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和增强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界面应力传递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界面应力传递理论以及基于界面层的界面应力传递理论[1],Yue等[2]采用剪滞模型研究纤维聚合物混凝土的剪应力分布,详细分析最大脱粘抽出力受界面力和界面摩擦力,并将理论模型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的结果较为吻合;Kim等[3]研究被圆柱形基体包围的纤维的剪滞模型,计算了不粘部分和脱粘部分直接的轴向应力,得到粘合和部分脱粘界面下纤维剪应力计算公式;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所得的试验结果一致。

Starink等[4]研究单根圆柱纤维,推导复合聚合物材料的应力状态,建立新剪滞模型,并得出预报聚合物材料杨氏模量的新公式,通过研究发现预报值较好的吻合不同长径比纤维增强金属材料;Broutman等[5]采用有限元法计算界面层玻璃纤维聚合物界面应力分布;崔维成[6]和杨庆生[7]采用界面单元技术分析界面层的破坏过程,界面区域由于较薄,他们将界面元模拟为—个界面层,假设界面的剪切屈服处在理想弹塑性阶段,采用屈服应力对界面的常摩擦力进行模拟;田稳苓等[8]和曾滨[9]采用剪应力理论推导了弯钩形纤维的拔出载荷。

1界面应力传递机理

采用数字光弹性实验分析钢纤维界面的残余应力,总结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应力传递机理,为研究增强机理提供参考。

1.1直线形钢纤维由图1(a)可以看出在钢纤维附近出现明显的条纹,离着原理钢纤维的距离的增加条纹的数量逐渐表少,表明应力逐渐表小,数字光弹法计得到的应力等色线级数3D分布可以看出远离钢纤维区域的级数逐渐表小并趋向于零,钢纤维端的条纹级数最高,表现为红色。

1.2端钩形钢纤维由图2(a)可以看出在钢纤维以及弯钩附近出现明显的条纹,离着原理钢纤维的距离的增加条纹的数量逐渐表少,反应钢纤维附近的应力较为集中,数字光弹法计得到的应力等色线级数3D分布可以看出钢纤维端的条纹级数最高,表现为红色,钢纤维附近的应力变化较为突出,说明该位置的应力传递较快,传递的范围较小。钩形纤维在拔出时候消耗能量较大,纤维的抗拔能力较强,钢纤维在形状改变的位置较容易出现应力集中,让该位置的混凝土出现脱粘、开裂,钢纤维弯折形状和角度的不同,应力集中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2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理

为研究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理,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聚合物混凝土的力学模型,通过设计一定配合比的混凝土,加入不同体积率、长径比钢纤维以及在混凝土的排列情况,分析对混凝土的性能的影响。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长径比是影响钢纤维混凝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对三维乱向分布的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力学分析。当钢纤维的长径比为定值时,采用抗拔实验得到的聚合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如表1,随着钢纤维含量的增加,聚合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都得较大的提高,这主要是由混凝土中钢纤维让混凝土的整体性增强,载荷分布更加均匀,减小了薄弱的截面上裂纹的出现,三维乱向分布的钢纤维本身增强了混凝土的断裂应变。

3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的界面应力有限元分析

在实验的基础上,本文通过MARC有限元软件分析直线形和端钩形钢纤维界面残余剪应力分布情况,在进行有限元建模时候,假定钢纤维与混凝土的粘结完好,荷载作用在钢纤维上,方向与钢纤维轴向重合。基体弹性模量为1GPa,泊松比为0.4,钢纤维的弹性模量210GPa,泊松比0.3。模拟实验过程,直线形钢纤维的荷载为0~35N,钩形纤维荷载为0~40N。3.1直线形钢纤维界面应力分析图5(a)中钢纤维的直径为1mm并保持不变,当钢纤维埋入聚合物混凝土的长度改变后,有限元模拟的界面应力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界面应力极值在钢纤维埋入端和埋入末端,界面应力最大值没有随着钢纤维埋入长度的增加而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最大值的位置向钢纤维中部移动。这表明钢纤维在保持直径不变的时候,纤维长度的改变对界面应力的影响不大。

图5(b)钢纤维埋入长度为17mm并保持不变,改变钢纤维的直径,界面应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钢纤维直径的增加,界面应力极值在钢纤维埋入端,界面应力最大值没有随着直径的改变而改变。弯钩形钢纤维界面应力分析图6(a)中钢纤维的直径为1mm并保持不变,当弯钩形钢纤维埋入聚合物混凝土的长度改变后,有限元模拟的界面应力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应力极值出现在钢纤维埋入端和埋入末端弯折处,钢纤维埋入长度的增加,界面应力最大值变化较小,表明钢纤维直径不变,纤维长度的改变对界面应力影响不大。图6(b)中弯钩形钢纤维埋入长度为24mm并保持不变,改变钢纤维的直径,界面应力最大值没有随着直径的改变而改变。表明钢纤维埋入长度不变,钢纤维直径对界面应力影响不大。

4结论

本文较为深入的从理论和试验两个角度分析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的界面应力传递与增强机理,结合单纤维拉拔试验方法,研究钢纤维的体积率、长径比以及纤维的排列情况对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作用。根据得到的试验现象和数据,并结合相应的理论研究成果,得出了以下主要的结论。(1)在直线形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界面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埋入端位置,并沿着钢纤维的埋入方向下降,在截面中部位置趋于零;钩形纤维在形状改变的位置较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端钩形钢纤维混凝土截面应力在距离埋入端约1~2倍纤维直径的位置达到极值,在中间位置接近零。(2)当钢纤维的长径比为定值时,随着钢纤维含量的增加,聚合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都得较大的提高;在相同的钢纤维的掺量时,聚合物混凝土的力学强度与长径比成正比,在实际工程中,尽量控制钢纤维长径比在40~80之间。

以上由鲁班乐标搜集整理,更多关于“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和增强机理研究”等建筑方面知识可以关注鲁班乐标行业栏目。“一点鲁班乐标,中标很轻松”。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