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

发布时间:2018-04-02

下面是鲁班乐标给大家带来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缝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根据地铁三号线岗顶站土建工程的施工实例,介绍了施工缝的设置原则及方法,阐述了施工缝的处理方法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施工结果显示其效果良好,总结了后浇带、施工缝分段法浇筑的施工经验。

1工程背景

由广州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地铁三号线岗顶站土建工程,车站结构呈“7”字状,车站全长为176.4m,西侧宽约28m,东侧宽约18.5m,车站主体结构高度为12.8m。车站底板厚90cm,站厅板(中板)厚40cm,顶板厚80cm,侧墙厚60cm。底板、侧墙、顶板结构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为S8,其余结构采用C30普通混凝土。本工程结构以现浇混凝土为主,且现浇混凝土体积庞大,工程实践证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比较大,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较大,稍有差错,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合理的设置施工缝,配合适当的养护措施,能有效的抑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和沉缩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与避免出现施工高峰,该公司采取后浇带、施工缝分段法对主体部分进行施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浇筑后产生干缩现象影响结构。

2施工缝的设置

施工缝的设置要综合考虑以下原则:1)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剪力较小的部位;2)施工缝一般应垂直于结构的纵轴线;3)施工缝应避开结构的薄弱环节;4)施工缝的设置应考虑施工简便易行。结合本工程结构特点,纵向施工段长度控制在13m左右,设两道1m宽的后浇带,竖向根据主体结构,分层施工。

2.1主体结构竖向施工缝

本工程结构纵向共分11个施工节段,在8轴及18轴附近设两条后浇带。其施工顺序先做C区,再做B区,最后做A区,按从东到西分段施工。

2.2主体结构水平施工缝

按由下到上的施工顺序,主体结构竖向分三层:第一层为结构底板及其底上50cm侧墙、第二层为站台层侧墙和中板、第三层为站厅层侧墙和顶板,站台下排热风道及轨顶风道在主体结构完全采用二次混凝土浇筑。

3处理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3.1施工缝处理方法

1)无防水要求的施工缝处理:

部位:主要指中板梁、板、内墙和内柱施工缝。

处理方法:旧混凝土接触处,彻底清除施工缝处残渣,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予以清除;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清除;在浇筑混凝土前,先在施工缝面涂刷专用混凝土界面剂。

2)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处理方法:

部位:底板、顶板和外墙施工缝。

处理方法:同无防水要求的施工缝处理方法,另在施工缝处增设止水带,止水带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

3.2后浇带、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缝处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焊接连接,施工时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焊接牢固[1],不出现漏焊或焊穿,确保焊缝部位明水无法通过。在浇筑前先对其清理,并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凿表面打毛,保证混凝土的粘结、防水性能,及时进行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在其两侧的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后浇带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5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进行28d以上的养护。

4施工效果自检及结语

在施工缝、后浇带和隧道驳接口处施工完成至今,未出现严重的渗漏现象,相对于邻近几个车站施工情况,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水工程显得最为优良。已完成的验收分部工程———主体围护结构及主体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都达到优良的质量等级。采取后浇带、施工缝分段法浇筑,既可以避开大体积现浇混凝土的不利因素,又灵活地利用工作面、创造作业平台,缩短工期;轨顶风道、站台层结构,采用二次浇筑法施工,有利于工期的缩短,也利于材料周转,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了本工程按质、按时完成。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资质介绍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