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昌九工业走廊战略决策时,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主要在沿昌九公路两侧展开布局,并以工业为主,故命名昌九工业走廊。以下是鲁班乐标小编对昌九高速公路工业走廊的介绍:
为什么要加快昌九工业走廊建设
1992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昌九工业走廊战略决策时,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主要在沿昌九公路两侧展开布局,并以工业为主,故命名昌九工业走廊。包括南昌、九江两个设区市的市区和南昌、新建、永修、德安、九江等五个县,属于单轴开发模式。进入新世纪,为充分发挥九江港口城市优势,开发利用宝贵的长江岸线资源,昌九工业走廊的内涵从沿路开发,拓展到沿路(昌九高速、京九铁路等)和沿江(长江)开发并重,从单轴模式向双轴模式(T形)转变,把交通优势和临江优势很好地利用起来。昌九工业走廊地理范围包括南昌、九江两个设区市,但核心区是分布在沿江(长江)和沿路(昌九高速公路、京九铁路)两侧地区。
全省
从全省看,建设昌九工业走廊是江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南昌有综合功能相对完善的中心城市优势,九江有全省唯一的临江优势(比如航运方面,南京通航的货轮为2万吨,芜湖为1万吨,九江为5000吨,南昌为1000吨,樟树只有400吨),在我省石油、矿石、煤等重要资源的新增需求完全需要外购,即新增生产总值主要通过国内、国际市场实现的背景下,重点建设昌九工业走廊,进而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无疑是最佳选择。
从国家战略看
中部省份在重点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国家利益所在。中部地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在东部地区因工业化、城市化导致耕地锐减、生态恶化的情况下,保护和提高中部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确保国家粮食在数量和品质上的双重安全,具有日益重要的战略意义。选择适宜地区重点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既是国家利益的根本要求,也是江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观的体现。2004年以来,温家宝总理两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要求尽快落实到资金、政策和产业布局上。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农业政策措施可能惠及三农各个方面,而工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只能有选择地集中在区位较优、带动力较强、示范性较好的地区。昌九工业走廊作为一个经济区或增长极,在中部地区最早规划和建设,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继续加强昌九工业走廊建设,有利于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得到国家更有力的支持。
从区域看
构建增长极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点。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只有集中力量,聚焦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施好“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战略。目前,整个长珠闽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处于集聚功能大于扩散功能的状态,梯度转移出来的产业面临围追堵截。一是中西部地区竞相承接,产业转移供不应求。新世纪以来,中西部地区都先后把大开放、工业化列为各自加快发展的主战略,尽管江西在这方面有先发优势,但效果正在递减。二是产业转移在东部地区内部进行的趋势增强,没有出现大规模向中西地区转移的现象。东部沿海各省市都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状况,如广东有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江苏有相对欠发达的苏北地区,浙江有发展滞后的西北地区等,各省市从统筹各自区域发展出发,制定有力政策措施,引导发达地区产业向本省市欠发达地区转移。在“融入全球化”上,承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部地区总体上竞争不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东盟、印度等国家开放意识增强、开放水平提高,中部地区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正在削弱,加上不具备东部沿海的港口优势,竞争处于不利位置。
从国际、国内看
以增长极带动区域发展是各国经济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总结。国际上,美国东北部地区发展,日本沿太平洋开发(经济重心东京、大阪、神户),韩国三次开发(汉城都市圈,釜山沿太平洋带,韩国东线开发),都是以增长极带动各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成功典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构筑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三大区域经济增长极,通过三个极点构建增长轴心,带动东部地区经济整体起飞。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例,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两地土地面积不足全国的2%,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1/10,却创造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生产总值、一半多的贸易总额,对全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主导作用。其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观念、经营思想和管理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其它地区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以上就是鲁班乐标对昌九高速公路工业走廊的介绍。更多关于公路的知识,请您关注鲁班乐标的建筑知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