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后工业建筑设计人才要求综述

发布时间:2022-01-19

建筑智能信息化发展趋势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建筑功能和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将得到进一步的满足。大体量建筑的建造、运营管理、设备维护等复杂程度的增加,要求建筑设计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智能化设计和管理。今天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飞速发展,远程控制技术、感应技术的使用将对建筑设计带来更多、更高的要求。

科学、精准的控制和故障的自动检测报警将成为可能,也将为建筑的发展带来空间。智能化建筑设计、施工建造、建筑装配件的生产、运输管理、工料统筹计划、建成后的数字化物业管理等,都会作为整套系统集成在建筑信息系统里。高技术发展趋势工业化建筑的不断发展为后工业化建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机器化标准件的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以知识经济为主的后工业时代将进一步引进高技术于建筑发展中,大量使用数字化控制技术设计和生产建筑配件,通过现场装配来建造新奇的建筑物[4]。

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通过数控技术加工了科技感极强的建筑,使得一些有机的曲面能精确地安装,这些利用高科技设计并建造的建筑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等到更大的发展。国际化与地域化共存的多元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后,利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为主要材料建造高楼大厦的技术逐步成熟起来,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样式。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和密斯•凡德罗为首推行的国际主义风格风靡全球。

由于它简洁高效的风格和建筑效率,不论是在美国、欧洲还是其他地区,一概采用相同的建筑理念及设计、建造方法构筑建筑物,导致人类生产空间出现单一化特征,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消失或濒临消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落后地区人民逐步觉醒,以及文化界提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等文化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建筑将会得到保留和发展,国际主义风格和地域化建筑风格会同时存在。建筑的民主化决策后工业社会掌握理论知识的技术人才不断壮大,从之前知识、信息高度集中转向了广大民众也能轻松获取,社会形态进一步民主和开放,表现出了公民社会的特征。人们在决策的时候不再只是依靠以往的经验,更多时候需要靠理论知识来进行判断,听取专家和大众的意见将成为时代的要求。政府在建筑方面进行一些重大方案决策时往往会邀请民众参与,由于大众对功能舒适度和审美的多样需求,将导致建筑的最终呈现形式和造型艺术趋向于多元化。

后工业时代对建筑设计人才提出的要求

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社会责任感及对人性的尊重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和自己的欲望,创造生产、生活空间的时候不断地向大自然摄取资源;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转化的能力,同时增强了人类破坏自然生态的能力。建筑的营造与建筑相关活动所消耗的资源在人类总资源消耗中一直占极高的比例,在中国现有建筑面积400多万亿m2,只有不到1%的建筑为节能型建筑,建筑能源消耗占总消耗的27%。由于能耗的不断上升,出现了很多生态问题,如地球温度不断上升,城市出现热岛效应,部分地区全年大部分时间受沙尘暴的袭击,酸雨范围扩大[5]。

由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高层和超高层勘察设计和施工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出现地基严重沉降,影响周边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建筑材料中有毒物质的超标,致使建筑空间成为致命的杀手。建筑设计中没有按相关规范设计,出现严重的地震灾害和火灾。这些问题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努力来解决,而建筑师承担的责任也进一步增大。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物质交换的便捷,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的普及,亲人、邻里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逐步减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漠,为人类创造舒适人居生存空间的建筑师,除了解决建筑的物理环境问题外,还要积极投身到解决人居环境的心理问题,通过对空间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需要;关注老建筑和老社区保护的意义,开发温馨舒适的公共交流空间。

