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筑业节能减排目标变为实际行动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鲁班乐标为大家解答。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已引起中国高层高度关注。中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把碳强度在2005年水平上减少40%~45%。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未来10年将进入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GDP时代。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我国从2028年开始会出现碳排放零增长,到2036年则会出现负增长。据相关部门测算,开征碳税10年内,对GDP的影响大概在0.4%左右,这一影响随后将趋缓,与此同时,碳税的减排效果达到20%。这就是说,短期来看,建筑业的部分企业或因新的低碳规则而使利润缩水。但从更为广泛的角度,企业可凭借其较高的节能效率以及人们对绿色建筑的偏好速增,享受绿色经济带来的巨大效益。开征碳税路线图碳税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课征的税收。碳税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今后我国将把包括整个建筑产业链在内的碳强度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统计、监测、具体考核办法细则有望于2010年初出台。日前,财政部财科所碳税课题组开征碳税及相关问题的建议报告已经上报国务院相关部委。财政部的具体建议是,作为碳税开征前的准备,2010年对资源税进行改革,由过去的从量计征改为从量与从价计征、并适当提高有关化石燃料税费率。在初步理顺资源和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基础上,2012~2013年择机开征碳税。不过,碳税开征时间表或因应中国政府对外宣布的最新承诺和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而提前推出。关于税额税率。财政部财科所碳税课题组和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均建议,碳税开征初始阶段,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课征10~20元税费,其后逐年提高,最终有可能提至每吨100元。对个人生活使用的煤炭和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先行列出征税目录,暂缓征税。环保部建议,碳税开征前,应提前公布碳税实施日程和税率,供企业和消费者投资决策参考。或有的问题是,碳税是单独作为一个税种推出,还是像燃油税那样放在既有税种中设置一个新税目。如果是后者,碳税随时都有可能因应形势需要而推出。值得业内人士特别关注的是,国内外不少专家建议,为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待时机成熟,应尽快在建材生产和房地产开发领域引入碳交易制度,对积极参加绿色节能的相关企业设立一个价格发现和保值平台,利用建筑业市场碳排放权交易的价格传导机制促使节能技术转移、投资、升级换代,校正绿色节能建筑市场机制失灵,驱动投资者在整个产业链上采取绿色行动。不过,考虑到整个建筑产业链上二氧化碳排放的复杂性,以及碳税开征的交易成本更低和简便易行,建筑业节能减排的最优选择非碳税莫属。换言之,碳税开征后,建材和建筑开发无疑会被首先当做一个重要的靶标。除了以上碳中和、碳税等市场机制的设计外,从政府层面上说,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意见,今后绿色节能建筑开发将引入激励机制,通过财政的绿色补贴和不达标项目的处罚等行政经济措施,鼓励绿色节能住房的开发与建设。在各级政府官员考核体系中,建筑节能减排指标与官员的乌纱帽链接的也将更紧密。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安排要求,2009年底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提高到90%以上,部分大城市强制实施65%的节能标准。不可承受之重现在人们一看到汽车屁股冒烟就有一种现实观感上的污染,对建筑产业的黑烟知之甚少。其实,碳足迹像只幽灵,无处不在,而建筑业又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之一。直观地讲,在我国,生产一度电,释放1公斤二氧化碳;消费1升汽油,释放2.2公斤二氧化碳;而每建成一平方米房屋,要释放800公斤二氧化碳。从全球来看,建筑业目前也是三大高耗能行业之首,碳排放远高于运输和工业。美国建筑师学会在其建筑与气候变化报告中称,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建筑占比高达48%;其次运输占27%,工业占25%。中国的情况略有不同。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上看,在大气层中现已积累的二氧化碳的中国责任固然很轻,但近几年的中国正在以高于国内GDP的速度奋起疾追。中国目前碳排放已超过60亿吨大关,占全球总量的20%,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20年中国的碳排放平均增速2.7%,到2020年,碳排放量将占全球总量的2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称,中国目前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约28%,建筑能耗将成为未来20年我国能耗和排放的主要增长点。发改委能源所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能源、工业和建筑三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三分天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全国房屋总面积已接近450亿平方米,今后每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建筑能耗约为3.5亿吨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经济发达国家三倍。2009年底,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成都举行的西部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产业高峰论坛上称,中国目前的建筑能耗已经占到全社会能耗总量的40%。不过,顾云昌先生在此次会议上未提供他引用上述数据的来源。蕴含巨大商机按照我国政府制订的早期规划,到2010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要实现节能50%,并推动北京、天津等城市率先实现节能65%的标准。在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中,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积的20%,中等城市完成改造面积的15%。按照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建设节能建筑面积21.46亿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15.92亿平方米,既有建筑改造5.54亿平方米,建筑节能任务占我国全部节能任务总量的41%。全国政协调研组公开的一项调研数据称,2007年前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城乡建筑中,99%属于高耗能建筑。粗略估算,按照强制性标准,我国既有建筑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大约130多亿平方米,仅此一项,将为建筑市场提供高达近3万亿元的商机。财富的魔术往往来自对市场细节的关注。谁占领了绿色节能住宅开发的战略制高点,谁就抓住了未来。中美日前在北京签署的气候和新能源合作备忘录涉及三大领域,其中为首的就是建筑节能技术合作。绿色节能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开发商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发达国家,有绿色概念的上市企业的股票高于没有绿色概念企业近20%。环保建材的推广与使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绿色建筑的兴起,以及与城市人居生活舒适度相关产业(比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循环利用等),为节能环保住宅开发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生财契机,企业家们一旦专注于这个市场,想不发财?难!可预期的是,政府未来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势必加大资金投入,绿色的蛋糕将滚雪球般地迎面扑来。一项数据显示,住房购置成本只占房屋整个生命周期总成本的10%以下,运营和维护成本却占近80%,节能住宅具有明显的成本价值比较优势。在绿色建筑风靡全球的今天,随着人们消费习惯改变,绿色消费意识不断提高,贴着绿色节能标签的住宅将更能吸引人们眼球。今后,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将被强制性要求向消费者明示所售商品房的各项节能和环保指标、人居舒适度(包括室内温度、湿度、物体界面温差、空气的流速、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以及新风量等)、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并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我们同在一个蓝天下,气候是全世界的问题,减排也是全世界的责任,没有任何人可以回避。采取低碳行动的本质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我们人类自身。绿色节能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办慈善,而是共同的责任。因应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加速,已经不容我们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应当,而在于必须立即采取强有力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