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思考与实践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鲁班乐标为大家解答。
绿色建筑不是复杂的理论问题而是常识。对于建筑师,重要的是在其实践中尝试,而非空谈。莫因其善小而不为之!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选址于河南王屋山紧邻黄河小浪底水库。建筑的运输能耗被称为灰色能耗,它往往易被忽视。本项目设计远在深山,为降低灰色能耗.我们尽量使用当地工人和本地材料,当地的太行红花岗岩与灰绿色砂岩形成既有对比又协调的主色调。山坡地形起伏,我们一改现代建筑必做N通一平的套路,结合地势做出4个台地并形成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新生代4个地质广场,而建筑也被打散成4个与地质年代相对应的独立展馆。为保留场地的大树,我们在现场对方案进行了调整,使得建筑一经建成便融入了环境。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黄土博物馆。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处,该处是黄土高原与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亿年前,黄土在此形成。千百年来,黄河由山谷冲入平原并开始泛滥,由此孕育了灿烂的黄淮文化。展示黄河、黄土和黄淮文化成为本博物馆的主题。甲方要求在黄河边设计一座有特色的、足以显示展示内容的博物馆。我们多日漫步于黄河边寻找灵感,每餐均光顾河边山岗的窑洞餐厅。突然意识到这窑洞便是黄土博物馆的最佳母题。于是产生了南北为新建筑、中间为旧窑洞的三明治式博物馆。因北侧无光、且希望留出窑洞口观黄河的视线走廊,故北侧新建筑做成半地下覆土展厅,主入口前原有的桦树林也被原封不动地加以保留,新建筑具有几乎看不见的低调立面,且高效节能。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永安是中国人均竹林面积最多的城市.设计者做场地选择的时候自己开车途经12个地区寻找。通过一段寻找和调研,设计者的共识是希望借助山水的景观确定场地。地质博物馆的外部形象会让大家联想到几块巨石,每块石头是一个展馆,中间做一些连接体。在看展览的过程中,连接体就成了很好的休息区。室外空间调节着观览的节奏,由大台阶通向大厅,二层的多媒体室及展厅通过廊桥连接,利用大面积的玻璃把景色引入。局部的室内夹层、室外的咖啡厅,在简单的动线上丰富了空间。关于夏季制冷,设计者尝试不用空调,在地下设置一些水泥管,通过空洞可以将冷风吹出来。博物馆的公共区域设计运用了大量的竹子,不仅是文化的符号,也是节能的手段。郧县恐龙蛋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郧县在河南与湖北交界处,是世界上发现恐龙蛋最多的地方。有蛋必无骨,有骨定无蛋。恐龙蛋的发掘现场很可能是就是恐龙灭绝的遗迹。我们请地质学家先行勘探,再在蛋群之间设置高架栈道,栈道与蛋群的三维外包络图即形成恐龙蛋博物馆的基本格式塔关系。本建筑的形态实为一长达2.5亿年的恐龙一地质学家一建筑师共同参与设计之结果:恐龙在2.5亿年前用屁股确定了蛋群的分布,多年来地质学家用仪器重新发现了其存在,而建筑师则用其专业知识整合了蛋群、栈道、地形及材料诸多因素。建筑外墙采用竹膜板现浇本色混凝土,由于可以连续浇铸,故展现了较好的真实感和连续性。建成的恐龙蛋博物馆犹如地震废墟,建筑师以此尝试表达大尺度时空之沧桑。室内温度、湿度是保护恐龙蛋的重要指标,而这些指标又与采光、通风直接相关。我们将当地土屋的旧瓦用于第二层屋面,形成有效的屋面通风夹层。建筑连接体处的双层百叶则在保证遮挡直射光的前提下允许自然通风—既能降低温度,又节省了能源。建筑室内基本保持黑暗氛围,仅在每组恐龙蛋的上空垂直悬挂一个只能引入北侧漫射光的光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