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是一个危险性高、不安全因素多的行业,每年因工死亡人数仅次于矿难,居全国各行业的第二位。在南宁市,建筑行业的伤亡人数也是较多的,仅次于交通行业。为了加强建筑市场的准入控制和安全生产管理,自2004年起,南宁市强制实行了建筑业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并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检查力度。然而,尽管如此,伤亡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建筑行业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建筑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工程固定,产品体积大,生产周期长。建筑物一旦施工完毕就固定了,生产活动都围绕着建筑物、构筑物来进行的。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大量的人员、建筑材料、设备零部件和施工机具等,这样的情况可以持续几个月或一年,有的甚至需要七、八年,工程才能完成。
高处作业多,工人常年在室外操作。一幢建筑物从基础、主体结构到屋面工程、室外装修等,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程的70%。现在的建筑物一般都在7层以上,绝大部分工人都在十几米或几十米的高处从事露天作业。工作条件差,且受到气候条件多变的影响。
手工操作多,繁重的劳动消耗大量体力。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之一,大多数工种需要手工操作。例如,一名砖瓦工,每天如果砌筑1000块砖,以每块砖重2.5kg计算,就要凭体力用两只手把约3吨重的砖一块块砌起来,弯腰两、三千次。还有许多工种,如抹灰工、架子工、混凝土工、管工、木工等都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近几年来,墙体材料有了改革,出现了大模、滑模、大板等施工工艺,但就全国来看绝大多数墙体仍然是使用粘土砖、水泥空心砖和小砌块砌筑。
现场变化大。每栋建筑物从基础、主体到装修,每道工序都不同,不安全因素也就不同,即使同一工序由于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同,生产过程也不同。而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和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变化。为了完成施工任务,要采取很多临时性措施。
近年来,建筑任务己由工业为主向民用建筑为主转变,建筑物由低层向高层发展,施工现场由较为宽阔的场地向狭窄的场地变化。施工现场的吊装工作量增多,垂直运输的办法也多了,多采用龙门架(或#字架)高大旋转塔吊等。随着流水施工技术和网络施工技术的运用,交叉作业也随之大量增加,木工机械如电平刨、电锯普遍使用。因施工条件变化,伤亡类别增多。过去是如“钉子扎脚”等小事故较多,现在则是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等事故较多。建筑施工复杂,加上流动分散、工期不固定,比较容易形成临时观念,不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存在侥幸心理,伤亡事故必然频繁发生。
在建筑施工中,主要伤亡事故类别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触电。这些事故的发生主要与高处作业、交叉作业、机械使用以及基础工程作业有关。为了预防这些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这些环节上的安全隐患。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