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鲁班乐标给大家带来关于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0 前言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纲领性的技术经济文件。对其审核也是在监理业务中,实施事前控制的关键环节,对监理项目的成败,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 施工组织设计审核的主要内容
无论施工组织设计为何种类型,它们都是组织施工的统筹计划文件,其审核内容并无实质性差别。
1.1施工组织管理架构与职责分工
包括以下审核内容:
(1)组织架构。施工组织管理架构的层次是否清晰,管理人员的配置是否足够,兼职是否过多。
(2)资质等级。项目管理人员的资质是否符合工程类别的要求,是否持证上岗并有相应的工作经历。
(3)职责分工。职责分工是否体现了项目经理负责制和责权一致的原则,是否有利于快捷,优质高效地工作,是否没有缺漏且不交叉,是否具体落实到质量、进度、成本控制与安全文明生产责任制上。
1.2施工部署
1.2.1施工平面图的设计
施工平面图是指导现场施工部署的行动方案,是实现文明施工,节约用地,减少临时设施费用的先决条件。审核要点如下:
(1)审核是否将拟建建筑物标注于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是布置施工现场的依据,因此,首先应将建筑施工图中的拟建建筑物按一定比例标注于图中,否则后续的运输设备与临建设施的选址设计将无法准确进行,在实际中将某些拟建建筑物漏掉的现象并非鲜见,应注意对拟建建筑物标注齐全性
的审核。
(2)审核起重运输设施的设置合理性。此处审核中所常见的问题是:履带吊和轮胎吊等自行式起重机没有与行驶顺序形成一次性起吊完成的行驶路线;井架、门架等固定式垂直运输设施,或者不能方便地组织分层分段的流水施工,或者不能便于楼层和地面的运输,或者运距过长;塔式起重机或者起吊半径没能覆盖整个建筑物的轮廓,或者它的基础与拟建建筑的基础合二为一,造成拟建建筑的差异沉降与开裂。因此,应注意对移动式起重机的开行路线与垂直运输设施设置位置合理性的审核。
(3)审核临时设施的设置合理性。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的审核:一是材料放置场地的布置应防止二次搬运,以及前后工序之间,各承包商之间的相互干扰。二是材料放置的位置还应与施工工艺相配合。三是不同施工阶段的临建、设备与堆载地会有不同的要求,应有规划与部署的相应调整方案。
(4)审核运输道路的设计周全性。常见的问题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道路两侧没有设置排水沟。这在南方地区雨季施工时,会造成作业面的大量积水,以至无法施工。在实际审核中,所应提醒施工单位的,还绝非仅是应不应该设置排水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设置技巧问题。二是违反道路设计的基本规范,如消防车道小于法定的3.5m等。
(5)审核临时水、电、气、热等动力供应的设计可行性。临时水、电、气、热的设计,一般由甲方提供,对其审核主要在于现场实际动力需求量应在设计安全幅度以内,以免出现安全与质量事故。
(6)审核所需把握的指标,用以衡量临时设施包干费的支出情况,以便与经济标中的报价或合同中的实价相互验证。
1.2.2施工总进度计划
该计划不仅关系到施工方自身的劳动力计划、施工机械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等的制定,也关系到甲方的出图计划、分包计划、甲方供材料计划,以及其他分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与制定。因此,在所有进度计划中它属纲领性文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审核要点如下:
(1)审核施工项目划分的合理性与周全性。在实际审核中,应把握3点:一是一般应明确到分项工程或更具体的施工过程,否则就会因内容太空泛而起不到控制作用。二是划分的项目应不与施工方案相冲突。三是凡是与施工直接有关内容均应列入,而间接的施工辅助性项目和服务性项目则不必列入。
(2)审核工程量与项目延续时间的确定是否合理。工程量的确定直接关系到项目延续时间的确定,对其的审核可以依据甲方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或设计院所提供的预算文件,也可据图纸并按所划分的施工项目与施工方案自行计算审核。项目延续时间的审核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所给予的延续时间过短,由此必将造成盲目抢工而致浪费。审核时,可以先按正常情况确定一个初始计划时间,而后再结合实际施工条件与作业班组的能力加以调整,这样得出的延续时间的工程耗费是最低的。
(3)审核施工顺序是否合理。对工艺顺序的审核,把握两点:一是总体把握。即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二是细部把握。当施工方案确定后,细部工艺顺序也就确定了。因此,这一部分的审核主要是对施工方案的审核。对组织顺序的审核主要体现在对流水作业的施工组织的审核。也应把握两点:一是流水段的划分是否合理。二是流水方向是否合理。
(4)审核施工进度计划的均衡性。无数实践证明,如果施工初期,不主动抢工,势必最后阶段要被动赶工,并且越到施工后期,越要进行诸如收尾、设备调试、生产和使用前的准备等慢工出细活的施工活动。因此,为施工进度计划的总体均衡计,前紧后松是明智之举。
(5)审核施工进度计划的表述科学性。横道图能反映出流水施工的组织过程,而网络图则能反映出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进行各种时间参数的计算。应两者皆有,各取所长。在实际审核中往往只有其一,应注意对此的纠偏。
