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曝气设备原理与曝气扩散技术

发布时间:2022-12-09

  生物处理法根据参与作用的微生物的需氧情况,可分为好氧法和厌氧法两大类。一般情况,好氧法比较适用于较低浓度污水,如乙烯厂污水;而厌氧法较适用于处理污泥和较高浓度的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法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活性污泥法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方法,是一种依靠活性污泥工作主体的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存在于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必须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在污水处理生化系统的曝气池中,充氧效率与好氧微生物生长量成正相关性。溶解氧的供给量要根据好氧微生物的数量、生理特性、基质性质及浓度来综合考虑。这样,活性污泥才能处在最佳的降解有机物的状态。根据试验表明,曝气池中溶解氧维持在3~4mg/L为宜,若供氧不足,活性污泥性能差,导致废水处理效果下降。为保证有充足的供氧,必须依靠一种设备来完成,例如曝气器。

  曝气原理:

  曝气是使空气与水强烈接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将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或者将水中不需要的气体和挥发性物质放逐到空气中。换言之,它是促进气体与液体之间物质交换的一种手段。它还有其他一些重要作用,如混合和搅拌。空气中的氧通过曝气传递到水中,氧由气相向液相进行传质转移,这种传质扩散的理论,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刘易斯和惠特曼提出的双膜理论。双膜理论认为,在“气-水”界面上存在着气膜和液膜,气膜外和液膜外有空气和液体流动,属紊流状态;气膜和液膜间属层流状态,不存在对流,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气压梯度和浓度梯度。如果液膜中氧的浓度低于水中氧的饱和浓度,空气中的氧继续向内扩散透过液膜进入水体,因而液膜和气膜将成为氧传递的障°-,这就是双膜理论。显然,克服液膜障°-最有效的方法是快速变换“气-液”界面。曝气搅拌正是如此,具体的做法就是:减少气泡的大小,增加气泡的数量,提高液体的紊流程度,加大曝气器的安装深度,延长气泡与液体的接触时间。曝气设备正是基于这种做法而在污水处理中被广泛采用的。

  (1)、在气液两相接触的界面两侧存在着处于层流状态的气膜和液膜,其外侧则分别为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两个主体处于紊流状态。气体分子以分子扩散方式从气相主体通过气膜和液膜而进入液相主体。

  (2)、气液两相的主体均处于紊流状态,其中物质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不存在浓度差和传质阻力,气体分子从气相传递到液相,阻力仅存在于气液两层层流膜中。

  (3)、在气膜中存在氧的分压梯度,在液膜中存在着氧的浓度梯度,它们是氧转移的推动力。

  (4)、氧难溶于水,因此,氧转移决定性的阻力又集中在液膜上,因此,氧分子通过液膜是氧转移过程的控制步骤,通过液膜的转移速度是氧转移过程的控制速度。

  曝气扩散技术:

  曝气扩散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核心技术,本文就曝气扩散机理在应用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1、按照流体运动性质分析曝气扩散的区别:

  曝气扩散的实质就是使气相中的氧向液相中转移。气相中的氧转移为液相中的溶解氧,是通过流体运动形成气液接触界面而完成的。因此,按照流体运动性质来分析则可以看出曝气扩散技术的区别。如果采用流体运动的性质来区分,曝气扩散技术则有下列两种基本形式。

  1.1、液相流体主动运动型:

  叶轮与转刷(盘)表面曝气是采用制造液相流体的水跃而形成气液接触界面;射流曝气是依靠射流液相流体吸入气相流体而形成气液接触界面,这些均是属于液相流体主动运动型,其技术特征是:动能作用于重质液相流体运动;轻质气相流体是被动接触;在叶轮或转刷(盘)搅动处、射流口附近产生局部连续的气液接触界面。

  1.2、气相流体主动运动型:

  鼓风曝气是由风机输送气相流体,经曝气器的扩散作用以升泡运动的方式形成气液接触界面,这就是属于气相流体主动运动型,其技术特征是:动能作用于轻质气相流体运动;重质液相流体是被动接触;由升泡的上升运动,可产生立体连续的气液接触界面。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