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鲁班乐标给大家带来关于承重排架搭拆安全措施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一、编制依据 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理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L/T5123-2000《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JGJ 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DL 5162-2002《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JGJ22-85《钢管排架扣件标准》二.承重排架的作用排架在建筑工程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架设工具,它的作用是把模板支撑和固定,施工人员在排架上进行施工作业时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样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才有足够的保障,才能创造好的经济效益,否则,排架一旦发生险情,就会造成多人伤亡事故,造成重大损失,造成质量问题,因此在制定排架方案和搭设排架时,必须牢牢的把好质量关和安全关。三.资源配置
2、杆件搭设1)、排架基本杆件及作用(1)、立杆:又叫冲天、竖杆、站杆,是排架中的主要受力杆件。(2)、大横杆:又叫牵杆、顺水杆、纵向水平杆,主要是传力杆件。(3)、小横杆:又叫横楞、横担、横木、排木、横向水平杆、6尺杆,是传力杆件。(4)、扫地杆:主要是起到固定作用。(5)、剪刀撑、斜撑:主要是起到固定作用。2)、排架的搭设要求(1)、排架的立杆应垂直稳放在金属底座或垫木上。间排距按排架承重设计而定,钢管立杆、大横杆接头应错开,要用扣件连接拧紧螺栓,不准用铁丝绑扎。(2)、排架高度在20m以下时可设置正反斜支撑。(3)、凡高度在20m以上(含20m)的外排架纵向必须设置剪刀撑应随排架同步支搭,以保证其稳定性。a、排架的剪刀撑应从排架纵向两端搭起。搭设宽度为6根立杆,隔6根立杆设一组。b、剪刀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c.、剪刀撑的底部要插到垫板处,与立杆相交点须加上扣件。剪刀撑应采取搭接的方式,搭接长度不少于60㎝,且在搭接处加至少两个扣件。(4)、大型承重排架(如尾水扩散段承重排架),必须有设计方案,在排架搭设以前必须有措施和技术交底。(5)、排架的负荷量,每平方米不能超过270公斤。如果负荷量必须加大,应按照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架设。(6)、排架两端、转角处以及每隔6~7根立杆应设剪刀撑和支杆。剪刀撑和支杆与地面的角度应不大于60度,支杆底端要埋入地下不小于30厘米。排架高度在7米以上或无法设支杆时,每高4米,水平每隔7米,排架必须同建筑物连接牢固。(10)、在较高操作面临空侧应设两道护身栏杆和一道挡脚板,立挂安全网,下口封严。防护高度应为1.5m,严禁用竹芭作排板。(11)、砌筑里排架铺设宽度不得小于1.2米,高度应保持低于外墙20厘米。里排的支架间距不得大于1.5米,支架底脚要有垫木块或具有相对刚度稳定的槽钢,并支在能承受荷重的结构上。搭设双层架时,上下支架必须对齐,同时支架间应绑斜撑拉固。(12)、砌墙高度超过4米时,必须在墙外搭设能承受160公斤重的安全网或防护挡板。多层建筑应在二层和每隔四层设一道固定的安全网。同时再设一道随施工高度提升的安全网。(14)、排架的外侧边缘场地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外电线路电压1KV以下、1~10KV、35~110KV、154~220KV、330~500KV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4、6、8、10、15。(15)、排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边线之间因特殊情况无法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时,必须采取有效可靠的防护措施。3、排架拆除(1)、排架的拆除程序,应由上而下按层按步的拆除,先拆护身栏、排板和排木,再依次拆上部扣件和连接杆件。拆除全部连接杆件以前,必须绑好临时斜支撑,防止排架倾倒,禁止采用推倒或拉倒的方法拆除。(2)、拆除排架,周围应设围栏或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看管,禁止施工人员以外的人入内。拆除应按顺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同时作业。(3)、拆除排架大横杆、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操作人往下顺杆子。拆杆和放杆时,必须由2~3人协同操作,拆顺水杆时应由站在中间的人将杆转向将大头顺下,握住小头尽量下递,等上方隙高人员拉到下方人员接住的通知后再放手,严禁向下抛物。(4)、拆除排架时,作业区周围及进出口处,必须派有专人瞭望,严禁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拆除大片排架应加临时围栏。作业区内电线及其设备有妨碍时,应事先与有关单位联系拆除、转移或加防护。(5)、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带及安全帽,拆除的全部过程中,应由各协作队伍现场施工负责人进行指挥,并负责拆除、撒料和看护全部操作人员的安全作业。拆除过程中应注意排架缺扣、崩扣及拆的不合格的地方,避免踩在滑动的杆件上发生事故。(6)、已拆下的排架材料应及时清理,运至指定地点码放。七.验收要严格把好验收关,排架搭设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排架验收标准: 1、排架使用的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要求。 2、排架的地基要坚实,不积水,有符合标准的垫板。 3、大横杆全长水平误差不得超过6厘米。立杆垂直偏差不得超过架高的1/200,小横杆挠度不大于杆长的1/150,杆件间距步距符合规程标准。 