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叙事性建构

发布时间:2017-12-14

叙事性空间通过回归人体意识,将意义与本质融入体验,实现了主体与场所的合并。本文通过对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分析,论述了叙事性空间作用于体验者心理时间的机制,探讨了以空间叙事为出发点的一种动态的外部空间设计手法。

在对建筑空间本质与意义的追寻中,现代建筑哲学重提知觉和体验。对建筑空间的审美体验超越了平面的绘画,静止的雕塑,有着被环绕和不断变化的品质,建筑空间在知觉中自明。这种交融的体验,主体与场所的合并,是建筑空间的原始动力。叙事性空间就是这样一种将本质和意义融入体验的诗意空间。

“大学校园的场所精神,是指身处其中的师生员工和校外人员在其物质环境中所体会到的总体氛围以及感知到存在的意义。”叙事性的空间传达的是文化的积淀,积极地诠释着场所精神,濡染着学生的心理和气质。在此学习国外名校的设计经验,有助于启发我们的设计思路,丰富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

1叙事性空间的场所特质

叙事,即讲故事,它是人类本能的表达方式之一。叙事的媒介不仅限于语言,其他的艺术载体如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也可以承载叙事的情节,传达意义。建筑理论家拉普卜特(AmosRapoport,1929-)认为,人们是以他们获得的环境意义来对环境作出反应的。在《建成环境的意义》中,他说:“如图2宾大图底关系图片图3视点2图4视点3图5视点3上去的空间图6视点4图7视点5果环境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信息编码的过程,那么使用者可以被看作是对其进行译码。”建成环境带有信息,在环境空间中运动的人依据自己的知觉经验赋予环境意义。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建筑空间具有了叙事的可能性。

谈到叙事性的建筑及外部空间,首先可以界定它的两个层次。

第一,可以称作“强意向性”的叙事空间,着眼于表达的“意义”,设计者常运用物质符号、空间尺度、方向等进行隐喻,引发联想:或通过流线的精心安排传达明确的设计意图。这样的空间具有较强的意象性和总体性,设计者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理性宏观叙事方式。

中国故宫的空间序列就是一种宏大叙事,等级和尺度的层层递进让人感受到皇家的威严气势。意大利建筑师居塞皮·特拉尼(GiuseppeTerragni,1904-1943)的一个未建成作品但丁纪念堂是建筑叙事的典型代表,他试图通过空间本身的比例尺度及相互关系来诠释诗人但丁的《神曲》。界面的围合、密排的巨柱转换着关于罪恶、压抑与释放的联想,顶光、缝隙微光和坡道暗示着世界和我们的距离。他依据流线将地狱、炼狱、天堂作为空间的主题进行表现,欲使参观者获得一种强烈的空间体验和精神历练。

第二,可称作“弱意向性”的叙事空间,着眼于表达的“意境”。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代之以在不同的视点上重叠与多义的知觉画面,体验者依据自己的行进路线和知觉经验串联这些画面,给出自己的诠释,这是一种更加整体和开放的叙事系统,表达的是一种氛围和意境,一种场所感。

这样的空间多是串联各种偶然“事件”的微观叙事,它往往形成于自下而上或经历一段时间逐步营建的外部空间当中,如中国园林和一些欧洲小城镇。叙事性使外部空间成为意义丰富、可读性强的场所。

2叙事空间的操作手法——蒙太奇

以上的两种叙事空间实际上是通过蒙太奇手法上侧重点的不同而区分的。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影视理论家将其引申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蒙太奇思维是时空高度自由的形象化思维方式,它的典型特征是形象化和时空可以任意跳跃的意义组合。”

2.1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

要用空间蒙太奇来影响体验的时间,首先要区分两种时间系统。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Bergson,1859--1941),在其著作《创造进化论》中把时间分为两种,即“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并认为只有“心理时间”才能揭示生命的内在本质。物理时间是自然存在的时间,它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具有不停止、不重复、不逆转等特点。心理时间是人的感觉时间,它可随叙事者的主观意志而变化不定,在其中自然时间可以被延长、紧缩、省略、停顿等。“心理时间具有主客观两重性,是在客观性前提下叙事者对时间的把握和处理。”

2.2外部空间的叙事性

叙事性的外部空间具有怎样的特质呢?

