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鲁班乐标给大家带来关于假山工程叠石技术的基本技法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假山的叠石技法(或称手法),因地域不同,常将其分成北、南两派,即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流派和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南流派。其实北京假山自古多“自吴人垒”(朱尊彝句),大多受江南叠山匠师的影响,如清初的李渔,张涟、张然父子都属江南人氏,并在北京留有假山作品。尤其张涟和张然父子流寓京师,专事假山,名动公卿间,清初王士祯《居易录》云:“大学士宛平王公、招同大学士真定梁公、学士涓来兄游怡园,水石之妙有若天然,华亭(现上海松江)张然所造也。然字陶庵,其父号南垣,以意创为假山,以营丘、北苑、大痴、黄鹤画法为之,峰壑湍濑,曲折平远,经营惨淡,巧夺化工。南垣死,然继之。今瀛台、玉泉、畅春苑皆其所布置也。”从此其后人在北京专门以叠假山为业,人们称之为“山子张”,并祖传有: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卡、垂“十字诀”。又流传有“安连接斗挎,拼悬卡剑垂,挑飘飞戗挂,钉担钩榫扎,填补缝垫杀,搭靠转换压”的“三十字诀”。江南一带则流传为叠、竖、垫、拼、挑、压、钩、挂、撑等“九字诀”。其实其造型技法大致相同,都是假山在堆叠过程中,山石与山石之间相互结合的一些基本形式和操作的造型技法。目前这些基本叠石技法在假山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并被列入了中国《假山工职业技能岗位鉴定规范》。现分述如下:安即安置山石的意思。在苏州方言中习惯称作“搁”或“盖”。安石有单安、双安、三安之分,双安即在两块不相连的山石上安置一块山石,以在竖向的立面上形成洞岫;三安即在三块山石上安置一块山石,使之连成一体。所以安石主要通过山石的架空,来突出“巧”和“形”,以达到假山立面(观赏面)上的空灵虚隙,这就是《园冶・掇山》中所说的“玲珑安巧”。连即山石与山石之间水平方向的相互搭接。连石要根据山石的自然轮廓、纹理、凹凸、棱角等自然相连,并注意连石之间的大小不同、高低错落、横竖结合,连缝或紧密、或疏隙,以形成岩石自然风化后的节理。同时应注意石与石之间的折搭转连。接即山石与山石之间的竖向搭接。“接”要善于利用山石之间的断面或茬口,在对接中形成自然状的层状节理,这就是设计中所说的横向(水平)层状结构及竖向层状结构的石块叠置。层状节理既要有统一,又要富有变化,看上去好象自然风化的岩石一样,具有天然之趣。若在上下拼接时,山石的茬口不在一个平面上,这就需要用镶石的方法,进行拼补,使上下山石的茬口相互咬合,宛如一石。斗叠石成拱状、腾空而立为“斗”,它是模仿自然岩石经流水的冲蚀而形成洞穴的一种造型式样。叠置时,在两侧造型不同的竖石上,用一块上凸下凹的山石压顶,并使两头衔接咬合而无隙,来作为假山上部的收顶,以形成对顶架空状的造型,就像两羊用头角对顶相斗一样。这是古代叠山匠师们的一种形象说法。挎是指位于主要观赏面的山石,因其侧面平淡或形态不佳时,便在其侧面茬口用另一山石进行拼接悬挂,作为补救,以增强叠石的立体观,称之为“挎”。挎石可利用山石的茬口咬合,再在上面用叠压等方法来固定,如果山石的侧面茬口比较平滑,则可用水泥等进行粘合。拼即把若干块较小的山石,按照假山的造型要求,拼合成较大的体形。不过小石过多,容易显得琐碎,而且不易坚固,所以拼石必须间以大石,并注意山石的纹理、色泽等,使之脉络相通,轮廓吻合,过渡自然。悬与垂均为垂直向下凌空悬挂的挂石,正挂为“悬”,侧挂为“垂”。“悬”是仿照自然溶洞中垂挂的钟乳石的结顶形式,悬石常位于洞顶的中部,其两侧靠结顶的发券石夹持。也有用于靠近内壁的洞顶的,而南京瞻园南山则在临水处采用倒挂悬石,情趣别具。“垂”则常用于诸如峰石的收头补救,或壁山作悬等,用它以造成奇险的观赏效果。垂石一般体量不宜过大,以确保安全。挂石倒悬则为“挂”,挂与悬相同,只是南北称谓不同。卡即在两块山石的空隙之间卡住一块小型悬石。