这一切都将成为建筑空间设计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代和未来的建筑师必须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在学习和设计实践中始终将人的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能力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关于建筑是如何将不同的可用来建造使用空间的材料连接在一起的论述,说明了构筑的本质就是将不同的建筑材料通过技术手段连接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突破都会引来造物活动的创新。工业时代建筑的主要材料以钢材、混凝土、玻璃为主,由于这些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建筑的样式造型和施工工艺。后工业时代表现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主的个性化加工技术得到较大发展,新型的人造材料将不断被创造出来,为建筑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在了解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如何学习和认识新材料,并将这些新型材料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将成为一大课题。后工业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除了能使用新型材料,还要能将自动化控制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应用于建筑中,使其与建筑融为一体,实现对建筑的遮光、恒温控制,防盗报警系统及建筑设备故障自动检测和修复等功能。工程技术与审美多样性并重在工业时代机器大生产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继续得到不断发展,物质财富的巨大丰富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随着现代人对经济效益和物质享受的理性追求,在此文化基础上建立的生存空间使人产生陌生、无趣、冰冷的感觉。当这一种感觉阻碍了人类所追求幸福的目标,对建筑的审美与文脉追求将成为人类久违了的目标,建筑空间所表现出的文化艺术氛围将成为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共同需求。对建筑师的要求也就产生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新的工程技术,还要对审美和用户、受众的审美需求进行研究和学习,这也将是建筑设计在工业时代对工程技术要求较高之后,对人文艺术的一个理性回归。后工业时代建筑师在设计和建造时不只是考虑技术、材料、设备等物质技术和物理性能,还要着重考虑社会文化及人们的审美需求。

国际视野与地域观念20世纪7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了全球流行的“国际主义风格”,世界各地随处可看到使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的方方正正的盒子式建筑,建筑艺术提前实现了全球化。建筑艺术的公共造型艺术特征使其具备了跨国界的通用视觉元素,使得造型简洁、开放、挺拔的现代主义建筑充分展示了高效、节约、使用方便的优势。其开放的建筑理念使得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建筑设计和营造中。在“国际主义风格”在全球推广的同时,人们也对其不考虑区域环境特征、历史文脉、人们的审美习惯等问题作出反思,提出了地域建筑观在解决生存和生活空间给人们情感带来冷漠和断裂方面的作用;同时对建筑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关注人们物质享受的同时重视人的精神感受,主流和多元共存的需求将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建筑师要在关注世界建筑文化和技术发展动态的同时关注不同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建筑文化的多样化需求。

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整个建筑历史的发展可以看成是一部创造史,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建筑的变革都会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代表的后工业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建筑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的角色必须转型,不管建筑设计人员是被动还是主动选择,都要在人类创造的丰富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中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独立的思考,不能像前工业时代缺乏知识、主要依靠技术经验。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和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中,有选择地学习和利用建筑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术、材料、设备等,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将成为建筑师的困惑。

新的科学技术要求建筑师要能利用并进行创新,不然建筑将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由此对建筑师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出高要求。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要解决创新意识,这是创新的原动力,有了创新意识后才能不断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建筑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就是创新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具备要求设计人员具有思辨能力,能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高校建筑设计人才培养重点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不断吸取国外建筑设计实践和建筑教育中优秀的成果,通过与国外建筑院系建立互派访问学者,课程和学分互认,实行“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多种合作交流模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论知识,使建筑设计人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了解国际惯例,能够参与跨界设计,提高合作能力。加强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增强校企合作,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设计师、工程师到学校指导实践教学环节和设计环节。学生除进行认识实习、测绘实习、社会调查外,还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较早了解行业特征和岗位技能要求。根据行业和岗位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中主动获取工程技术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带到工程实践中检验,以此提高学生的设计实战能力,最终使设计出来的图纸能真正指导施工。

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学习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绘图技术外,还应加强对信息技术和建筑智能化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将数字化技术知识引入到建筑设计、营造、管理中,提高建筑设计的精准度和个性化,实现建筑声、光、热等物理空间创造和控制,使其更加系统化、智能化和节能化。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高校应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尊重不同人群和个体的价值需求和审美取向,研究人们的多元精神及心理需求,不断寻求满足这些需求的办法,提出创造多元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案。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具有建筑专业共性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个性价值取向。根据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学校应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不同院校要研究国内外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建筑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现方法,根据自身特点突出优势,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建筑设计人才。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