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建筑企业建筑材料供应管理优化方法

发布时间:2019-03-19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建设发展事业在经济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越发突出,例如材料供应方面的管理效果不理想,经常出现采购材料质量不高、成本较高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建筑企业长远发展,有必要在建筑材料的供应方面落实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根据材料成本的关键性环节,落实经济合理的采购对象,应用批量采购,同时在质、量、时三方面做好管理,从而发挥材料采购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建筑企业建筑材料供应管理的特征

(一)高成本性

在建筑企业当中,建筑材料的采购目标大多数都是以补充库存为主,库存的成本是企业运营成本当中占比相当高的一项,在采购管理当中,采购管理人员对于采购的数量如果无法得到准确计算,便会导致采购过程中材料的补充效果不理想,如果导致补充数量过多,必然会导致库存量过大,从而形成额外的经济堆积风险,如果补充数量不足,必然会引发再一轮的材料采购,导致额外的采购成本形成[1]。另外,采购过程中人为的因素比较高,买卖双方都存在干扰的问题,不仅会导致严重的材料费用浪费,同时还会促使采购管理方面的监督控制效果较差,形成额外的资源浪费,导致企业的成本持续提升。

(二)高风险性

在以往的建筑材料采购管理模式当中,一般都是以谈判价格、对比价格以及相互压价为主,其中采购过程中的价格关注度相对于材料本身的质量重视度更高,在谈判过程中也并没有建设长期合作关系的意识与意想,导致供应商只是单纯性地从利益角度出发完成这一采购活动[2]。这一种一次性买卖的现象虽然可以在最终的材料价格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材料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埋下了安全性、经济性隐患,得不偿失。

(三)单向性

企业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具备数量庞大、市场范围较广等特点,但是因为材料采购都是由采购人员完成,人员数量并不多,物力资源也并不丰富,对于市场实际情况的调查能力比较弱,缺乏相应的信息获取途径,产品的信息、价格的信息以及供应商的信息都很难得到准确掌握,信息的获取难度较高,只能够借助业务人员、管理人员的经常性出差获取信息,导致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情况比较严重。另外,大多数的材料采购都是短期性的合作关系,材料的采购必然无法实现最大化的降低,导致材料采购成本明显提升。

二、建筑企业建筑材料供应管理的优化方法

(一)优化采购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对于采购管理的目标而言,需要从采购的流程着手,无论是对整个流程还是对其中的部分流程都需要落实改进措施,例如适当减少采购环节、落实时序的改变,提升工作质量、效率以及成本,最大程度降低人员劳动力的投入,保障工作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等目标[3]。但是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材料管理的流程优化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材料管理的采购流程进行优化,尽可能提升采购工作效率;第二方面是对成本控制方案进行优化,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材料经济效益;第三方面是妥善选择供应商,优化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方式。借助于企业以往的核心业务、管理流程实行评价与梳理,从而落实业务流程的重组、设计以及优化,最终构建以市场、客户作为导向的整体性工作流程。对于流程优化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而言,企业内部的环境变化属于客观性的事实,为了保障企业的流程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长期性发展,有必要保障流程的运行合理性,在流程设计中应当严格落实几项基本原则:1.以客户为核心的原则[4]。建筑企业应当充分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在获取用户依赖性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将客户作为导向设计行之有效的采购流程;2.以流程为核心的原则。建筑企业应当持续坚持以流程作为导向的采购流程,以企业的管理模式从任务为核心转变为以流程为核心,从以往独立性的任务转变为完成其他任务或与其他任务相衔接的流程模式,借助流程的梳理实现对工作效率、上下工作流程的衔接效率的提升目的;3.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流程属于一个团队的任务,在流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以工作人员为核心落实管理精神,注重团队的整体性作用,强化团队人员之间的有效配合[5]。

