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设计包括一般的公用工程和住宅的设计,它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具体确定建筑标准、结构形式、建筑物的空间和平面布置及建筑群体的安排。
(1)小区建设规划的设计。在进行小区规划时,要根据小区基本功能和要求确定各构成部分的合理层次与关系,据此安排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管网、道路及绿地的布局,确定合理的人口与建筑密度、房屋间距和建筑层数,布置公共设施项目、规模及其服务半径,以及水、电、热、燃气的供应等,并划分包括土地开发在内的上述各部分的造价比例。
影响小区总造价的主要参数有:小区用地面积指标、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居住建筑密度、居住面积密度和居住人口密度等。
(2)住宅建筑的平面布置。在同样建筑面积时,由于住宅建筑平面形状不同,住宅的建筑周长系数K周(即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占的外墙长度)也不相同,即外墙面积、墙身基础、墙身内外表面装修面积不相同。一般来讲,正方形和矩形的住宅既有利于施工,又能降低工程造价。
当房屋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设置带有两层隔墙的伸缩缝;当长度超过90 m时,就必须有贯通式过道,这些都要增加房屋的造价。所以一般小单元住宅以4个单元、大单元住宅以3个单元、房屋长度60~80 m较为经济。
(3)住宅单元组成、户型和住户面积。住宅结构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为结构面积系数,这个系数越小,设计方案越经济。因为结构面积越少,有效面积就相应增加,因而它是评比新型结构经济的重要指标,该指标除与房屋结构有关外,还与房屋外形及其长度和宽度有关,同时也与房间平均面积的大小和户型组成有关。房屋平均面积越大,内墙、隔墙在建筑面积所占比重就越低。
(4)住宅层高与层数。住宅层高不应超过2.8 m,这是因为住宅层高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房屋总高度的降低,可以缩小楼与楼之间的日照与安全距离,节约用地。降低层高,可以减少墙身和粉刷工程量,节省采暖费用并有利于抗震。
房屋层数的增加,能提高居住密度,减少每户的工程管道长度,节约用地。房屋的内部和外部设施,如供水与排水管道、电力、照明和交通道路等费用都随层数的增加而降低。但层数超过六层,要增加费用较高的电梯,需要较多的交通面积和补充设备,还要增加结构抵御外力的能力,使工程造价大幅度上升。
(5)住宅建筑结构方案选择。目前,我国住宅工业化建筑体系结构形式主要有预制装配式结构、工具式模板机械化现浇结构和装配整体式结构。这些结构形式各有利弊,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