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人才培养在理工建设中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16

1.有机渗透型合作模式

有机渗透型合作模式通常是校企双方深层次上的合作,不拘于形式,只要使人才培养活动渗透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比如上海电力学院与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厂、上海电力安装第一公司开展的以专业综合改革为中心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其基本思路是以学校的专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结合考虑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重构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模块,同时利用企业资源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这种模式实施的关键是企业参与有机渗透到专业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中,包括教育管理、教学活动、课程体系、思想教育等整个教育过程。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推动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改革,通常效果显著,但是它涉及面比较广,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会较大。

2.改革教学计划,突出技术应用性

首先,产学研联合培养可以吸纳企业理工技术人员组成专业顾问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三个方面构建教学计划。理论课程体系按照公共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四个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由易到难,逐步接近理工实践的原则,从认识实习、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的线路来构建。其次,要强调实践教学。以广西工学院的机械理工及自动化专业为例。他们把企业现场实践分为Ⅰ、Ⅱ、Ⅲ三个阶段。

企业现场实践Ⅰ为2周,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技术进步、科技水平和现代管理方法。企业现场实践Ⅱ为2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直接了解本专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生产内容,具体了解模具设计及制造、数控编程操作的全过程。企业现场实践Ⅲ为11周,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以了解当前模具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现代化生产情况。

3.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理工能力

无论何种培养模式,教师都是关键因素。对其专业领域的企业生产和研发活动全然陌生,不能掌握现代技术的专业教师是难以胜任理工教育的教学任务的。因此,工科专业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工伦理观念,具备突出的理工能力,必须熟悉理工实践,并且精通企业产品研发中的一种或多种技术。产学研合作利用企业资源,为教师提高理工能力提供了契机,比如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在产学研联合培养理工专业人才的模式中,学生毕业设计的论文选题大多是来源于企业,结合实际的课题,与企业理工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对于提高教师的理工能力也具有很多帮助。

以上由鲁班乐标搜集整理,更多关于“人才培养在理工建设中应用”等建筑方面知识可以关注鲁班乐标行业栏目。“一点鲁班乐标,中标很轻松”。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