(二)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为了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实效性,有必要在成本方面给予相应的管理措施,尤其是落实具体的审核体系,从而满足企业在新市场环境之下的竞争。材料的供应管理当中虽然提出了关于成本核算的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体系的落实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做好自身的管理与约束,促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材料管理方面具备一定的成本控制意识,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成本控制技术以及技巧等途径实现对材料的成本管理。另外,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必须从材料供应管理制度以及费用制度等方面着手,对于开支及时给予监督,对于不必要的开支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责任人实行处罚,从而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另外,在体系建设中还需要注重对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培养,提高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方面的思维体系,对于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与完善,确保成本管理可以真正落实到材料管理工作中。另外,还需要在实际中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内容,不断地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责任以及与市场的合作意识,构建一整套定价体系,从而减低不必要的竞争成本。

(三)优化库存管理模式

零库存是一种在备件储备环节中可以普及应用的方式,零库存并不代表无库存,其主要是借助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方式,实现库存量最小化的改进效果。这一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库存量,并减少人力资源、资金的占用量,促使资金使用价值最大化。所以零库存的管理方式在施工设备零备件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施工设备零备件原本是采用少批次、大批量的订购模式,其会存在大量的资金占用,同时资金流转周期比较慢,经济效益低。在实行零库存管理后,按照厂区在单位时间之内的零备件消耗量,结合零备件采购、运输等环节中所需要的时间因素,建立最低、最高库存量,并采用多批次、少批量的购入模式,并在库存量最低限时及时采购,保障供应的及时性。促使施工设备零备件的库存量时刻处于最低值与最高值之间,从而提高库存量的合理性,在保障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库存量最佳,达到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其次,可以建设ERP信息管理平台。ERP也就是企业将每一个部门借助信息技术的方式联通起来,建设一个统一性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每一个企业的财务、物料以及产品等实行全面掌控与管理,也就是应用现代化技术实行库存管理的一种方式。企业可以借助ERP系统及时掌握每一个厂区、部门对于所有施工设备零备件的使用情况、维修情况以及更换频率等信息,同时借助计算机计算功能明确定义每一个部门对于每一种设备的使用状况,例如掌握某一个设备的需求频率与需求量,从而提高库存管理的实效性与经济性。

(四)供应商的优化选择

供应商的选择是材料管理中长期性的任务,供应商选择不仅需要满足供应、设计需求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根据历史数据资料、网络公开信息等要求进行选择。建筑企业应当优先挑选多个产品价格低、质量好、交付货时间及时、信用度较高的厂商,之后按照不同的指标选择最佳的厂家作为建筑企业的产品供应商。从单一性的供应商中,选择可以有效地实现降低质量检验费用、降低采购物品时间成本与质量问题、控制废品损失问题、降低采购成本等的效果。供应商的开发以及选择是采购管理体系中的关键性任务,不仅会直接决定采购部门的绩效,同时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采购成本高低。建筑企业在明确供应商选择范围之后应当及时要求供应商以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选择,借助资信、规模、价格、质量、服务等多个评分方式进行筛选,以综合得分高的企业中标,并签订合作协议。例如,资信评分以是否获得质量体系认证、守信用情况、银行资信等级、投标产品的商标证书为标准。规模评分涉及到投标人的背景与业绩、投标人近几年财务状况、投标人管理能力以及投标商注册资金等。价格评分则是以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同时最低投标报价为评标基准价进行计算获得。质量评分则是以材料的品牌知名度、生产水平、样品质量、供应与交付货的及时性等。服务则是以售后为主,售后服务的完整性、质保期、安装计划与维修队伍、维修相应时间等。根据这一些因素采取综合性评分进行选择,从而保障供应商选择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的采购以及管理成本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而言属于较大的成本项目,会直接决定整个建筑工程的成本造价。对此,只有在不断地完善与优化建筑材料的采购体系基础上,应用行之有效的材料采购预算方式,强化对于采购人员的管理才可以真正探索并落实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有效方式,从而实现批量性的低成本、高质量采购,实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标。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资质介绍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