防止雨淋。而未考虑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的巨大差异和相同措施的适应性。
(二)第5,3,2条: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从规范的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见,它主要取决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有无保温层,而与砌体的种类、材料和收缩性能等无直接关系。可见在我国,伸缩缝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建筑过长在结构中出现竖向裂缝,它一般不能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由此可见《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砖砌体结构的,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砖大得多的混凝土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在这方面,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预防和控制墙体开裂的经验,值得借鉴:
在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变形缝),这种控制缝和我国的双墙伸缩缝不同,而是在单墙上设置的缝。2、在砌体中根据材料的干缩性能,配置一定数量的抗裂钢筋,或将砌体设计成配筋砌体,其配筋率既能满足抗裂需要,又能保证砌体具有一定的延性。
三、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连措施
(一)防止屋盖温度变化与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措施
1、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2、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3、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4、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BGJ32-8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二)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干缩引起裂缝的措施
1、设置控制缝
1控制缝的设置位置。a,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b,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c,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d,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e,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l层~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f,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做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g控制缝做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酯或硅树脂等填缝。2,控制缝的间距。a,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lb,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c,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2、设置灰缝钢筋
1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2,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3,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u4,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5,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mm,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6,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8mm:7,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Illm~8,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9,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3、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1,在楼盖处和屋盖处:2,墙体的顶部;3,窗台的下部;4,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5,配筋带的钢筋,对190mm厚墙,不应小于2<12,对250mm~300mm厚墙不应小于2<16,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6,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7,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8,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宜在控制缝处断开,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9,对地震设防烈度不小于7度的地区,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X200mm,配筋不应小于410:10,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三)综合采用上述措施
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烈度、基础结构布置形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
四、结束语
控制裂隙的产生和扩展,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引起足够重视,尤其在当前建筑物普通向高层、大型化发展的形势下,制定一项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已迫在眉捷。控制裂隙,重点在防,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刀,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只要严格执行规范,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控制裂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查询更多建筑企业中标业绩、诚信信息、资质条件,马上一键查询结果,下载鲁班乐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