(6)审核所需把控的指标。
1.3施工准备
(1)审核施工现场的准备。包括对建立现场测量控制网、土地征用、居民迁移、障碍拆除、临建、施工用水、施工用电、施工道路与场地平整工作作出安排。
(2)审核施工机械的准备。是否编制了施工机械进场计划。所需注意的是:施工机械的数量、性能、进场时间要满足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安排,同时,施工机械的选择要达到适度的性价比。此性价比中性能的含义包括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维修难易程度、耐用程度;而价格的含义包括使用费用、维修费用。如果是租赁机械应考虑的是租赁费用;应有施工机械进场安排一览表。
(3)审核所需材料与设备的准备。所需注意的是:材料与设备进场时间是否满足了施工总进度计划的需求。对预制构件、预埋件是否还根据进场计划制定出配套的订货加工计划,同时,某些大型设备待到结构封顶时再行安装,可能难度会较大,甚至造成土建返工,因此,应注意该部分设备的进场应与土建施工交叉进行;材料与设备的计划数量、品种是否与经济标或合同中的工程量相符合;是否有工程材料与设备进场安排一览表。
(4)审核劳动力准备。是否编制了劳动力计划。需要注意:各工种劳动力配置是否齐全,应避免小工过多,大工过少的现象;各工种劳动力数量以及进场时间是否满足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要求;是否有配套的劳动力技术与安全培训计划;是否有劳动力需求一览表。
(5)审核技术准备。包括:是否有掌握地形、地质、水文等资料,并对建设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工作安排;是否有掌握设计进度与意图的安排;是否有研究有关施工技术措施,以及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的试制和试验工作的安排;是否有确保在正式来开工前,报监理、甲方的施工组织设计得以审批通过的具体布置;是否有在正式开工前,完成审图、图纸交底、图纸会审工作的安排;是否有对基层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和工程定位放线及验线的安排。
1.4 施工方案
(1)审核主要项目施工方法的合理性。施工方法是施工方案的核心。对其审核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主要施工项目选择是否正确。在实际审核中,可以发现没有因地制宜对主要项目做出甄别和选择,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通病之一,因此,主要施工项目的正确选择应是施工方案审核的首要任务。二是施工工法是否条件允许、方法可行。三是施工方法是否与建安成本和施工措施费保持一致
施工组织设计并非只是技术文件,它也是经济文件。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所提出的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其是否成立的判定标准之一就是看施工组织设计中是否已有相应内容。因此,应注意保持两者的一致。这一点是审核业务中所见较多的问题,需额外注意。
(2)审核是否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及其可行性。降低成本无非是工艺成本与组织成本两个方面。对此,结合样板引路进行节约挖潜是一个有效手段。样板引路是指先做好样板工程,再进行大面积施工。因此,最有可能在样本工程中,引进新技术、改造旧工艺,同时优化组织结构。在技术费、机械设备费、工具费、劳动力费用、间接费的节约上作文章,据此计算出经济效果,以加以评价、决策。取得成功经验后,再由点及面加以推广,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目的。此外,降低成本应以不影响施工质量与安全为前提、这一点也是施工单位易忽略之处、应注意纠偏。
1.5 质量保证措施
该部分是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者带有创造性的工作,从中可看出施工单位的基本素质,因此,应重视这一部分的审核工作。在审核中,应具体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应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PDCA”循环是否完善,这主要体现在如下6个方面:原材料的进场验收、报审制度是否完善;工序检查制度是否完善;隐蔽工程验收与报审制度是否完善。分项分部工程的验收移交与报审制度是否完善;竣工验收移交与报审制度是否完善;工程档案资料的保管与移交制度是否完善。二是特殊项目的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完备。对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以及有技术疑难点的项目,如新型防水材料的施工、巨型框架结构的施工、体型复杂的结构体系的放线定位施工,以及饱和软土地基的桩基础施工等,应制定针对性的质量保证措施。
