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五大矛盾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下面鲁班乐标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一直被IT厂商热烈追逐的电力信息化市场,似乎没有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而“引爆”,相反在日趋严重的“电荒”背景下显得更加不愠不火。
电网企业忙于应付“电荒”,五大发电集团忙于制定信息化规划,发电企业则由于更换“东家”而暂停了不少信息化项目,只有电力营销信息化在稳步推进。电力信息化市场徘徊不前的“症结”在哪里?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信息化的影响还要持续多久?
本报记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电力信息化市场上五对“矛盾”:先进的自控系统VS滞后的管理系统、复杂的系统VS空白的标准、市场的虚火VS竞争的无序、繁重的任务VS软弱的组织、规划的缺失VS系统的分裂,并由此认为,这五对“矛盾”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产生了电力信息化市场的诸多难题。
先进的自控系统VS滞后的管理系统
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更是国际领先,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郭子明处长(职务核实)说,早在1970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用晶体管计算机调度电力,从国产121机到176机,再到176双机,华北电力调度局全用过,到1978年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现在华北电力调度局实时监测华北地区发电企业每台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然后统一调度。 相比之下,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滞后不少。即使在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公司这样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也处在初级阶段,主要实现了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在实施ERP方面,现在只有浙江电力还在继续坚持由IBM实施的ERP项目外,山东、辽宁、湖北等地的电力公司都暂停了相关的信息化计划。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力信息化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电力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流程,比如设备每10天要检修一次,机组每三个月要大修一次,不论管理体制如何调整,都要按统一的流程进行调度管理,否则就存在安全隐患。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则受管理体制变革的直接影响。从水电部到电力部再到能源部、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发电厂今天属于地方,明天属于中央,不断调整管理体制使得电力企业缺乏相对稳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不断调整管理体制使得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不够。
北京顺义区供电局信息中心主任负责人抱怨说,刚刚建了MIS管理系统,过不久,一个命令下来,归属变了,企业领导变了,系统就得重新换,企业受不了这种折腾。造成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力行业的长期垄断经营。信息化的动力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而电力企业不仅垄断销售而且供不应求,只要发电机组在运转,“印钞机”就不会停下,有没有管理信息系统直接影响不大。源动力的“天然不足”,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一位IT企业的市场总监说,近几年虽然一些电力企业也上了一些信息化项目,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没有市场、成本的压力,提出的需求都是虚的,根本无法操作,甚至只能把信息化当成政绩工程。
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主要表现在发电集团需要加强对下属发电企业的管理、省地县供电公司需要提高企业效益等。中电普华总经理吴杏平给记者举例说:目前发电集团迫切需要知道各下属企业当天的运行情况,但又监测不到每台机组的运行情况,依靠人为上报数据又经常不可靠,比如停机是计划停机还是非计划停机,这都会迫使发电集团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
发电企业不仅需要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且需要把管理信息系统和自控系统整合在一起。但如何把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整合在一起目前还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电厂的MIS可以直接从自控系统内提取数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MIS系统和自控系统之间还应建立CIS系统,CIS系统先从各个零散的自控系统内提取数据,然后对数据整理,再提取部分数据进入MIS系统。
复杂的系统VS空白的标准
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重要原因。就像一幢大楼,如果各家的装修风格迥异、线路设置也不对接,就算各家装修得再完美,整个大楼的管理还是一片混乱。信息化建设也一样,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既无法实现不同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也不培养不出一流的软件公司;反过来,如果没有一流的软件公司,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就得不到大幅度提升。
1984年中法合作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法国派来的第一位专家不是核电专家也不是建筑专家而是文件专家,负责编制文件代码。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派个文件专家来,扬言要把文件专家退回去,但法方坚持标准必须先行。现在,不论是大亚湾核电站还是岭澳核电站采用的都是那位法国专家编制的文件标准。但像大亚湾核电站这样的电力企业毕竟是少数。
中电普华总经理吴杏平说,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尚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规范也不统一;同一个零部件,采购部门一个代码、库存部门一个代码、生产部门一个代码,甚至名称都不一样。据介绍,目前各应用系统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了很多编码体系,有的在网省范围内使用,有的在地市级电力企业使用,但都无法在全国推广。
东软电力事业部技术总监马玉成在电力信息化领域耕耘多年,让他最苦恼的不是IT技术而是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缺失。马玉成说:“目前在软件开发中执行的都是一些非常零散而又没有经过整理的规则或者章程,我非常希望电力行业能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行业规范,即使拿不到全国的规范,拿到一个地区的也可以,但地区的也拿不到。”现在,马玉成只好在做项目过程中和每个省电力公司一起制定本省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标准,但吉林省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不会想到山东省的需求,辽宁省也不会想到天津的需求,将来省与省之间仍然信息无法共享。
国电信息中心的一位专家认为,电力行业很多单位都在搞标准,但谁都说了不算的根源在于用户需求不足,电力企业不像制造类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联系那么紧密,葛洲坝水电站和小浪底水电站之间没有遵守同一数据标准的要求和愿望。其次是缺乏统一领导。国电总公司曾经讨论过两个标准,但后来实际上成了验收办法,不管系统怎样建只要满足要求就给予验收。目前,由国电信息中心牵头华能公司、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等参加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研究电力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原计划今年底明年初拿出第一稿,但从工作进度看有些困难。
虚火的市场VS无序的竞争
标准的缺失不仅导致电力企业之间难以信息共享,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力信息化市场竞争的无序。据说,在一些区域市场,三个人成立一家软件公司,就能揽到电力信息化项目。
此前不少人对电力体制改革寄予厚望,认为竞价上网、跨区域交易等会“引爆”电力信息化市场;国内一家咨询公司甚至预计今年电力系统信息化采购市场将达80亿元,但事实证明预想中的蛋糕并没有变成现实。从整个电力信息化市场来看,需求比较旺盛的是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因为从乡镇供电所到省供电公司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受本次体制改革的冲击相对较小,更重要的是效益非常明显。以前,有表无卡、有卡无表、卡表不统一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用户用了10年电电力公司却从未收过电费,因为电力公司根本不知道那块电表的存在;实施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后所有这些漏洞全部堵上。目前,辽宁、重庆、河北等省已经进入推广阶段,吉林等省还在试点阶段。
由于今年新建电厂较多,发电企业IT设备的采购量和2003年相比有明显地增长,但整个发电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全面启动可能还要等待两三年。目前发电企业实施的信息化项目主要是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但严重的电荒又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发电企业对信息化的注意力。发电厂领导目前最关心的是安全发电、多发电而不是信息化,因为只要每台发电机组发挥了最大的效能,是不是联动没有关系。