这种做法必须是左右两边的山石形成上大下小的楔口,再在楔口中放入卡石,其只是一种辅助陪衬的点景手法,一般常应用于小型假山中,而大型山石因为年久风化后,易坠落而造成危险,所以较少使用。剑将竖向取胜的山石,直立如剑的一种做法。山石剑立,竖而为峰,可构成剑拔弩张之势,但必须因地制宜,布局自然,避免过单或过密。拔地而起的剑峰,如配以古松修竹,常能成为耐人寻味的园林小景。挑与压一般用具有横向纹理的山石作横向挑出,以造成飞舞之势,所以又称“出挑”。“单挑”为一石挑出,“重挑”为挑石下有一石承托。如果要逐层挑出,出挑的长度最好以挑石的1/3为宜。挑石一定要选用一些质地坚固而无暗断裂痕的山石,其判别的方法,一般以轻敲听声来鉴别。如果是两端都挑出,则对挑石的选用更需细心。现苏州假山匠师也有采用竖石作出挑的,但难度较高。“挑”的关键是“巧安后坚”,“前悬浑厚,后坚藏隐”,所以它和“压”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偏重则压”,即横挑而出的造型山石会造成重心外移,偏于一侧,这时就必须要用山石来进行配压,使其重心稳定,所以压石尤以能达到坚固而浑然一体最为重要。一般一组假山或一组峰峦,最后的整体稳定是靠收顶山石的配压来完成的,此时则需要选用一些体量相对较大、造型较好的结顶石来配压收顶,这样会显得既稳固又美观。飘挑头置石为“飘”。飘石的使用主要是丰富挑头的变化。飘石的选用,其纹理、石质、石色等应与挑石相一致或协调。在传统上,有时还可将飘石处理成各种的动物形象;而在现代叠石技法上,在传统的“飘”的叠法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它常选用一些体量较小、具有狭长、细弯、轻薄等特征的山石,按照造型构思,利用黏结材料以及捆、绑、卡、夹、支、撑、挂等方法,进行定位、定形,从而创作出一种石与石之间,具有留空、留白特点的镶石或搭接技术,通过“飘”的处理,能使假山的山体外形轮廓显得轻巧、空透、飘逸。它多用于太湖石假山类型中的小品堆叠。叠“岩横为叠”,即用横石进行拼叠和压叠,以形成横向岩层的结构的一种叠石技法,这是传统假山堆叠中最常用的方法。如网师园“云冈”黄石假山的造型,就是运用了以“岩横为叠”的主要手法而构成的。但在具体堆叠中,必须留意石与石之间的纹理相一致。竖是指石壁、石洞、石峰等所用的直立之石的一种叠石技法。用竖石进行竖叠,因所承受的重量较大,而受压面又较小,所以必须要做好刹垫,让它的底部平稳,不失重心,并拼接牢固。黄石假山的风格有横叠和竖叠之分,如耦园黄石假山中的悬崖和矗峰就是用竖叠这种竖向的岩层结构进行施工造型的。在竖叠时,应注意拼接的咬合无隙,有时则需多留些自然缝隙,不作满镶密缝,以减少人工痕迹。垫处理横向层状结构时所用的刹石。在向外挑出的大石下面,为了结构稳妥和外观自然,形成实中带虚的效果,特垫以石块。此外,在假山施工过程中,都必须注意用刹片进行垫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山石稳定牢固。古代假山的堆叠,向来以干砌法为主,即在不抹以胶结材料(如灰浆等)的前提下,使构成假山的山石重心稳定、结构牢固。所以说,叠山垫石最为关键。而胶结材料除了增加假山的整体强度外,还具有修饰山石间的拼接,使其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并有自然岩体的风化趣味的作用。垫足垫稳,不但可省胶结材料,而且坚固胜之。钩即山石在横平伸出过多的情况下,在挑出的造型山石的端部,放置一块具有转折形态和质感的小型山石,或向下作悬钩,以改变横向造型的呆滞。“钩”也是“金华帮”传统的叠石方法,它主要用山石和辅助铁件进行石与石之间的钩接收头,或对以条石为框架的假山山体的包贴。撑也称“戗”,即用斜撑的支力来稳固山石的一种做法。山石偏斜、悬挑、发拱、收顶等均要用撑。撑石必须选择合理的支撑力点,外观还应与山体的脉络相连贯,以浑为一体。撑因与黄石假山的横平竖直的岩层节理不甚相符,所以不相适用,它常用于太湖石假山中,但也仅作为一些特殊置石的辅助加工和修饰,而且一般其用石也较小。以上所列的南北叠石字诀,只是古代叠山匠师在假山造型施工中的一些典型手法,这些造型手法在实际施工中应灵活运用,切不可拘泥形式,刻意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