1.6 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1)审核安全文明保证体系是否完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措施。审核的内容包括:预防自然灾害,如防台风、防雷击、防洪水、防地震、防暑降温、防冻、防寒、防滑等防护措施;高空与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措施;防火防爆措施;针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的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用电和机电设备的保护措施;工人宿舍与食堂的卫生防护措施;安全文明档案资料的保管与移交措施。二是组织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2)审核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是否与其费用相吻合。在经济标与合同中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往往较为笼统与含糊,其对应的细化项目只体现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因此,两者是否吻合,需细加核实。
1.7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审核是否有与总进度计划相配套的细部实施计划。没有细部实施计划的总进度计划等于是没有进度计划。在实际审核中把握3点:一是细部实施计划应分工协作完成。二是应有在周例会中进行进度计划的检讨制度。三是应有每天收工时的计划实施检查制度。
(2)审核是否有进度控制的应变措施及其可行性。一般来讲,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外部原因。包括政府批文与许可证的办理滞后,施工图矛盾较多,工程变更频繁,工程款支付不及时,甲方供材料供货迟缓,总包或甲方分包的配合不力,监理的检查、验收行动较慢、所给予的配合不力等。对这类原因,主要是对外协调问题。这包括应有明确的供监理与甲方审批通过的进度报表制度,应有对总包与监理的进度控制意见的反馈纠偏制度以及对来自外部原因所造成的进度滞后的索赔意识。二内部原因。包括项目部管理架构不健全,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欠佳,项目部的组织与技术措施不力,分包单位的管理架构线路不清,管理人员兼职多、变动大,分包给予的配合不力,工人劳动积极性较低、劳动力数量不够或技能欠佳,资金周转不灵,施工机具或设备欠缺,物资供应不及时,多次收到整改通知书,检查验收难过关等。对这类原因,主要是自检纠偏问题。应采取在每日收工碰头会与项目部内部例会上分析成因、查漏补缺等反应调整措施。
1.8 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
一个工程在技术、组织方面,通常都有许多可行的方案供其选择。在审核中应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择优原则。在质量能达标的前提下,工期合理、成本最低。二是分析的重点。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设计为三大重点。三是分析手段。定量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相结合。其中,定量分析法是指要形成恰当的且有可比性的技术分析指标体系。此外,还需要定性分析指标作为必要的补充。
2 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时机及其审核重点
在投标时,应编制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核心内容的技术标。此时审核的重点是:管理人员的资质等级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施工组织管理架构是否健全;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与施工总平面图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其中,应特别注意施工方案、施工措施费与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应与经济标的报价协调一致;具有技术经济的指标分析体系。
在中标后及开工前应在编制技术标的基础上,对大中型项目或民用建筑群,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对单位工程或大中型项目中的某一子项工程,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作为统揽施工全局的总纲文件。此时审核的重点是:无论何种施工组织设计,均要比技术标中的相应内容,尤其是在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总进度计划与施工方案方面,更加务实而有针对性。实际审核中,将技术标加以简单复制的现象并不少见,应注意对此纠偏;投标文件中所允诺的管理架构,不应出现变化;施工方案、施工措施费与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应与合同报价相一致。
在施工过程中,应针对作业难度较大的施工项目,编制专项的施工组织设计。此时审核的重点是: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与技术组织措施的可行性。
3 结束语
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既需要实践经验,也需要理论知识,耗时较长也较复杂。对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其的完善总结,还有待后续工作的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