首先,能够表达一定的主题。

无论是“强意向性”的主题还是“弱意向性”的“事件”,空间表达主题是空间具有叙事性的基础。表达主题的空间是超越了功能性和单纯审美性的表意空间,是非均质化的场所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场所空间都具有明确的主题,但是拥有主题的空间才使场所具有了叙事的性质。

在校园中,这样的空间尤其重要,它可能是由雕塑、水面、草坪等景观界定的空间,也可能是由建筑界面限定的围合感良好的空间。它们往往是外部空间的视觉焦点或停留场所,是支持活动和行为的重要节点。

其次,用空间蒙太奇表达时间流逝的特质。

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GerardGenette,1930-)认为:“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述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事件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这实际上是对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进行的比对。热奈特把这两种时间比较之后分成了四种类型省略、概要、场景、停顿。如果把建筑空间中叙事中体验者的运动时间(相当于物理时间)与体验时间(相当于心理时间)作一比对,可以发现同构的现象。稍做分析后可以归纳为:

场景:运动时间与体验时间比较接近.

停顿:运动时间停止,而体验时间继续。例如,在场所中人们可能会停下脚步休息、感悟、欣赏景观等.

省略:体验时间暂停,而运动时间继续。当环境信息简单无变化,例如在景观单调的路径中,人们会停止对环境的认知体验,仅仅运动继续

压缩:运动时间长于体验时间,往往是由于受到远处的视觉吸引,心中充满预期和想象,导致运动的速度加快,

延长:体验时间长于运动时间,可能是由于空间环境的复杂多义延长了认知的时间,也可能是由于路径的迂回曲折拉长了体验的时间。

3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空间的叙事性解读

3.1宾夕法尼亚大学概况

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是美国

东北部八所常春藤联盟(JvyLeague)成员之一的世界著名大学,成立于1740年。它位于费城中央商务区的西侧,与费城中心隔河相望,占地108.86hm2(图1)。中国建筑学子对其并不陌生,我国最早的一批留美建筑家梁思成、杨廷宝等就毕业于此,而其建筑系更因建筑大家路易斯·康而久负盛名。笔者曾于2006年12月赴美国调研期间亲历其校园空间,以下的路径及视点选择均来自笔者的资料收集。

3.2校园空间解读

叙事的解读是随着空间序列中人的运动而展开的,因此本文选取一条穿过校园主要外部空间的路径,依据不同视点的透视进行分析。整个校园空间所展现的外部空间丰富多义,其空间蒙太奇手法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类:

3.2.1空间蒙太奇延长体验时间:场所与路径的交叠;

宾大的外部空间常常表现出一种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是由场所空间与路径的交叠而产生的,它不是逻辑上的模糊,而是一种由交叠产生的丰富多意。一般来讲,路经与场所承担着明确的功能,具有稳定的形态。路径与场所界定分明的空间序列是传统的、易于理解的。而现代和后现代建筑逐渐厌倦静态的传统空间,把运动中人的体验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模糊空间的特点是多视点、碎片化、方向异质性强,它通过造成认知的模糊和选择的乐趣来延长心理体验的时间。这种叙事方式是开放和动态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作出选择,并对环境信息作出自己的诠释。

所在的空间是一个多面围合的开放空间,视点2看到的是对称的历史建筑界面与雕塑的搭配,这是主题明确的空间,中心性的强调恰恰暗示了这个开放空间在整个校园中的重要地位。而在这个场所中,场所与路径的关系是微妙的,传统院落或广场等围合空间的路径顺应空间的方向,强化场所的整体感,而视点2所在空间的围合界面与路径是以冲突的方式交叠,路经似乎自成系统,并且把均质的场所空间切割为许多碎片,从而引发多重体验的可能性。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资质介绍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