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授课过程中应深化系统中电气控制的内容的讲解,如:在讲授消防技术中消火栓灭火系统时,应侧重于介绍消火栓按钮的信号传递、消防水泵的远程控制等,而弱化给水管网的结构设计内容的讲解,使授课内容更具针对性.2007年,国家颁布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2008年新的消防法获得修订通过,2010年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了重新的修订,2011年又相继出台了“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新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出台,一方面说明建筑消防以及安全防范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建筑消防和安防技术,尤其是高层建筑的消防、安防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新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为依据,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专业特点为基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体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专业特色。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优化教学体系
从传统的观念来看,消防系统和安防系统是相互独立无关的两个系统.但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各个系统与新兴技术的融合成为自身发展的生命力,技术融合的边界无限地延伸[4].如:数字视频监控技术就将安防中的视频监控系统与消防中的火灾监控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火灾探测领域的研究开拓了新视角.在实际工程中,建筑物中的消防系统的探测点覆盖了建筑物的各个角落,在发生火灾的紧急状态下,建筑内的门窗、供水、通风空调、防烟排烟、电梯、广播、照明、动力等建筑命脉将全部纳入消防系统的掌控中.就控制规模来讲,消防系统有着强大的联动控制功能.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应用软件搭建的平台上,以往自成体系、独立运行、互不相关的消防系统与安防系统有了关联和对话.而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消防技术和安防技术是作为两门专业科,课程相互之间有比较强的独立性,联系较少.但其课程内容是有一定的重叠的,比如:消防系统中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与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递就和安防系统中信号传输的相关内容重叠.如果按此安排课程,就会造成授课内容的重复,学时的浪费.因此,在我校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我们尝试将这两门课整合成一门专业课———建筑消防与安防技术,从优化课程体系和精简学时的角度出发,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学时.在授课过程中,从建筑电气的专业基础出发,紧密结合公共安全行业的最新技术,有机渗透《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的理论知识,适当结合《供配电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楼宇自动化》、《电气安全》等其他专业课程的技术要点,体现课程之间的承接性和交互性,消除课程之间的“断裂”,促进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改革教学方法
在加强理论环节的授课的同时,应大量引入工程实例,形成具有独特形式的工科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的过程图纸及案例,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制图规范及注意事项等有最直接和最切身的认识和感受.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工程练习,开设建筑消防与安防课程的课程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程设计分为若干个学习项目,而每个学习项目又分为与工作过程相匹配的若干工作任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做,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使学生能将多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一个横向的贯通[5].同时,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进行“学训交替”、“工学结合”、“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如:调整实验室布局与配套设施、完善专业实验室教学实训水平,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比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和开发性实验;同时紧密依托本专业与天津市区和滨海开发区的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管理、产品生产、开发企业、楼宇自控企业和建筑防雷工程企业,以及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典型的工程,带领学生参观工程,或者指导生产实践,将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的科技活动相结合,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相结合,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搭建良好的平台.
本课程以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企业需求为导向,立足前沿,探索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工程实践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在天津市的高校中,只有我院开设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从全国范围来看,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也仅有不到20所,今年开始招生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也包含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而作为该专业公共安全类核心课程之一的建筑消防与安防课程,该课程的建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全面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