4、特殊部位的处理安装要符合规程的标准。 5、排架搭设后必须经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签字认定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发现问题及时加固,验收后的排架未经批准的任何人不得拆改。八.荷载承重排架主要是作为模板支撑及固定用,排架受力情况,除了构成排架的钢管、扣件、模板、钢筋等材料的自重外,还要承受施工物料的运输、堆放荷载、施工人员的荷载以及自然界风、雨、雪的荷载等。这些荷载是排架的立杆、大、小横杆等组成的构架来承受的。排架承受的施工荷载,是经排架将均匀分布荷载或集中何在传给小横杆,通过小横杆传递给大横杆,由大横杆传递给立杆,并通过立杆传递到基础上。十字扣、转扣和连接件等排架的连接件和传力件,能承受额定的重力和弯曲扭力的作用,大横杆将施工荷载传递给立杆,主要靠大横杆与立杆连接的扣件产生摩擦阻力来传递,扣件的紧固程度很是关键(规程规定扣件螺栓紧固的扭力距在40-50N-M之间)正常情况下,扣件承受的垂直荷载在500N以内时,不产生明显的下滑移位,即为合格的连接,这才能使荷载按设计的部位顺利传递,使整个排架处于正确受力状态。立杆的受力情况,理想的状态是承受轴向重力,当立杆受压并并考虑其稳定条件,在两端铰支纵向间距L=1-1.5米时,单根立杆受压可达5000-6500N,但施工现场搭设的排架与理想轴向荷载有很大差异,一般搭设排架的是将大横杆用扣件拧在立杆同一侧面,侧立杆处于在偏心轴向的荷载作用。这样,立杆在偏心轴向荷载作用下,其承载稳定的能力降低很多,大约占轴向承载能力的25%,既单根钢管受压力约为1200-1500N,考虑排架的稳定性能,规定在搭设排架时将大横杆绑在立杆的内侧面。排架正常承重被破坏的情况分析:在排架承受荷载,杆件受力、传递情况后、应正确的理解排架能承受额定荷载的关键,如果在施工中不按设计方案去搭设,或违反排架额定荷载,就可能使排架三种类型的破坏:1、排架在搭设完毕后,虽经验收合格,但在使用中,局部超过额定荷载,排架受力不均,造成局部杆件变形。荷载集中而超过额定荷载,排架受力不均,造成局部杆件变形。荷载集中而超过负荷,将使杆件变形。2、排架搭设中,虽然整体构架比较牢,但拉结缺少或连接不牢,或外力的作用,致使排架整体失稳向外或向内倾倒。3、由于地基在回填土时,不按规范施工或者地基软弱承受荷载能力差,搭设不符合规程要求,整体不稳固,其承受能力严重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危险现象。综上所诉,承重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排架的构造形式或钢管承受能力不符合规程要求。排架没有形成稳定牢固的架体,整体稳固性差。排架与建筑物的拉结间距过大,数量不足,或是拉结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在施工生产中,没有合理使用排架,造成排架局部或整体超载,或者超过偏心受限制。由于基础回填土质量不高,架设基础不坚实,造成悬空承载或下沉。因此建筑施工排架在使用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使用时必须不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排架上的荷载分布必须均匀,不能集中以防失稳。搭设的排架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以外,还要采取卸荷措施,以弥补排架强度安全系数不足,改变排架承重不均匀和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九、安全保障措施1、排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 5036)考核合格的排架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准违章酒后冒险作业。2、安全主管责任人主管施工现场的钢管排架,现场配备专职安全员,各作业班组设置一名兼职安全员。安全施工领导小组在排架施工开始前对全员进行安全施工技术培训,并要求严格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施工。3、排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必须定期检查,工作中发现不安全因素,可暂停作业并立艰险报告。4、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排架的基本构架构件,整体性杆件、连接紧固件和连墙件。确因操作要求临时拆除时,必须经技术主管同意,采取相应弥补措施,并在作业完毕后,及时予以恢复。5、在架上进行搭设作业时,作业面上宜铺设必要数量的排板并予临时固定。工作平台下及侧面宜安装安全网。工人必须戴安全帽和佩挂安全带和安全绳。不得单人进行铺设较重配件和其它易发生失衡、脱手、碰撞、滑跌等不安全作业。6、在排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7、每班工人上架作业时,应先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可开始作业。在作业中发现不安全的情况和迹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解决以后才能恢复正常作业,发现有异常和危险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有架上人员撤。8、排架搭设完毕,由工程负责人员组织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9、排架的拆除作业应按规定的拆除程序进行。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或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拆下的配件应以安全的方式运出和吊下,严禁向下抛掷。在拆除过程中,应作好配合,协调动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的作业9、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重点部位、危险岗位。安全检查有记录。对查出的隐患做到及时整改。10、建立事故档案,按调查分析规则、规定进行处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