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信息化就是以建筑业信息化为总体目标,在施工过程涉及的各部门、各阶段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以促进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施工生产效益显著增加的过程。由于信息技术渗透性强、发展快以及施工生产自身的复杂性,建筑施工信息化概念的内涵极为丰富,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建筑施工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信息收集自动化。在信息收集方面,基于传感技术、IC卡技术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录入。例如,利用传感设备从施工现场采集混凝土温度、构件变形、设备运行状况等技术数据;用IC卡获取现场作业人员的个人信息等。需要人工收集的信息则实现电子记录,为各部门工作人员提供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使必要信息能够方便地被录入和整理。此外,对于施工图纸类的图形信息,则广泛应用CAD技术进行录入、细化和修改。信息存储电子化。在信息存储方面,基于磁介质及光盘技术实现信息的海量存储。施工信息种类多、数量大,采用电子媒体可用较低的价格与极小的空间保存大量的信息。施工过程中将信息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中,直观地估算,容量为1.2GB的硬盘可存储40万页A4纸才能存储的文本信息,其当前价格不足2000元,今后还可能降低;施工项目竣工后,有关该项目的完整施工信息可保存于一张光盘或若干磁盘上,存档备用。信息交换网络化。在信息交换方面,基于网络技术使工程施工的各协作部门间实现高效信息传递与共享。无论基于何种方式,施工过程中信息交换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以一个项目经理部的运行为例,为完成合同签定、图纸会审、设计变更、进度与质量控制、物资与技术支持、竣工验收移交等工作,经理部须经常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所属企业交换信息。若进一步考虑
施工企业的整体需要以及建设、设计与监理单位之间的合作需要,则施工信息交换数量多、频度大的特点会更为突出。信息化要求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这些环节的部分或全部。例如,在
招投标阶段实现网络数据库管理,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利于招投标工作更加客观、公正。又如,工程设计发生变更时,使设计、施工、建设三方面通过网络及时交换意见,并在施工单位内部的生产、技术、成本等环节同时得到响应。信息检索工具化。在信息检索方面,基于数据库技术可提供高效的检索工具,从而使信息的广泛利用成为可能。例如,统一的工期信息可分别为生产计划、材料供应、预算、统计部门从各自的需要出发进行检索;而数据库规模和种类的增加,使施工人员不但可以及时掌握施工项目自身的信息,还可检索到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与管理规定,获得全面的信息支持。此外,检索结果还可加工为各种需要的格式输出,支持办公自动化。信息利用科学化。在信息利用方面,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引入科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基础信息进行自动深加工,进一步产生支持决策的有效信息。例如,可提供工期、质量、成本分析工具软件,分析比较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排定下一阶段生产计划;发现质量通病并查找原因;及时汇总成本,找出节支或浪费发生的主要环节。又如,对于施工项目的历史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当前投标工程提供报价、工期等方面的参考。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目前,我国施工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ISO9000质量体系也正全面推广,形成了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加之信息技术自身的飞速发展和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必然使建筑施工信息化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例如,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工程地质与施工环境信息;应用GPS(地球卫星定位系统)辅助工程测量与精确定位;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远程项目管理;将各类专家系统广泛用于辅助施工;利用近年来兴起的Intranet等等。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信息化的意义不仅在于利用信息设备替代手工方式的信息处理作业,更重要的是高度信息化的系统具有许多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信息检索、交换、加工等方面。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增加可利用信息的数量提高信息利用的质量,促进信息资源在施工生产中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对于施工行业的发展具有“加速器”与“倍增器”的作用。以上建筑施工信息化的特征由
鲁班乐标搜集整理,更多关于“建筑施工信息化的特征”等协同办公、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等问题可以登录众和软件平台查询。众和软件专注施工企业信息化,将业务与IT技术深度融合,简单、实用、高效,大大降低了联营项目的资金风险,有效管控直营项目的实际成本,提升施工企业的日常办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