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测量技术
1.1全站仪测量放样技术
在测量领域中,全站仪逐渐取代了电磁波测距仪与光学经纬仪,促进了地面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站仪测量以测量精度高、设备智能化与集成化程度高等优势,在工程施工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电子全站仪具有自动归化计算、实时测量三维坐标、自动扫描角度测量、自动记录储存、消除度盘分划误差与偏心差、和计算机双向数据通讯等特点,为工程放样与测图向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可靠参考。
现阶段,针对智能化、全能型的电子全站仪而言,均具有丰富的软件,能够直接予以程序测量、导线测量、坐标放样、对边测量、悬高测量、道路放样、高程传递、面积测量,能够达到非常高的精准度,适合在多种测量作业中运用。
1.2GPS技术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成熟,为测绘定位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革,为工程施工测量提供了新型技术方法与手段。一直以来,以测角、测水准、测距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逐渐被一次性明确三维坐标、高精度、高速度、大范围、高效率的GPS技术所替代,并且定位范围逐渐由陆地与近海拓展到宇宙空间与海洋;定位服务领域逐渐由导航与测绘拓展到过敏经济建设等领域;定位方位逐渐由静态拓展为动态,在实际工程施工测量中得到了普遍运用。
GPS接收机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通用定位设备,在工程施工测量中应用较为广泛。把电子全站仪和GPS接收机或者测量机器人连在一起,可以统称为超测量机器人或者超全站仪。其可以完美结合全站仪的三维坐标测量技术与GPS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为无控制网的工程施工测量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范围较大,控制点之间的传算工作量非常大,相应的精度衰减非常快;河流阻隔,导致交通不畅,需要前后视迂回前进;高山峡谷众多,山脉蜿蜒曲折,导致控制点的通视难度较大,这些因素导致测量工作无法全面落实。采用GPS技术予以碎部点测绘及放样,不需要和基站之间保持通视,也不需要展开后视操作,不会累加误差,精度分布较为均匀,其衰减量为1mm/km。当作业半径为10-15km的时候,不需要布设过渡控制点;当距离加长的时候,可以布设中继电台转发电测波,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1.3数字化测绘技术
在工程施工测量中,大比例尺地形图与工程图的测绘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野外数据采集设备与微机、数控绘图仪的联用,可以构成一个由室内或者野外数据采集、图形编辑、数据处理、绘图共同组成的自动测图系统。此系统可以实现大比例尺基本图、带状地形图、工程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下管线图、地籍图等图件的自动测绘。在现代工程施工中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作业效率,还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节省制图经费,减少制图时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1.4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能够提供实时三维空间信息、不需要接触被测物体、野外作业少、作业效率高等优势,在实际工程施工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4]。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运用,其产品逐渐由线划图、影像图转变为数字化的4D图,其应用及服务领域更加广阔,为各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参考。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通过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运用,能够快速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立面图等,构建数字地面模型与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库,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2工程实例分析
以某地区发电为主的小型水电站为例,其防洪、旅游等方面效果非常好,是一座综合发展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属于1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水库容积非常大,装机容量达到了2400MW。水电站进水口和泄洪冲沙洞进水口共用引渠,其中心线长度为280m,宽度为20-140米,底板高程在1545-1575m之间。此工程进水口边坡的开口线高程是1800m,边坡高度约为234m,在1600m高程以上,每20m设置一马道。
以下,每15-16m设置一马道。边坡开挖的边坡比是1:1.20-1:1.45,针对进水口左侧边坡和左坝肩趾板开挖区而言,需要进行部分搭接。在此工程施工测量中,是以控制点的复核与加密为主,主要包括对现有坝区控制网的复核及借助现有控制点对引水道、进水口土建工程区的控制点予以加密;与此同时,还要对进水口范围内的交通桥与道路进行施工测量放样与相关辅助测量,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完成,满足预期设计标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一定要重视各种技术的运用,同时加强科技创新,以此不断改进施工测量技术,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工程建设中,加强施工测量技术的创新与完善,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与树立品牌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施工测量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由鲁班乐标搜集整理,更多关于“施工测量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等建筑方面知识可以关注鲁班乐标行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