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认识建筑结构课程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课程的主要功能
建筑结构属于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来自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建筑抗震等课程。长久以来,建筑结构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结构设计人才,也就是重点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水种教育定位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且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人才类型错位现象。依据生产或者是工作活动的过程及目的,可以将人才划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及技能型四种类型。后三类都属于应用型人才,其具体的区别在于,工程型的人才主要是实现科学原理向工程设计的转化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构工程师;技术型的人才主要是将工程设计转化为生产和工艺的过程,例如施工员等;技能型的人才主要是将生产工艺转化为最终的产品形态,例如技术工人等。
二、做好《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工作
正如上文所述,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的改革已经十分紧迫了,课程改革要实现面向施工的教学任务,首先要确保教学内容的设计符合教学任务。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尽量避免使用繁杂的公式推导,结构构造的教学和设计计算应该同样受到重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职业就业方向相对较为明确,例如建筑该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面向施工员及质量员等岗位。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将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其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紧密的结合起来,结构构造教学的内容和结构设计计算的内容设置大致相同的比例。
(2)增强结构构造的教学水平。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建筑结构工程的课程教学过分偏重于对单一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教学,而对于建筑结构的构造往往只是作为补充和辅助教学。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结构构造和结构设计计算具备着相同的重要性。没有合理的构造措施,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结构的安全性能就无法得以有效的保障。所以,在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入结构构造措施的相关内容,并重点突出,提高学生对建筑结构构造措施的理解和认识。
(3)加强学生关于结构识图能力的培养力度。识图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的技能,但是受制于课程衔接的影响,结构识图的能力培养无法在建筑识图及构造等课程中得以顺利实现,尤其是针对平法施工图的识读,必须将建筑结构课程的内容作为其支撑。所以,在进行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任务中,应结合平法图集,提高学生对于结构识图能力的认识力度,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三、关于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建筑结构基础的课程内容较为繁多,覆盖面较大,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要想全面掌握课程中的所有设计理论和方法是较难的。因此,通过合理设置课程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实际工程参观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工程照片及结构模型等辅助教学手段等,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确保学生更好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的把握,以下就对上述四种方法分别进行论述。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例如在讲解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时候,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哪个方向上的钢筋为主要受力的钢筋等。
2.案例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依据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校附近的工程概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结构体系的参观活动,在实训现场参观梁、板和柱等实物,在具体讲课的过程中,辅以动画模拟和多媒体课件等,促使学生能够获取较为直观的认知,进而较为全面和深刻的领会课程内容。
3.对比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生动的施工现场的照片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施工图和工程的直观图之间进行比较,促使学生获取更加直观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收集大量相关的工程实际照片和施工图等,并进行合理地分类整理工作。
4.任务驱动法
学校应确保学生具备知识的迁移能力,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够通过自身所学,去解决新问题或者在新的环境中快速的进行学习。例如在完成建筑结构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学习之后,为了确保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可以通过模拟工程现场的“图纸会审”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将学生依据施工方、监理方、建设方和设计方等进行相应的分组。
(2)指导学生读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研读,并准备相关资料,做好会审记录的准备工作。
(3)模拟施工图纸会审过程,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请相关人员进行接到,做好图纸会审的记录工作。
四、关于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探索
在以面向施工为主要目标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采取阶段性评价的方式,利用过程性的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理论和实践不脱节。
(2)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应综合结合课堂的提问环节、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平时测验和学生的实践教学体会等,综合来判定学生的成绩水平。
(3)增加学生实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能够在学习和应用环节中进行创新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全面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的目标应逐步过渡为面向施工环节,重点为建筑工程一线施工环节提供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确保高职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工程实际不脱节,应重点做好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的评价改革,确保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确保其能顺应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查询建筑企业、中标业绩、建造师在建、企业荣誉、工商信息、法律诉讼等信息,请登陆鲁班乐标、鲁班乐标或关注鲁班乐标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