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设计及体会

发布时间:2023-04-25

1 既有桥概况

  揽军路跨线桥为七孔等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度布置为30 m+5×40 m+30 m。截面形式为单箱单室,箱梁顶宽12.74 1TI,底宽7 m,梁高1.8 m;箱梁顶板和底板厚25 cm;跨中处腹板厚40 cm,近支点附近腹板厚为60 cm。.本桥为纵横双向预应力结构。本桥于1997年完成设计,1998年竣工通车。结构设计按交通部1985年桥梁设计规范执行,设计荷载为汽一20,挂一10o。

  本桥施工方法为逐段浇筑法。桥梁在1/4跨度处附近分段,分为跨中段和支点段共计13个施工节段,各段间设置12个2 m长后浇段。先浇筑各跨中和支点施工节段,预留预应力孔道,分别张拉纵向预应力,再浇筑各节段间后浇段 后浇段内50%预应力钢束采用连接器接长张拉,另50%预应力钢束只通过不张拉,于下一节段张拉、接续;如此循环反复,从一端至另一端,直到全梁浇筑张拉完成。

  2 桥梁现状及检测情况

  2006年检测部门对本桥进行全面检测,发现如下病害。

  1)左、右幅箱梁各孔后浇段边缘均有横向裂缝,裂缝宽度严重超限。

  2)部分底板横向裂缝已贯通底板和腹板。底板裂缝最大宽度为4 mm,腹板裂缝最大宽度为3 mm。

  检测结论:结构基本处于线弹性工作状态,梁体底板横向裂缝对梁体纵向刚度产生了显著影响,表现为跨中挠度随荷载增长线性关系不明显。该裂缝的出现导致梁体纵向整体刚度降低,使结构残余变形增大。这座连续梁桥已不满足汽一20、挂一10o荷载标准的使用要求。

  3 病害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病害分析,原因大致分为两方面。

  3.1 设计考虑不周

  由于主孔箱梁后浇带两侧预应力钢束锚固比较集中,锚下局部应力集中,造成后浇带向两侧混凝土产生拉应力。随时间的增长,混凝土收缩、徐变逐渐加大,由于体系转换引起的二次力也相应增大,致使后浇带两侧混凝土产生裂缝。

  另外,由于后浇带位于1/4跨度处,属于正负弯矩转换区,计算弯矩较小,设计未予充分重视。

  3.2 施工造成的缺陷

  施工单位对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未予充分重视。该处混凝土有明显砂浆接茬痕迹,说明该处混凝土竣工即存在缺陷,导致裂缝发展较快,直接影响腹板,甚至顶板。

  另外,由于后浇带处波纹管和普通钢筋布置较密,施工空间较小。施工困难,也是造成施工质量较差的原因之一。

  4.1 假定

  按1985年桥梁设计规范对箱梁重新校核计算,采用汽一20,挂一10o级荷载。计算结果显示在后浇带两侧应力差较大(图1),对于该截面来说,该处混凝土处于受拉状态。由于当时技术手段落后,且认识不足,造成原设计梁体计算存在缺陷。

  本次加固设计时,箱梁分析计算采用“桥梁博士V3.1”,箱梁梁体划分为梁单元进行计算。

  如果考虑纵向预应力失效20%及以上时,则从理论分析结果看,本桥已经处于大范围超限状态,与实际观测情况不符。故本桥加固设计在计算中做了两项假定:

  1)既有预应力按纵向束10%失效考虑;

  2)混凝土等级由C50降低至C45(原1985规范混凝土等级相当于2004规范的C43级混凝土)。

  体外预应力摩阻损失µ取0.1,k取0。且不考虑混凝土徐变收缩引起的损失(桥梁已竣工8年,混凝土徐变收缩大部分已完成)。恒载除箱梁自重、铺装重量外,还考虑了增设的混凝土锚块的重量。

  4.2 加固设计的特点

  1)针对梁体负弯矩区压应力较大,而在后浇带两侧出现拉应力的状态,且全桥裂缝均位于底板(腹板及顶板裂缝均由底板裂缝展开),故在箱内底板顶面以上300舢处布置通长体外预应力束。目的是通过体外预应力在全截面上施加一个轴向力,补偿既有桥底板各部位出现的拉应力。

  2)采用通长钢束,取消了预应力束转向器,施工方便,工期较短。由于预应力通过转向器会产生一个合力,相应该处必须设置锚块,通过混凝土来分散产生的

  应力。取消转向器,也省却了过多的锚块,只在每个梁端设置4组锚块,大大节省了工程费用。

  3)采用l9φJ 15.2规格钢绞线,锚端张拉力约3 270 kN。每两束钢绞线布置在一个锚块上,锚块厚度为1 m,宽度为1.8 m,锚块承受了相当大的拉力。对此,专门采用MIDAS实体单元对锚块局部应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在锚固点后部出现较大的拉应力。根据该应力值,反推求出截面弯矩,并配置抵抗弯矩钢筋。

  5 教训及建议

  1)由于设计施工对工程细节未给予充分的重视,造成工程的巨大损失。首先,设计对后浇段的设置未做细致的研究,施工又因施工条件限制而未做好质量控制,致使梁体后浇段处裂缝大范围发展,造成运营8年后,封闭交通处理病害。

  2)逐段现浇法中预应力布置是关键。预应力束在同一截面50%锚固,50%通过的做法,易造成锚固区应力集中,锚头混凝土产生拉应力。混凝土在长期拉应力作用下,再加上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作用以及温度的影响,使该处产生裂缝。故建议,如采用逐段现浇法施工,在同一截面适当减少预应力锚固,增加通过束的比例,减小截面两侧较大的应力差。另外,锚固束不宜集中布置在同一截面。

  3)应该特别指出,桥梁的使用及养护是必不可少的。桥梁的使用年限必须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养护的条件才能保证。该桥竣工8年来,从未进行过养护检查,致使问题发现过迟。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维护,把损失控制到最小。现在桥梁加固完成后,应进行日常观测。必要时应限制通行重型车辆,以保证行车安全。

  对以上几点体会,希望设计人员引以为戒,认真地对待工程的细节,仔细进行分析计算,以指导施工。同时,希望施工技术人员不可忽视工程质量,因为往往是细枝末节的问题引发较大的损失和浪费。目前,本桥加固工程已竣工。经荷载实验,与设计数据基本吻合,表明加固设计已达到了预期效果。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资质介绍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