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洞门前不设路堑,必须早进晚出,不破坏山体环境。
2、全隧道不设变形缝,特殊地段设置诱导缝,8级地震区在洞口段40~50m处设减震缝。3、必须重视岩溶地区的综合地质超前预报,长短结合以短为主,预报范围前方≥30m,隧道周边外1倍洞径做为工序列入。
4、一次支护要强,承受部分水和土荷载,浅埋和海底隧道则承受全部水荷载和土荷载,二次模筑初砌做为安全储备。
5、全部采用网构钢拱架,取消型钢拱架,喷混凝土靠近工作面的第一排钢拱架不受力,喷混凝土后的网构拱架承受10倍荷载,工钢则承受4倍荷载,工刚后部混凝土喷不上,渗漏水。
6、一次支护由钢筋网、钢拱架、喷混凝土组成,钢拱架接头联结处设索脚锚管(灌浆)。
7、取消系统锚杆。
8、软弱地层必须采用潮喷混凝土,不提倡湿喷混凝土。
9、必须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型式,一次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之间必须设半包式防水隔离层,不允许全包,采用无钉铺设防水板,无纺布后部必须设置系统排水盲管。水的处理有两个理念:一是以堵为主,限排为辅。二是全堵方案,但要给水有排出的通道。
10、取消中部排水沟。
11、反对长隧短打。提倡设置平行导坑,可提高正洞2倍速度,斜井是正洞的0.5速度,坚井是0.1~0.3倍的正洞速度。
12、正台阶施工不允许分长、中、微台阶,台阶长度为一倍洞径,第一个上台阶高度必须为2.5m,小导管长度为台阶高度加1m。
13、支护结构施工必须是一次支护从上向下施作,二次模筑衬砌必须从下向上施作。
14、隧道宜近不宜连,可采用小间距隧道,反对双连拱、多连拱隧道。
15、大断面硬岩隧道宜采用小导洞超前爆破,可减震30%,取消预裂爆破。也可采用小TBM超前,钻爆法扩大。
16、必须坚持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动态管理,设计人员必须及时修改图纸,必须尊重施工信息。
17、设计人员必须提高业务素质,要超越规范,创新设计;有新理念、新创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仪器,反对抄袭图纸。
18、要实事求是,确定合理工期,合理造价。
19、要建立循环经济的理念;要有系统地下工程的理念;要有方便运营维修的理念;要有保护环境的理念;要有重视方案设计比选的理念。
20、隧道顶部允许塌方空洞存在,拱顶上方要有2m土厚保护。
21、运营的公路隧道应简化通风、照明、防灾、监控,简化思路,节约能源。建议小于1km隧道不设通风、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