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广州的代表建筑

发布时间:2015-10-08

一说到广州的代表建筑,最为有名建筑有咨议局旧址、五羊石像、广州双子塔、四牌楼等广州标志性建筑。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以下是鲁班乐标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广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广州的代表建筑——咨议局旧址

咨议局旧址建筑概况:

广东咨议局旧址位于中山三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现仅存主楼及石桥、荷花池。

广州的代表建筑——咨议局旧址

咨议局旧址建筑布局:

咨议局坐北朝南,正面开阔地带有一石拱桥连接通道直达位于大东路(今中山三路)的大门,成为出入该楼房的通道。石桥两侧各有大小相同的石砌荷花池,置有石扶栏。由主楼——草坪——荷花池、石拱桥——大通道——大门形成中轴线,整个建筑群体配置颇具气势,中西方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既有罗马式圆形建筑风格,又不乏中国园林建筑的小桥流水。

为什么会选址于此?个中原因历史并无记载。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邱捷说,据他的推测,首先这里是当时的市郊,有大块空地可以兴建办公大楼;其次,这里距离当时广州的行政中心越秀路一带也比较近,办理行政上的事宜也会较为方便。

广州的代表建筑——咨议局旧址

咨议局旧址主楼建筑:

主楼建筑为圆形的两层高的砖木结构楼房,是西方古罗马式议会建筑,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主楼为前圆后方的两层楼。门前有4级台阶,拾级而上,面对的是一个弧形联拱式的门廊,正中有4根仿哥林思式柱子,直顶天花,气势磅礴。上下两层的结构相同。正门入内是一个弧形的大厅,厅内立有8根大柱,空间开阔,内有弧形的回廊。大厅中央的天花为半球形,向外凸起,天花上开设有6扇窗以利光线透入。大厅的左右两侧均有耳房。

广州的代表建筑——咨议局旧址

咨议局旧址建筑历史:

始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由日本留学生金浦崇、金浦芬捐建)。

建国后,1958年在主楼建立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成为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宣统二年(1909),广东咨议局成立,第一任议长易学清,副议长丘逢甲、卢乃潼,咨议员陈炯明等72人,多属守旧派。

咨议局成立至1911年12月22日结束,共存在两年两个月,提出并议决各项议案127件,包括法规、财政、经济、教育等方面,对广东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1911年广州爆发“三·二九”起义失败,牺牲的革命党人陈尸在咨议局前,后由革命党人潘达微殓葬于黄花岗,以“咨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为题写了一篇报道。

1911年武昌起义后,广东各界在咨议局集会,庄严宣布广东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都督府,推选革命党人胡汉民为都督。此后咨议局先后改为省议会和非常国会。

1921年5月,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

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为了适应革命形式发展的需要,1925年11月,国共合作大本营国民党中央党部由越秀南路惠州会馆迁到这里办公。国共两党代表参加的最高政治决策机关政治委员会也在这幢房子后座的原粤军总司令部楼上办公。当年,国共合作的许多重要政策、法令、指示就在这里制定,对革命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不少会议也在这里举行。国共两党大批革命活动家毛泽东、林祖涵、谭平山、吴玉章、邓颖超、李富春、沈雁冰、萧楚女以及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都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促进革命运动的发展。

这里也是工农群众集会的重要场所。省港罢工委员会、广州工人代表会、广东省农会、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等单位亦经常在这里举行会议。1926年5月1日,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和广东省第二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就联合在此召开。我国工人运动领导人苏兆征、邓中夏、刘少奇以及全国各地代表一同在此参加会议,为中国工人运动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1926年10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各省区代表在此举行了联席会议,讨论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北迁武汉等问题。

1927年1月,国民党中央北迁后,这里一直成为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所在地。2006年5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广州的代表建筑”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更多相关“广州老建筑”、“广州市标志建筑”的建筑咨询敬请关注鲁班乐标。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